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环境好,吃得放心,住得舒心,我都舍不得离开。”张大婶和二十余位老人们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汉葭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现场其乐融融。
“托举‘晚年福’,织牢社会保障和兜底性养老服务网,让更多老年人享受优质照护服务,共同守护最美‘夕阳红’。”在近日彭水县政协提案协商办理情况会上,马培淑委员说出了所提的《关于加强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的初衷。
这份沉甸甸的民生提案关乎百姓“家事”,牵动着彭水县近11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急难愁盼。近年来,彭水县政协高度关注养老服务工作,先后围绕人口老龄化现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等列入专门委员会、主席会议视察、协商议题,深入乡镇(街道)、社区(村)及养老机构,了解公办、民办养老机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等情况,形成政协《参阅》3篇和集体提案2件。
如何编织好“养老”服务体系网?彭水县民政局在提案办理协商会议上给出了答案:聚焦全县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引进高品质养老机构1家,建成26个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90个社区(村级)养老服务站和养老互助点,设有养老床位2476张,推动城市居住区配建补齐养老服务设施协同建设,加快构建和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供给链条“一张网”、为老服务“一站式”的特色养老服务体系。
农村养老更受关注,农村地区家庭结构分散、老年人口基数大,“空巢老人”的养老照护是一大难题。佘定均委员建议,应深化“居家为主、机构为辅、社会力量补充”的多元服务养老格局,打通农村养老服务“堵点”,消除“痛点”,破解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优、观念滞后等问题,让更多农村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不离亲、不离家、不离群”的养老理念正在生根拓展。郭虎委员倡议,应充分整合资源,打造城市“15分钟养老服务圈”,索集医、养、住、行、乐、教为一体医养结合的康养模式,满足老人“家门口安享晚年”的迫切需求,合力托起“最美夕阳红”。
“建议统筹养老服务政策及机制支持,激发养老机构活力,推动养老变‘享老’。”“推动数字赋能、多元治理,将养老难题转为民生温度。”在专题协商中,参会政协委员们还围绕主题,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建议,彭水县民政局、县住建委等单位就相关问题作出回应,县政协提案委主任围绕提案“提的质量”和“办的效果”情况作出点评回应。
“养老”变“享老”,为“银发族”晚年幸福“加码”。彭水县政协主席程途表示,县政协将持续关注老龄事业发展,围绕养老服务“重点”“难点”“堵点”,深化实化转化协商成果,盘活资源、整合力量、用活政策,优化多元养老服务供给,全盘打造城乡“可享、可达、可及、可依”的养老服务圈,让每位老人都享有“夕阳无限好”的幸福晚年。(段战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