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游
渝厦高铁通车,标志着彭水迈入高铁时代。作为拥有国家AAAAA级景区阿依河和蚩尤九黎城、摩围山、乌江画廊等国家AAAA级景区的旅游大县,彭水迎来文旅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如何在高铁时代实现彭水文旅的提档升级,从激烈的文旅竞争中差异化突围,成为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文化解码:从历史碎片到可商业化符号
彭水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和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苗族文化源远流长。蚩尤九黎城作为全国最大的苗族风格建筑群,是苗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地,有着丰富的文化宝藏等待挖掘。
深度挖掘文化内涵
组织专业的文化研究团队,深入挖掘苗族的历史传说、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将这些文化元素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文化脉络清晰的内容体系。例如对苗族的祭祀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等进行深度研究,把古老的苗族祭祀仪式背后的故事、服饰图案所蕴含的寓意等,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游客,让游客不仅看到苗族文化的表面,更能深入理解其内在精神。
打造文化IP符号
以蚩尤文化为核心,结合苗族的特色元素,如牛角、苗绣图案、芦笙等,打造具有彭水特色的文化IP符号。将这些符号运用到景区标识、旅游纪念品、宣传海报等各个方面,形成统一的视觉形象,强化游客对彭水苗族文化的记忆点。比如设计一款以蚩尤形象为原型的卡通玩偶,融入苗族服饰和配饰元素,作为旅游纪念品售卖,既具有文化特色又富有创意,容易受到游客喜爱。
开发文化体验产品
根据苗族文化元素,开发一系列可参与、可体验的文化产品。在蚩尤九黎城设置苗绣体验区,游客可以在苗绣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体验苗绣的制作过程,完成一幅简单的苗绣作品并带走;开设苗族歌舞表演工作坊,游客可以学习苗族的舞蹈动作和歌曲演唱,深度参与到苗族文化的氛围中。
二、场景再造:从物理空间到情感共鸣场域
彭水的各个景区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打造出让游客产生情感共鸣的场景,是文旅提档升级的关键。
蚩尤九黎城:沉浸式历史文化场景
蚩尤九黎城本身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建筑,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在九黎宫内部,通过3D投影技术,在夜晚呈现苗族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让游客仿佛穿越回远古时代,感受苗族的历史变迁;在景区内设置多个互动装置,当游客靠近时,装置会播放苗族的音乐、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同时,定期举办苗族传统节庆活动,如苗族踩花山节,游客可以穿着苗族传统服饰,参与到节庆活动中,与当地苗族同胞一起载歌载舞,感受苗族的节日氛围,从心底产生对苗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摩围山:森林康养休闲场景
摩围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1%以上,平均气温14.9摄氏度,是绝佳的康养胜地。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打造森林康养休闲场景。升级多条现有不同难度等级的森林步道,沿途设置休息亭、观景台、科普标识牌,游客在漫步森林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了解到丰富的植物知识;在森林中搭建树屋、帐篷营地等特色住宿设施,让游客能够亲近自然,享受宁静的森林夜晚;推出森林瑜伽、森林冥想等康养活动,聘请专业的导师指导,让游客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与自然建立起情感连接。
阿依河:生态探险游乐场景
阿依河河水清澈碧绿,两岸峡谷幽深,适合开展生态探险游乐项目。丰富皮划艇、漂流等水上项目,让游客在湍急的水流中感受刺激与挑战;在峡谷中建设攀岩、徒步探险路线,配备专业的教练和安全设备,满足不同游客的探险需求;在景区内设置亲子游乐区域,打造一些以自然为主题的游乐设施,如树屋滑梯、草地迷宫等,让家庭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增进亲子关系,创造美好的回忆,使游客在阿依河的游玩过程中充满欢乐和刺激,留下深刻的情感印象。
乌江画廊:山水诗意观光场景
乌江画廊有着“千里乌江,百里画廊”的美誉,乘坐游船欣赏两岸的奇峰异石,聆听苗家阿妹的动人歌声,是其主要的游玩方式。为了提升游客的体验,打造更加诗意的观光场景。在游船上设置茶艺表演区,游客可以一边品茶,一边欣赏乌江美景;邀请当地的民间艺人在游船上表演苗族的传统乐器,如芦笙、木叶等,让游客在音乐的陪伴下感受乌江的独特魅力;在沿途的景点设置观景平台和摄影打卡点,配备专业的摄影师为游客拍照留念,帮助游客记录下美好的瞬间,使游客沉浸在乌江画廊的山水诗意之中,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三、社群运营:从流量思维到圈层深耕
在高铁时代,游客流量大幅增加,如何将这些流量转化为忠实的粉丝,通过社群运营实现圈层深耕是关键。
建立线上社群
利用抖音、小红书、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建立彭水文旅官方社群。在社群中定期发布彭水各个景区的最新活动、优惠信息、旅游攻略等内容,吸引游客关注;鼓励游客在社群中分享自己在彭水的旅游经历和照片、视频,形成互动交流的氛围;邀请旅游达人、文化专家等在社群中进行直播分享,介绍彭水的文化特色和旅游玩法,提升社群的吸引力和专业性。例如,邀请苗族文化专家在社群中进行线上讲座,讲解苗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解答游客的疑问,增强游客对彭水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开展线下活动
针对不同的圈层和兴趣爱好,开展多样化的线下活动。对于摄影爱好者,举办“彭水之美”摄影大赛,邀请他们来到彭水各个景区进行拍摄,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进行展览和奖励;对于户外运动爱好者,组织摩围山登山挑战赛、阿依河漂流大赛等活动,吸引他们参与;对于亲子家庭,举办亲子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苗族文化和自然知识。通过这些线下活动,增强游客与彭水文旅的粘性,形成稳定的粉丝圈层。
粉丝权益体系
建立粉丝权益体系,对社群中的忠实粉丝给予一定的优惠和特权。例如,粉丝可以享受景区门票折扣、优先预订景区住宿和活动、参与专属的粉丝见面会等;为粉丝提供定制化的旅游服务,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偏好,为他们设计个性化的旅游线路和行程安排,让粉丝感受到特殊待遇,提高他们对彭水文旅的忠诚度。
四、跨界融合:从单一业态到多元生态
彭水文旅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打破传统的单一业态模式,通过跨界融合,构建多元生态。
文旅与农业融合
彭水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将文旅与农业融合,打造农旅结合的新业态。在景区周边或大通道边建设特色农业观光园,如草莓采摘园、蓝莓采摘园等,游客可以在不同的季节来到这里体验采摘的乐趣;开发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将彭水的特色农产品,如彭水高山洋芋、彭水红心猕猴桃等加工成旅游食品和纪念品,游客可以购买品尝,既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又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举办农事体验活动,如插秧比赛、打谷体验等,让游客了解农村生活,感受农耕文化。
文旅与体育融合
利用彭水的自然环境和景区资源,开展各类体育旅游项目。在摩围山建设亚高原运动训练基地,吸引专业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前来进行训练和比赛;常态化举办彭水水上运动大赛、引入国际马拉松比赛、自行车越野赛等体育赛事,将彭水的美丽风光展示给国内外的运动员和观众;在阿依河开展水上运动赛事,如皮划艇锦标赛等,提升彭水在体育旅游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文旅与体育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文旅与教育融合
开发研学旅行产品,将彭水的苗族文化、自然科学知识等融入到教育内容中。在蚩尤九黎城建立苗族文化研学基地,学生可以在这里学习苗族的历史、文化、艺术等知识,体验苗族的传统技艺;在摩围山设立自然科普研学基地,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生态等自然科学知识;编写专门的研学教材和课程,配备专业的研学导师,确保研学旅行的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认同感。
文旅与康养融合
依托彭水的生态环境和苗族医药文化,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在摩围山建设康养度假酒店和疗养院,提供中医理疗、森林养生、苗药浴等康养服务项目;开发康养旅游线路,将景区游览与康养体验相结合,如游客在游览摩围山美景后,可以到康养中心进行放松身心的理疗服务;举办康养文化节,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康养知识讲座和交流,推广彭水的康养旅游品牌,满足人们对健康养生和休闲旅游的双重需求。
在高铁时代,彭水文旅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文化解码、场景再造、社群运营和跨界融合等多方面的努力,以敬畏之心深耕在地文化,以创新之智重构消费场景,以社群之力激活圈层价值,彭水文旅定能实现差异化突围,成为山区民族地区在践行“两山”理念、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高质量发展的“文旅范式”,推动彭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让“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的品牌更加响亮。(冉林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