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中国北京6月28日电(融媒体记者 铁铮)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消息说,该院承担的“羽翼之下:三山五园鸟类保护与公众参与行动”项目,日前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5年世界遗产志愿者倡议“Working on the Future——以行动塑造未来”全球行动项目。
据悉,这个项目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聚焦三山五园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系统性鸟类观测与栖息地修复,探索世界遗产地“文化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路径。该项目由张玉钧教授和王忠君副教授担任指导教师,博士研究生祝晓雨作为学生负责人进行组织统筹。
三山五园区域作为颐和园世界遗产缓冲带,融合了古典园林格局与城市生态系统。据介绍,这个项目团队在圆明园、北坞公园等典型生境布设标准化监测网络,结合公众科学模式开展鸟类调查。
截至目前,项目团队已累计观测到130余种鸟类,其中包括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黄胸鹀。项目团队首次在国家植物园观测到红尾水鸲,刷新了区域鸟类观测新纪录。团队通过建立该区域鸟类行为谱数据库,揭示文化遗产地的城市绿地对生物多样性的独特维持作用。
另据了解,该项目团队构建了多维度保护体系。在小微湿地修复区,采用“本土植物 + 传统农耕智慧”模式,打造留野区与自然带,提升了鸟类食源供给,延续了地域农业文化内涵。项目团队创新“科研引领+公众参与”模式,联合高校、社区、NGO及管理部门开展保护行动,积极践行“联结人与自然”的核心目标。已完成示范样地生物多样性本底监测与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可为30余种鸟类提供栖息地。此外,项目团队与园区管理方协同开放监测区域,实现了数据共享与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