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由我国著名林业科学家舒立福博士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达尔文著述的《腐殖土的形成与蚯蚓的作用》一书。这是达尔文在逝世之前的最后一部重要科学著作,达尔文历经40多年对蚯蚓试验和观察发现,蚯蚓在地下吃土,到地表便土,在世界的许多地方,每年都有一层厚0.2英寸的泥土,通过蚯蚓从地下搬到地表,蚯蚓对地表腐殖土的形成发挥了难以想象的重要作用,达尔文说,“想象一下,如此广阔的腐殖土层,每隔几年就通过了并仍将继续通过蚯蚓体内一次,这是多么的难以思议啊!耕耘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最古老、最有用的发明之一,熟知远在人类出现之前,蚯蚓就已经在大地上辛勤耕耘许久了,而且还将继续耕耘下去。”
蚯蚓是寡毛纲正蚓科正蚓属的无脊椎动物,全身由多环节组成,长约11到38厘米不等。蚯蚓几乎遍布全世界,已知的种类有3000多种。喜欢居住于洞穴之中,昼伏夜出,对光线较敏感,没有听觉,对固定的震动极为敏感,没有视觉器官,对光有敏感度,能分辨出白天黑夜,有微弱的嗅觉,通过湿润的皮肤进行呼吸。属杂食动物,以腐烂的落叶、枯草 、菜叶、土壤、沙粒为食。蚯蚓雌雄同体,一年产卵四次,平均繁殖50到100条,寿命一般为1到3年。
达尔文经过观察和测量,算出一英亩有53767条蚯蚓,按照一条蚯蚓重三克的标准,这样一英亩的蚯蚓重量就达356磅,每条蚯蚓每天排便土的重量是0.5克左右,在一年之内,一平方英尺上共排出了12盎司蚯蚓粪便,换算成一平方码,则排出6.75磅,换算成一英亩,则排出4.58吨,在公共地上采集的蚯蚓粪便共计有197.56立方英寸,平铺在一平方码上,将形成厚达0.1524英寸的一层腐质殖土。当然,这些数字都是在同一地类条件下,测算出来的,不同的地类条件,蚯蚓的数量,以及排出粪便的数量,形成的腐殖土厚度都是不同的。不过,这足以说明蚯蚓改良土壤表层的作用及其与土地的关系,是达尔文继进化论之后的又一独创性发现,书中还对蚯蚓在古建筑物的保存,土地剥蚀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并作出结论。
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认为,自然界的物种是长期进化自然选择的结果,世界并不是上帝用一周的时间创造出来的。它的生物进化理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及物种不变论,生物进化理论对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的发展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与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一起,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达尔文去世143年后,舒立福博士倾注心血,不辞辛苦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这是中国读者的幸事。我们要感谢舒立福博士。舒立福博士是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林业科研工作,是森林防火方面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出版了《林火生态与管理》《世界森林火灾状况及预防对策》《森林燃烧火行为研究》等多部著作,撰写了数十篇研究论文,在森林火灾火行为与生态关系、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火烧基地更新、森林草原火灾遥感监测、森林草原火灾扑救指挥辅助决策和雷击火的防范与监测等领域,都有深刻研究和独到见解,为森林资源保护做出了重突出贡献。
蚯蚓在地球上默默耕耘,改造着世界,科学家用智慧和不懈的追求在探索着宇宙的奥秘,他们成功的秘诀是执着,荀子在《劝学篇》中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