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小小油茶果成就千亿大产业
小小油茶果成就千亿大产业
作者:郭姐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25 11:56:28 浏览:755
字体:
分享到:

文/郭  姐

秋末冬初,正是油茶开花和收获的季节。浙江常山的28万亩油茶喜获丰收,一边是繁忙的采摘景象,一边是满树的雪白花朵,一阵风吹过,花香沁人心脾。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有23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茶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远远高于菜籽油和花生油,并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是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用油,其高温稳定性更适合中国人的饮食烹饪方式,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端植物油的重要来源,在国产高端植物油中的占比达到80%。

2008年,首届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湖南召开,油茶由此在全国适生区大规模推广。目前,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到6700万亩,比10年前增加了2000多万亩。2018年全国油茶产业总产值1024亿元,是2009年81亿元的12.6倍。我国油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始终把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先后召开10次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协调发改、财政部门,整合统筹财政扶贫、退耕还林等10项资金支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2008年以来,各级财政投入油茶的资金有200多亿元。

国家层面先后出台《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全国大宗油料作物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指明路径。全国有15个省份印发了省级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江西将油茶列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九大产业之一,2010年,省财政设立了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2016年提高到8000万元。广西对油茶新造林自治区财政、市县财政每亩分别补助1000元,对低产林改造自治区财政每亩补助400元、市县财政每亩补助100元。湖南将油茶确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6个千亿元产业之一,设立了1亿元的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从中央到地方,油茶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农民的致富果

 

常山是“中国油茶之乡”,素有“浙西绿色油库”之美称。发展至今,常山14个乡镇(街道)均有油茶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的东案乡、新昌乡、芳村镇等地。目前,全县油茶总种植面积28万亩,常年油茶籽产量4900余吨,茶油1300余吨,全县油茶总产值突破10亿元。

初冬的常山国家油茶公园里,一个个景观节点渐渐显现。从卖油到“卖游”,常山山茶油继深加工之后又跨出了新的一步。依托油茶产业资源和自然、人文优势,常山县高规格打造国家油茶公园。记者发现,从高速芳村出入口处到新昌乡黄塘村,沿线国家油茶公园多个景观节点都已经完成。大型竹简造型、油茶果造型、李时珍雕塑、生态停车场……沿途景色别有一番风味,串成了一条油茶主题的风情景观带。

国家油茶公园内着重提升新昌乡黄塘村和芳村镇下猷阁村等地的7个景观节点。第一个节点位于高速芳村出入口处,取名为“亘古流芳”,设立有《本草纲目》书卷造型的“中国油茶之乡”大型牌匾,点缀以油茶籽造型的雕塑景观,风格鲜明。沿着种满红花油茶的油茶大道,就可来到名为“东方奇树”的第二个节点。最关键的第三个节点为“油茶公园”,除了漂亮的景观小品,还有绵延万亩的新品种油茶基地,基地里建有游步道,漫步在油茶林间,可以欣赏“油茶之乡”的风情。

常山县林业局局长胡乾平告诉记者,通过打造全国首个油茶公园,有力促进了“产文景游”,做到了由“卖油”转变为“卖游”,实现“环境优势”向“生态红利”转变途径。

“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在河南省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创办人陈世法的带动下,光山县油茶种植面积已超过20万亩,仅司马光油茶园就带动了390户贫困户增收,安置了2000多名周边群众就业。

安徽省潜山县的吴伍兵流转荒山7万余亩,栽培油茶454万株,让1万多户贫困户因油茶受益,近6000人成功脱贫,他也因此荣获2018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一个个油茶扶贫的动人故事在油茶产区传颂,满山油茶成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希望林”。

种植油茶技术要求和市场门槛相对较低,适合在山区大面积发展。高产油茶林盛果期每亩产值在3000元以上,每种植1亩油茶即可实现1人脱贫,而且长期受益。

国家林草局将油茶发展和生态扶贫统筹推进,整合资金和政策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全国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企业达2523家、油茶专业合作社5400个、大户1.88万个,带动173万贫困人口通过油茶产业增收。

 

科技助推油茶产业发展提速

 

立冬时节,浙江省武义县泉溪镇的一片油茶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收油茶果。这里种植了340亩“长林系列”优质油茶。基地负责人潘恒霏介绍说,虽然今年有些干旱,但油茶鲜果产量还是达到每亩800公斤。

潘恒霏算了一笔账:100公斤油茶果能榨7公斤茶油,按照市场价格每公斤茶油120元来算,每亩能收入6700多元。

油茶产业发展,良种是关键。“长林系列”是近几年在全国推广的主要油茶良种代表。

在衢州市常山县油茶良种基地,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大棚里紧张工作,长林系列油茶苗正茁壮生长。

采摘油茶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标准化体系建设与科技体系创新。为此,常山县组织油茶专业技术人员、油茶生产企业等,着手编制完成《油茶良种苗木培育技术规程》、《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常山传统原香山茶油制作技术规程》,建立山茶油标委会和省级山茶油检测中心,常发公司建立从基地到餐桌的“一瓶一码”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坚持“政企校会四位一体、产学研用高度融合”的理念,建立了山茶油专家工作站、成立了油茶机械研发生产中心,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油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同时加大与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中科院亚林所、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油茶精深产品开发。投资500万建成全国一流的“物联网”智慧繁育苗圃基地。与浙江大学合作研究开发了两项世界先进质量技术,将山茶油列入国美药典委食品法典FFCC标准,使其成为进驻美国市场的重要保障。同时,角鲨烯作为橄榄油和山茶油鉴别标记物的建立方法获得世界知识产权局国际局发布的国际专利。

目前,我国油茶良种使用率提高到95%以上,为油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全国已选育审定油茶良种375个,国家重点推广优良品种162个,良种油茶的鲜果出油率提高到6.4%,亩产茶油50公斤以上的良种得到了普及推广。

安徽省全部采用两年生以上良种壮苗,大力推广容器育苗,良种使用率达到100%。湖南省林科院选育出的雄性不育杂交新品种,被称为油茶中的“杂交水稻”,新造油茶林平均亩产茶油从5公斤提高到50公斤以上。湖南油茶林面积、茶油产量、油茶产值均居全国首位,建立了首个国家油茶种质资源库,选育出油茶良种120个,占全国良种总数的1/4。

青山环抱、与常山国家地质公园金钉子景区一山之隔,就是“东茶”——油茶籽深加工的老牌企业常山东茶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东茶”厂区里,压榨车间、浸出车间、精炼车间、皂素车间次第分布。压榨车间、精炼车间油香弥漫,机器正在加工的却是菜籽油,而皂素车间则空无一人已经停产。公司相关人员相告,停产是因为原料不足。“从农民那里收购茶饼进行深加工,当年‘东茶’是第一家,农民排队卖。现在县里3家企业做茶饼深加工,愁茶饼买不到。”因为市场认可,常山本地的油茶产量已经远不能满足加工需要,每年都要到福建、安徽、江西等地收购茶籽、茶饼。

“东茶”的油茶深加工产品,除了精炼茶油,还有茶皂素等。“普通茶皂素用于建筑、石油钻探,高纯度茶皂素则用于医药。”公司负责人邵文林告诉记者,从毛茶油到精制茶油,从茶饼到茶皂素,就是把油茶深加工做精做细,做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今年,茶皂素价格一涨再涨,每吨达二万七八千元,而药用茶皂素每吨价格更高达15万余元。“东茶”每年除加工500余吨精制茶油外,还生产四五百吨茶皂素。公司产品不仅在大陆销售,也销往台湾地区以及韩国、东南亚等地。

今年9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湖南省政府共建的“中国油茶科创谷”在湖南揭牌。“中国油谷”集聚全国人才、平台、技术等要素资源,将围绕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集中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领全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凝心聚力再出发

 

茶油的珍贵,在于其纯天然和营养成分符合人体健康需要,据介绍其营养价值比橄榄油还高。近年来,油茶这一绿色特色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全国各地更多的关注和扶持,产业化方面不断推进。

据了解,全国油茶主产区642个县中大多是国家级贫困县或省定贫困县,油茶是这些地区的传统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群众认可度高。另外,油茶结果期可持续80—100年,具有一次种植、长期受益的优势,还具有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可在荒山荒地广泛种植。统计显示,有173万贫困人口通过油茶产业实现增收。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油茶产业发展和精准脱贫有机结合,统筹推进。2015年11月,国家林草局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统筹整合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协调发改、财政部门,整合统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退耕还林等10项资金支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

“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是油茶助力脱贫的主要模式。广西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扶贫资金配股等方式参与,获得土地租金、劳务薪金、分红股金等实现中长期稳定收益。江西赣州由油茶专业合作社集中贫困户林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购苗、统一栽植、统一抚育,并进行分户管理和收益。赣州油茶产业累计带动19.5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近年来,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纷纷进入油茶产业发展领域。2019年,社会资本投入油茶产业发展资金达70亿元。湖南、江西等省的金融机构出台了“油茶贷”产品,对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主体经营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给予金融支持。截至今年9月,中国农业银行累计投放油茶产业贷款69.48亿元,支持油茶企业71家,带动农户4.6万户。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工作会上指出,下一步将大力推进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每年完成330万亩低改任务,继续扩大油茶基地规模,每年完成400万亩左右新造任务,加快建设国家油茶良种繁育基地,推广普及高产优质油茶种苗和先进适用造林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通过加大投入、贷款贴息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油茶产业,培育3—5个国际知名油茶企业和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提高油茶全球影响力和认知度。加快油茶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加快发展休闲体验、健康养生、景观旅游等多业态油茶产业。加强科技推广创新应用。建立科研院所、高校、涉林企业高效协同的油茶研发组织体系。重点开展油茶良种繁育、茶果采摘、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研究。强化流通市场监管。推动茶油生产企业标准化生产,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健全油茶产品质量送检、抽检、公示和追溯制度。强化市场准入和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不符合国家标准、造假掺假、虚假标注等违法违规行为。着力完善支持政策措施。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力争到2025年,使得我国油茶种植面积达到9000万亩,茶油产量达200万吨,占全国食用油消费量5%以上,产值提升到4000亿元。(《绿色中国》2020.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