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上海市金山区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市金山区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文/蒋婷婷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5-07-28 12:35:52 浏览:260
字体:
分享到:

/蒋婷婷

 要:本文全面梳理了上海市金山区在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有效做法,深入剖析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围绕如何进一步根植节水优先理念、开展合同节水管理、推进非常规水源的利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金山区乃至其他地区在落实“节水优先”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节水优先;水资源利用;实践;金山区

金山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太湖流域碟形洼地东南端。全境地势低平,东南高,西北低,河渠交织成网,是具有江南传统水乡文化和环境特色的生态型水乡。

2010年开展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来,金山区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始终把节水优先贯穿于区域发展全过程,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1-2],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提升水资源节约利用效率,构建全链条节水体系,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2015年被国家水利部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试点”荣誉称号,2020年被国家水利部正式命名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1 金山区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实践与做法

1.1 严格定额计划管理,提质增效见成效

为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分配,坚持定额用水与计划用水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严格执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在取水许可、用水评价等环节严格执行用水定额,将3.3万户年用水量1200m3以上的非居民用水单位全面纳入定额计划用水管理,计划用水率达100%,建立健全国家、市、区三级用水重点监控名录,从计划执行考核、计量实时监控、用水动态预警、节水技术改造等四个方面加大对重点用水户的节水监管,以系统节水、精准节水、长效节水,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

1.2 聚焦工业节水减排,助推绿色转型

通过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强化定额计划管理、健全用水监控网络、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等措施,有效推动了高耗水行业和重点工业企业向节水型企业转型,并积极开展合同节水管理。每年举办工业节水专题培训班,不仅提升了企业节水意识,也加强了节水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断推动工业节水减排、降本增效,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建成节水型(示范)企业176家,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建成率100%,全区工业用水重复率提高至9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每万元9.39m3,展现了工业节水工作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1.3 聚焦农业节水增效,实现绿色发展

结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完善农业用水管理、农业水价制度、工程建设和管护等机制,深挖农业高效节水潜力,推动农业用水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通过实行农业用水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将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指标细化分解到农村集体组织等基层管理单元,明确了农业初始水权,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提供了基础。同时,推行“以电折水”模式,利用农业灌溉用电数据折算农业用水量,这一创新方法方便了农业用水的精准计量,也解决了以往农业用水计量不准确的问题。全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746,标志着农业节水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4 聚焦城镇节水降损,节水普惠民生

为了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浪费,加大管网改造力度,全力实施老旧小口径、高危供水管网的更新换代,累计改造老旧管网5400km,有效降低了管网漏损率,保障了供水安全。同时推进内部用水集成网络系统建设,先后完成了金山初级中学、金山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16家单位的内部用水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异常用水实时预警,显著提高了用户的用水效率。全覆盖推进农村地区和居民小区公共部位生活节水器具改造,累计更换节水器具10.5万余套,促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有序推动着居民小区、机关(单位)雨水收集回用设施设备建设,累计建成雨水收集回用设施35个,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委托调研机构针对全区430个公共场所和49个新建小区用水器具使用情况开展节水器具调查。经统计,全区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到100%,体现了节水工作的全面覆盖,也彰显了节水理念深入人心。

1.5 聚焦非常规水源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积极开展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指导全区97家工业企业通过节水型企业创建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共完成131项中水、RO浓水、冷凝水回用节水技术改造项目。例如,奥来德(上海)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雨水进行绿化浇洒,年利用量约1.3万立方米,有效减少了对传统水资源的依赖。上电漕泾公司采用海水冷却技术,年海水利用量约15亿立方米,这一创新实践节约了大量淡水资源,也为工业冷却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推动污水厂再生水用于市政用水,如金山卫污水处理厂将再生水用于厂外绿化和道路浇洒,新江水质净化厂利用尾水冲洗金山市政管网的通沟污泥等,全面提升了工业用水效率,持续优化了营商环境。通过这些实践,逐步促进节水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为实现高效利用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1.6 聚焦示范引领,形成节水合力

为充分挖掘节水潜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功建成了包括节水型工业园区、节水型示范农业园区、节水型(示范)企业、节水型机关、节水型(示范)学校、节水型(示范)小区在内的各类节水载体共计1030个,节水型企业覆盖率达到71.84%,节水型机关覆盖率达到85.94%,节水型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58.58%,金山区水务(海洋)局被评为国家2024~2026年度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和金山区水务(海洋)局被评为2023年度上海市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2023年上海市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不仅彰显了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效率上的稳步提升,也构建了金山节水管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2 存在的问题

2.1 节水优先理念尚未普及

一是金山区地处南方丰水地区,长期以来公众形成了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偏激观念。尽管通过水情教育与节水科普宣传,全民节水意识有了显著提升,但浪费水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全民节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尚未形成,全社会节水参与度低。二是节水工作涉及政府部门多,虽成立了层层节水工作领导小组,但实际全区节水工作未能形成部门合力,节水工作推进和水资源管理考核压力仍以区水务局为主,政府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健全。

2.2 节水内生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金山区节约用水工作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和保障有限。节水项目投资与收益不相匹配,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企业用水成本相对较低,而节水改造投资高、难度大,导致企业主动进行节水技改意愿不强。水价机制、水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尚未被完善,合同节水管理模式较为单一,且缺乏持续稳定的利润回报机制。上海市从事第三方节水服务的企业数量较少,需覆盖全市16个区节水项目,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缺少自上而下的节水产业服务体系。

2.3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低

金山区的产业发展方面存在化工行业“一业独大”的矛盾,新旧动能转换力度不足、服务业能级不够、引领性项目布局不多等问题较为突出。全区的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不是特别多,主要集中在工业企业中水回用、雨水利用等,存在结构单一、区域面不宽、利用率低等问题。全区专职从事节水工作人员配置仅为3名,人员配置严重短缺制约了节水工作的有序开展。

3 对策与建议

3.1 推行节水激励制度,根植节水优先理念

借鉴垃圾分类经验,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来推动节水工作。一是针对所有居民用水户开展“节水积分制”,即每年度节约水量按比例可折算积分用于抵扣水费,这种激励机制旨在影响每个人的用水习惯,通过个人行为的改变带动整个社会的节水意识。二是针对非居民用水户,一方面是从政府层面出台节水奖励机制,每年收取的超定额累进加价水费中,会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节水成效显著的用水户,以此促进和带动各行业、各领域节水;另一方面是推送节水成效显著的企业争创国家级、市级节水标杆,对于获得市级以上节水荣誉的企业,给予奖励。通过这些针对不同类型用水户的多重节水激励机制,将“节水优先”的理念深植人心,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 推进合同节水管理,激发节水市场活力

全方位推广合同管理,一是针对全区已建成的节水载体,推进合同节水管理模式,通过打造“智慧节水+合同节水”的创新模式,以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智慧技术为手段,将节水与信息化予以系统化整合,并进行智能化分析与处理,强化政策引导,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管理[3-5],持续推进“节水贷”融资服务。二是针对新创建的节水载体,将开展合同节水作为创建必备条件。三是完善区级节水奖励实施办法,明确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实行奖补政策,调动并激发用水户参与积极性,提高合同节水覆盖率。四是提升水权交易覆盖率,探索多形式、跨区域水权交易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节水项目,促进节水产业发展,激发节水市场动力。

3.3 推进非常水资源利用,提升每一滴水的价值

一是加大对城市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力度,将污水资源化利用纳入全区污水厂年度考核内容,对有条件的污水厂实行集中向社会供应再生水的策略。二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回用,金山农村生活污水共约500个点,联合区农业农村委、绿容局等部门一起探索在林地、湿地、养殖及农作物管理上利用农村生活污水尾水。三是提高重点领域企业的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金山企业主要有电子、生物医药、纺织、造纸、肉类加工等行业,这些企业用水量都较大,在循环用水上有一定的基础,但对废水的资源化利用量较小,通过推动全区工业用水大户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改造,实现资源化利用、循环水利用、非常规水利用的三位一体综合利用模式,提高每一滴水的社会价值和使用价值。

4 结语

节水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金山区始终坚持将节水作为优先方针,致力于落实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制度,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在生活节水方面,注重节流与开源并重,通过推广节水器具、优化用水结构等措施,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开发非常规水源,如雨水收集和再生水利用,增加水资源的供给。在工业节水领域,助力企业绿色转型,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升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工业用水的消耗。在农业节水方面,不仅注重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还致力于打造节水标杆项目,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区各行业各领域实现节水目标。金山区还不断提升全民节水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让节水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支撑,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着力做好水文章,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水资源。

 

参考文献

[1]王双菊,黄锋.金山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山西建筑,2015(34):262-263.

[2]周飞,夏向东.上海市金山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探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4(4):199-201.

[3]伍彩球.上海市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前景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6):60-61+65.

[4]吴耀民,曾颖,张维勇.上海高校合同节水管理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利,2020(17):48-50.

[5]夏向东.上海市金山区合同节水管理现状探析[J].给水排水,2022(S1):655-659.

(作者单位:上海市金山区给水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