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了,40分钟!”——2025年6月27日,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正式开通。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迈入“高铁时代”,融入中心城区“一小时旅游圈”,载入彭水史册。
“红太阳,照山岗,银色的高铁山间飞翔。穿隧道,跨桥梁,那是巨龙腾飞的力量。远方的朋友,欢迎来苗乡。这里山水美如画,这里山歌情意长。”这首《高铁开进苗乡》唱出苗乡儿女欢迎各方游客“请到苗乡走一走”的深情召唤。
高铁如同一条银色纽带,连着家乡与远方,载着幸福和希望。“高铁+”成为重庆市彭水县政协委员关注的高频词和政协履职的重头戏。县政协将“高铁时代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建设”“关于进一步促进彭水文旅融合发展布局谋划高铁经济的建议”等纳入本年度常委会视察、常委会重点提案督办和常委会专题协商计划。
“建议借助国字号文化品牌,挖掘民族特色文化,推进差异化发展和非遗文化常态展示,把蚩尤九黎城打造成非遗文化展示体验区。”5月20日,彭水县政协常委们走进高铁站和景区深入调研后,围绕“高铁时代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建设”议题,就“高铁时代现代文旅资源挖掘与运营服务质量提升”方面提出建议20余条,形成政协《参阅》并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彭水县政协推出“重点提案督办+专项视察+专题协商”组合拳,在县政协常委会视察+重点提案督办协商基础上,于6月25日召开政协常委会会议,围绕“促进彭水文旅融合发展布局谋划高铁经济”议题开展协商议政,助推彭水文旅踏上“高铁快车”。
“高铁+旅游”如何让苗乡成为游客的“诗与远方”?刘敏委员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建议做足“快”准备、做细“慢”功夫、做好“优”服务,释放文旅品牌倍增效应,展示“世界苗乡·养心彭水”坐拥“乌江画廊”壮美山水、“蚩尤文化”世界级IP、“娇阿依”动人文化符号以及浓郁苗族风情等独特优势,推出“暑夏”主题文旅产品供给,让更多游客有“一探究竟”留得下的欲望。
“高铁+旅游”如何变“流量”为“留量”?高才华委员建议,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规划联制、景区联创、资源联用、人才联育、利益联享机制,打造一批集“医疗、康复、养老、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康养游产品,构建特色主题旅游体系。“应紧抓高铁‘六大效应’,实施‘迎接高铁时代·擦亮文旅品牌’专项行动,打造‘快旅慢游’软环境,推出高质量的‘苗乡好礼’和文旅IP。”冉鹏飞委员建议道。
“委员建言,可谓是干货满满,让文化‘活’、旅游‘兴’,激发‘高铁+旅游’优势,将认真研究落实。”县文化旅游委主任侯静莲回应说,策划推出“跟着高铁游彭水·探秘多彩苗乡之旅”活动,推送“一张高铁票·一场苗乡情”彭水景区系列优惠活动,精心打造10条“一日游”“多日游”精品旅游线路,全方位满足游客避暑、康养、运动、研学、观光等多元需求。“迎接‘高铁+避暑’行动,推出苗族特色文化演艺、‘彭水之约·梦境乌江’夜游项目等7大主题、10大沉浸互动系列新产品新业态。”九黎集团副总经理赵丹补充回应。
“高铁流量”变“文旅增量”,根在文旅“内核”,本在服务品质。彭水县政协主席程途表示,将以政协之力、聚政协之智,持续助推“高铁+文旅”“过境流量”向“消费留量”转化、“文旅流量”向“消费增量”转化,真正让“世界苗乡·养心彭水”成为游客“诗与远方”。(段战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