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国欣
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学始创于1942年。80年来,学校始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与武夷山特色自然和文化资源相结合,践行“世遗育人 求真向善”的办学特色。始终以创新奋进之态走在前列,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营造校园文化良好环境。经过80年的发展,学校已跻身于蓄势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优质学校行列,日前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创新思政育人体系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武夷山一中利用武夷山特有的地域优势(学校位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以及首批国家公园所在地),创新思政育人体系,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
以课程育人。一方面完善传统思政课程,另一方面在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学校领导班子带头讲授思政课,并邀请先进模范、行业先锋进校宣讲,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思政育人模式。
以环境育人。打造世遗文化广场,树立朱熹像,建设朱子文化园、柳词园,并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将世遗文化和朱子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校园文化中融入思政教育。
以名师育人。借助中学思政党员名师工作室平台,由名师领衔组成思政教育片区教研共同体,注重挖掘地方文化和学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微团队”专长,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以实践育人。常态化组织思政教师、学生队伍到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新四军赤石暴动纪念馆、武夷山茶廉文化教育基地、燕子窠生态茶园等场所,开展思政教育主题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
厚植科学教育沃土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被誉为“世界生物之窗”。基于此,武夷山一中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科学课程。比如,利用学校的物化生实验室及创新实验室,开设指向深度学习的生物工作坊实践课程。同时,打破学科壁垒,将科学精神融入各学科教学中,通过项目式学习、主题式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的魅力。
该校还开展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定期邀请知名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到校举办科普讲座、开展科学实验展示等活动。今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荣庭教授为学校师生带来《永攀科技高峰,共创科技未来》主题讲座,让师生近距离感受科学家的风采和科学研究的魅力。
此外,学校开设机器人社、环保社等科学社团和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参与科学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举办“创建科技校园 放飞科学梦想”主题校园科技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组织学生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的科技活动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热情。
在日复一日的科学教育熏陶中,武夷山一中学子在青少年科技类大赛中屡获佳绩。比如,在2023数字中国青少年AI机器人大赛、虚拟机器人——城市智驾项目福建省大赛、虚拟仿真机器人——月球基地项目大赛、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武夷山一中的学子们斩获二、三等奖,彰显了学生的科学素养。2024年1月,武夷山一中被确认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实验校。
优化课后服务体系
3月3日,武夷山一中为583名高三学子举办“朱子成人礼”。自2013年至今,学校已连续12年为近7000名学生举办“朱子成人礼”,让朱子理学的人文精神照进现代生活。连续多年举办“朱子成人礼”,是武夷山一中贯彻五育并举理念的生动写照。利用地域优势,武夷山一中优化课后服务体系,开设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助力学生素质提升。
举办朱子文化讲座、朱子文化读书节、茶艺展示等以世遗文化、茶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开设数学模型科学实验课、物理和化学实验兴趣课等,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开设篮球、足球、啦啦操、版画等兴趣课程,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潜能;开设生物坊、武夷竹刻等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劳动的乐趣。2022年,学校生物坊实践课程入选南平市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名单。
此外,武夷山一中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增进家校社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课后服务提供支持。比如,在校内建设“武夷岩茶制作工坊”,把武夷山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工艺引进校园;组织师生赴校外实践基地开展茶文化研学活动;依托独特的地理与文化优势,打造“行走的朱子文化课堂”研学品牌。2023年,学校荣获“南平市课后服务先进单位”。2024年,武夷山一中学子茶文化研学活动制茶“摇青”环节亮相央视《新闻联播》。
重视创新人才培养
2023年,武夷山一中在第4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福建赛区)中获省二等奖5人、三等奖9人,获奖学生总数居南平市各校首位,数学、化学、生物竞赛也取得优异成绩,总获奖人数32人,位居南平市前列。这与武夷山一中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密不可分。近年来,学校通过引进高层次“银龄”教育人才、省内外奥赛金牌教练,成立学科竞赛指导中心、组建校内竞赛教练团队,促进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向更高层次发展。
因奥赛成绩优异,2023年9月,“武夷山市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武夷山一中设立;2024年4月,学校与武夷学院签订共建协议,构建高校—中学人才培养共同体,进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阶段。今年6月,武夷山一中学子在第3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福建赛区)中再创佳绩,3名学生获省二等奖,5名学生获省三等奖,省二等奖人数位居南平市高中学校第一。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校近年来的中高考成绩同样取得了重大突破。因中高考成绩突出,学校连续两年被南平市委、市政府评为“南平市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先进集体”“南平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
80年征程壮阔,80年大浪淘沙。今天,武夷山一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打造学校高质量发展高地,积极寻找更多的创新生长点。据了解,未来该校将进一步开发“大思政”融合校本特色课程,丰富和深化学科融合新样态课堂,继续致力于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造就明理崇德、求真向善的时代新人,相信她必将向南平示范、省内领先、全国有影响的现代化中学名校迈进。(作者顾国欣系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