7月24日,《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在津巴布韦开幕,浙江省杭州市、温州市正式获授“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浙江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实现零的突破,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一次性获得两个城市认证的省份,为建设高水平生态省增添了一张国际生态金名片。
“国际湿地城市”是全球湿地保护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旨在应对全球城市化进程中湿地退化危机,表彰在湿地保护与城市和谐共生方面成就卓越的城市。
中国于1992年加入致力于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湿地公约》。“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是由《湿地公约》组织发起,自2017年启动认证至本次名单揭晓前,全球共有43座城市入围,其中中国13座。此次新增的31个城市中,我国占9座,浙江独占两席。
全球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的海南鳽在千岛湖繁衍生息,东方白鹳在西溪湿地展开羽翼,一度濒危至全球仅存约2000只的黑嘴鸥在温州湾滩涂嬉戏,黑脸琵鹭优雅的身影倒映在潮间带……鸟类种群的回归并非偶然,背后是杭温两城持续数年的湿地保护行动。
在杭州,西湖、西溪、大运河综合保护工程让湿地水域恢复生机,铜鉴湖、阳陂湖等古湿地重焕新颜;温州创新滨海生态修复,2023年至2024年全面除治互花米草4.9万亩恢复滩涂,打造每年吸引数万海鸟来此筑巢栖息的“候鸟驿站”。
杭州
杭州湿地资源丰富、类型众多、保护形式多样,13.43万公顷大美湿地浸透着江南韵味,呈现出人间天堂的独特韵味和别样精彩。
杭州湿地类型丰富,涵盖森林沼泽、灌丛沼泽、内陆滩涂、沼泽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沟渠9种地类,湿地率达 8.0%。
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探索形成的湿地为“玉”、周边为“金”的湿地与城市一体化发展“金镶玉”模式,为全球城市中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借鉴模式。
近年来,杭州对湿地的研究步履不停,建成国内首个权威“中国湿地植物数据库”,收录2000多种中国湿地植物;开展国家水专项西湖课题研究及工程示范,累计种植31.7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
接下来,杭州将进一步擦亮“国际湿地城市”金名片,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不断探索湿地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温州
温州湿地面积达22.33万公顷,湿地率约为16.76%。全市现有国际(国家)重要湿地2处,省级重要湿地8处,成功探索出保护与发展共融的示范路径。
构筑滨海湿地生态廊道,南麂列岛获评中国十大最美海岛,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融合“蓝色海湾”工程,率全国之先成立地市级的红树林研究中心,营建红树林面积超400公顷,打造“中国最北”的万亩红树林湿地。以温州湾、南麂列岛等10处代表性湿地为基础,在周边河道、沟渠、坑塘等地域打造小微湿地102处,联通城乡湿地节点成网。
下阶段,温州将继续大力推进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以更高标准打造世界级滨海湿地保护样板,以更实举措打造现代化湿地管护治理样板,以更新方式打造全国性湿地科教宣传样板。
浙江省林业局自2022年组织杭州、温州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坚持湿地与城市融合发展,统筹湿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全面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城湿共生”的东方智慧,为世界湿地保护贡献“浙江方案”。
来源:浙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