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中国北京5月17日电 (融媒体记者铁铮 特约通讯员袁丽)第六届全国林业院校校长论坛5月16日在北京林业大学举办。来自全国74所涉林涉草本科院校、职业院校的30多位负责人和2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据悉,这届论坛聚焦“林业教育的创新与突破”的主题,旨在深入研讨林业教育发展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充分凝聚行业院校共识,深刻把握林业教育发展方向,力争在林业教育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发挥林业高等教育作用,为推动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国林业院校校长论坛由中国林业教育学会于2017年发起,学会联合全国涉林涉草院校,以“校长论坛”为载体,构建起跨区域、跨层次的学术交流与协作机制。论坛已成为林草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品牌之一和林草教育领域深化改革、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
这届论坛邀请了6所农林院校的校长,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上,聚焦“新时代林科人才培养”“新时代林业教育新使命”“服务区域生态建设”等热点交流经验,共话未来发展,为来自国内农林高校的专家、学者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分享成果经验,探讨行业问题。
北林大校长李召虎在报告中指出,林业教育的创新与突破要强化专业布局,推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构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快速迭代机制,布局建设智慧农业(林业)学院,进一步提高涉林涉草院校办学水平,引入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持续拓宽林业院校学生国际视野,着力培养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领军人才。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高翅作《五育融通,以文化人》报告。他认为,推进五育融通实质是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五育融通必须从思想观念转变、体制机制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和师生关系构建方面协同发力。
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指出,学科交叉融合是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时代需要,是地方高校应对发展挑战、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的有效探索和重要法宝。他从统筹做好顶层设计、组建实体化新型学院、重塑林业学科专业体系、改革传统林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林科师资队伍转型发展和创建新型产教融合科研育人平台等方面介绍了学校林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西南林业大学校长王卫斌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建设成效与未来规划。他表示,学校要实行“三步走”战略,走好追求卓越、特色发展、协同创新、锐意改革、开放办学“五条路”,系统推进教学、学科专业等综合改革,全方位提升办学治校水平,聚焦产教融合、国际协同,助力教育强国与生态文明建设。
据北华大学校长许适琳介绍,北华大学作为同时拥有林学和医学的高校,始终对标国家“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产业发展战略”,服务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战略。发挥综合大学优势,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特色学科群,培养“知林、爱林、懂林、用林、言林”高层次应用研究型新林科人才,并通过“订单式”培养、技能培训等模式强化人才支撑,以“教师团队+科技成果”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韦林说,该校积极服务广西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构建现代林业专业集群紧密对接广西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形成了“以生态技术为龙头,工程技术为主体,管理和服务为两翼,一二三产专业融合发展”的专业布局,通过基地建设和先进技术引进课堂等形式赋能专业发展,搭建产教科融合融汇平台,积极拓展国际交流服务国际产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