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给排水施工设计研究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给排水施工设计研究
作者:文/贾方涛1 李媛2 孟庆丹3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5-07-29 10:40:22 浏览:266
字体:
分享到:

/贾方涛1   李媛2  孟庆丹3

 要:为了提升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给排水系统的建设质量和运行效率,本文从施工技术要点和系统优化设计两个维度展开了深入探讨。在施工技术层面,重点阐述了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景观水体和绿化灌溉系统的关键施工要点;在系统优化层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与措施。这些对技术要点和优化措施的综合应用,旨在构建生态、智能、可持续的园林景观给排水系统,为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园林景观;给排水系统;施工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人居品质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给排水系统作为园林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施工设计关系到园林景观的功能实现和生态效益的发挥。特别是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引领下,园林给排水系统正从传统的供排水功能向雨水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多元功能转变。因此,研究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给排水施工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给排水系统施工技术要点

1.1 给水系统施工要点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中的给水系统施工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需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在管材选择方面,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使用需求,选择耐腐蚀、耐高温、强度高的优质管材,如镀锌钢管、不锈钢管、PE管等。对于埋地管道还应做好必要的防腐处理,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在管道敷设过程中,应尽量沿道路或绿地铺设,减少不必要的转弯和起伏,保证水流的畅通无阻。对于管道的连接方式宜采用柔性连接,如卡箍连接、法兰连接等,以适应温度变化引起的管道伸缩,避免应力集中而导致管道破坏。

给水系统中的阀门、水表等附属设施,在安装时应选择便于日后维护和检修的位置,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设置阀门井、水表井等,防止设施损坏。在管道试压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作业,回填材料应分层夯实,每层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避免出现管道沉降和位移等问题。给水系统建成后,投入使用前应对管网进行全面冲洗和消毒,并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总之,给水系统施工需要施工单位严格把控每一个施工环节,以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使用效果[1]

1.2 排水系统施工要点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中的排水系统施工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化的排水效果和使用寿命,因此在施工中,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场地条件,合理选择排水管材和铺设方式。通常,可选用混凝土管、PVC管、HDPE管等刚性管材或塑料波纹管等柔性管材。对于车辆荷载较大的区域,如停车场、道路等,应优选强度高、耐压性能好的球墨铸铁管,并适当增加管道的覆土厚度,确保排水管道的安全。

在铺设管道时,应保证管道有足够的坡度,坡度一般不小于0.3%,以确保排水的通畅性。在排水管网的适当位置设置检查井,间距一般为20~50 m,便于日后维护和疏通。雨水口、泄水管等附属设施的布置应与景观相协调,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设置格栅、截污装置等,防止树叶、泥沙等杂物堵塞管道。

在排水管道回填时,应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 cm,夯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回填材料应选用级配良好的砂石料或中粗砂,避免使用含有机质和腐殖质的土壤,防止管道腐蚀。在排水系统验收时,应开展闭水和通水试验,并检查管道内部有无淤积、堵塞等问题,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1.3 景观水体施工技术

园林景观水体是园林绿化工程中最具吸引力和观赏性的景观元素之一,其施工过程复杂,涉及多个专业领域[2]。首先,需实施必要的防渗处理,一般采用土工膜、混凝土等材料铺设在池底和池壁,防止水体渗漏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地下水污染。其次,水体进水口和溢流口的设置应合理,并与排水系统有效连接,确保水体水量平衡。再次,水体净化系统的选择和安装十分关键,可采用生物净化、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等方式,并结合水生植物的种植,维持水体的清澈和生态平衡。精心设计和施工景观水体的边缘处理,可采用驳岸、亲水平台、观赏栈道等形式,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最后,景观水体施工中还需注意水电、照明等配套设施的合理布置和安装,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景观水体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总之,景观水体施工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需要设计、施工、养护等多个环节的紧密配合,才能打造出精美绝伦的景观效果。

1.4 绿化灌溉系统施工技术

绿化灌溉系统是园林绿化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其施工质量影响到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景观效果。在绿化灌溉系统施工中,首先,需根据植物种类、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其次,灌溉管网的布置应科学合理,管径应满足灌溉强度和水量的要求,并尽量减少管道阻力损失。再次,灌溉控制系统的选择和安装十分重要,可采用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方式,并结合土壤湿度传感器、雨天关闭装置等设备,实现水资源的精准调控和管理。然后,还需考虑与园林景观的协调性,灌溉设施应尽量隐蔽,与植物、地形、建筑等元素相呼应,营造自然和谐的景观效果。最后,绿化灌溉系统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全面的调试和试运行,并对管理维护人员开展必要的技术培训,确保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给排水系统优化设计与管理

2.1 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整合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给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管理中,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的整合是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应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屋顶雨水收集、地面径流雨水收集、景观水体蓄水等,通过收集、净化、储存、回用不同来源的雨水,形成一个闭合的水循环系统。例如,可以在建筑物屋面和道路上布置雨水口,将屋面雨水和道路径流雨水引入蓄水池,经过预处理后用于绿地灌溉、水景补水等,多余的雨水还可以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在园林景观中设置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生态设施,通过植物、土壤等的自然净化作用处理雨水,削减径流污染,同时提供景观效益。收集的雨水还可以与中水回用系统、景观水循环系统相结合,实现水资源的梯级利用[3]。通过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的整合,可以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减少城市内涝和水体污染,还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园林景观的生态环境,为海绵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2.2 地形因势利导的排水设计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给排水施工设计应当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的地形条件合理布局排水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场地的地形起伏、坡度变化、汇水区域等因素,利用自然地形有利条件,形成顺畅的排水通道。例如在地势较低的区域设置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景观设施,利用植被和土壤的自然净化能力处理雨水径流,在地势较高的区域布置排水明沟、排水暗管等排水设施,将地表径流引入就近的排水系统。同时还要考虑排水系统与周边市政管网的衔接,在出流口处设置调蓄设施,削减峰值流量,延缓排放速度,避免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冲击。例如在排水出流口处设置雨水调蓄池,在暴雨期间暂时储存高峰期的雨水,待暴雨过后再缓慢释放,通过调节雨水流量,可有效缓解城市排水管网的压力,减少内涝风险。雨水调蓄池的规模需根据汇水面积、设计降雨量等参数进行计算,并考虑与周边城市排水管网的衔接方式,如溢流堰、泵站等,确保调蓄池在暴雨期间能够安全高效运行。通过因势利导的排水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场地自然条件的优势,实现雨水的有序排放和资源化利用,营造健康、生态、韧性的园林景观环境。

2.3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给排水设计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给排水施工设计在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后,要充分落实“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从传统的“以排为主”转变为综合利用的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应合理设置各类海绵设施,构建完整的雨水管理系统,提升园林景观的生态功能。可以在绿地中设置生物滞留设施,如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这些设施能延缓雨水的排放速度,还能通过植物和土壤的自然过滤作用净化雨水。在园林景观的低洼处,可以设置雨水调蓄池,收集暴雨期间的径流雨水,待雨停后再缓慢释放或用于绿地灌溉,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海绵设施的布局要与园林景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既要保证其功能性,又要注重其景观效果[4]。可以将雨水花园设计成自然式景观,种植水生植物和耐湿植物,在发挥雨水调蓄功能的同时,营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通过合理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不仅可以提高园林景观的防涝能力,还能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城市水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积极贡献。

2.4 植物适应性筛选与微地形设计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给排水施工设计还要考虑植物的适应性筛选与微地形设计。不同的植物种类对水分条件有不同的需求,需根据场地的水文特征和排水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在排水条件良好的区域,可选择耐旱性较强的植物,如金叶女贞、马鞭草等,而在易积水的区域,则需选择耐湿性较强的植物,如芦苇、香蒲等。同时还应通过微地形设计来创造多样化的水分条件,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可以利用土堆、石山等营造高差,形成干湿过渡的水分梯度,在较高的区域种植耐旱植物,在较低的区域种植耐湿植物,形成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还可以通过设置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等微地形,收集和引导地表径流,延缓雨水的流速,增加下渗和蒸发量,既可以削减径流峰值,减轻排水压力,又可以为植物提供水分,发挥生态调蓄作用。通过对植物适应性的精细筛选和微地形的巧妙设计,可以在保证排水功能的同时,营造出多样化、立体化的园林绿化景观,提升景观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

2.5 智能化给排水监控系统应用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给排水施工设计还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的给排水监控系统。通过在给排水管网的关键节点布设各类传感器,如流量计、水位计、水质监测仪等,实时采集管网的运行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进行统一分析和管理。例如,通过实时监测排水管网出口的流量和水质,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如流量突增或水质超标,监控系统就会自动预警,通知管理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发生严重的内涝或污染事故。通过对植被灌溉系统的水量和水压进行动态监测,根据植被的需水状况和天气情况,实现灌溉水量的自动调节,既可以节约水资源,又可以保障植被的健康生长。同时,监控系统还可以与其他智慧园林系统相连接,如气象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实现数据共享和联动控制,提升园林景观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智能化的给排水监控系统应用,可有效提高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园林管理部门提供科学、高效、便捷的技术支撑,推动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给排水施工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技术要点和优化措施,协调处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通过创新施工技术与优化设计策略的有机结合,园林给排水系统的工程质量和运行效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未来,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园林给排水施工设计将进一步向智能化、生态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在海绵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罗仕明.园林绿化景观施工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建筑施工,2022,44(9):2200-2202.

[2]常有锋.园林工程给排水设计技术要点分析[J].四川水泥,2022(5):93-95.

[3]张瑛.园林施工中给排水施工技术要点及解决方案[J].现代园艺,2020,43(14):161-162.

[4]张银国.园林施工中给排水问题分析构架[J].智能城市,2020,6(4):139-140.

(作者单位:1青岛众望置业有限公司;2青岛志聪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3山东大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