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绿色中国网络电视 > 图文首页 > 彰武治沙闯新路 沙棘产业助力科尔沁沙地绿富同兴
— 2025 —
04/22
11:14:30
来源:绿色中国
彰武治沙闯新路 沙棘产业助力科尔沁沙地绿富同兴
字体:
分享到:

绿色中国4月22日电(融媒体记者耿国彪)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辽宁省彰武县,记者看到一排排的沙棘新苗被种植在沙丘上,绿油油的树苗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格外秀美。这是彰武县防沙治沙的新探索,希望通过打造沙棘产业基地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两化”转变,实现绿富同行、绿富同兴目标。

彰武县地处全国最大沙地——科尔沁沙地南部,是辽宁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主战场,也是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70年来,彰武人民在号称“八百里瀚海”的沙窝子,开创了樟子松人工治沙的先河,探索总结了中国三大治沙法之一灌木综合治沙法,带动“三北”地区固沙造林达百万公顷,彰武固沙造林技术被载入中国林业史册,锻造了“矢志不移、永不退缩、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彰武治沙精神,实现了“人进沙退、绿进沙退”的历史转变。

沙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被誉为“生命之王”,具有生长快、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点,已成为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等地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的优良树种资源。

近年来,沙棘因其独特的生态与经济价值,成为企业投资和产业开发的热点,在乡村振兴与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种植沙棘不仅能为科尔沁沙地筑起绿色屏障,更能成为当地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

据了解,彰武县与辽宁东宁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在2025至2027年间,在彰武县建设沙棘种植及初加工基地,沙棘种植面积10000亩,建设沙棘分离储存加工厂1处;2025年计划种植沙棘3000亩。通过实施药用沙棘产业,以“乔灌”结合模式筑牢县域南北阻沙带和柳河生态廊道,打造“药用沙棘治沙”景观工程。在沙棘基地打造阶段,企业将采取订单收购模式,以市场平均价格托底收购,切实保障农民收益。

据测算,沙棘盛果期亩产可达700公斤,托底价格每公斤3元,每亩收益可达2000元。按当前采收成本0.5元/公斤计算,仅采收环节就能为周边农户带来每亩350元的劳务收入。

彰武县林业局负责人表示,通过大规模种植沙棘,不仅可以有效遏制土地沙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沙棘产业还可以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发展沙棘种植和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能够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东宁药业创始人孔东宁表示,沙棘果实含有多种活性物质,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120倍,黄酮类化合物是心脑血管的天然守护者。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彰武县种植万亩沙棘,通过“农户种树-企业收果-碳汇变现”模式,开发沙棘产品,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希望通过沙棘这座“超级营养库”,为防沙治沙和乡村振兴提供产业助力。

近年来,彰武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点发展林业、林下经济,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转变,实现绿富同行、绿富同兴目标,真正用“四两”搏千金,构建“林药、林苗、林花、林菜、林菌、林草、林下养蚕”多种类融合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制定种植业全产业链三年规划、林下经济产业五年发展规划等,推动来之不易的绿色资源转化为百姓增收致富的经济资源。彰武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效益愈加彰显,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高。

2025年,彰武县计划全年实施沙化林草地治理20.44万亩、沙化耕地治理25万亩,完成生态屏障断点治理2579.37亩,确保沙化林草地植被综合盖度达到60%以上,沙化耕地治理覆盖度达到50%,农田林网配置率不低于40%,切实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党媒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