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林场低产低效林改造后的森林碳汇功能变化及提升策略
林场低产低效林改造后的森林碳汇功能变化及提升策略
作者:文/沙吉旦·尕衣提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5-07-28 11:30:53 浏览:294
字体:
分享到:

/沙吉旦·尕衣提   

 要:国家林业局对我国林场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是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增强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措施。本文以某林场为例,通过多年的实验观测与数据收集,探讨了低产低效林改造对森林碳汇能力的影响以及适宜的改造提升策略。结果显示,经改造管理后林地的碳储存量显著增加。通过分析不同改造措施的提升效果,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森林碳汇功能提升策略,以期为我国低产低效林改造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低产低效林改造;森林碳汇;碳储存量;提升策略;森林生态系统

我国大部分林场存在种类单一、林分老化、生物多样性低等问题,这些低产低效林的存在,降低了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也限制了森林碳汇功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是提高森林碳汇功能,增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重要措施。

1 低产低效林改造的必要性

1.1 森林碳汇的功能与意义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碳并储存在生物体和土壤中的能力[1]。这一过程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森林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且通过碳固定和储存提供了长期的碳库功能,这种天然的碳吸收和储存机制较其他人造技术更有经济和可持续性。森林碳汇功能的加强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降低温室气体浓度,缓解气候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许多地区的森林,尤其是低产低效林,由于树种结构单一、林分密度低等原因,碳汇能力明显不足。通过科学合理的改造,可大幅提升森林的碳吸收和储存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提高森林碳汇功能对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1.2 低产低效林的现状及问题

低产低效林在我国林业发展中普遍存在,成为限制森林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这些林地通常表现为林木生长缓慢、树种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贡献有限。其中,土壤贫瘠、病虫害频发以及自然干扰频繁是低产低效林的典型特征,这些因素共同制约了林木的生长发育,减少了林地的碳汇能力。低产低效林也面临人为干扰的挑战,如不合理的砍伐和不全面的管理机制,使得林地质量进一步下降[2]。这些问题影响了森林的生态功能,也阻碍了其在碳储存和气候调节中的作用。为此,低产低效林的改造已成为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与功能的重要策略,具有迫切的必要性。

1.3 改造对森林碳汇功能提升的重要性

由于低产低效林的低碳储存能力不足以令其充分发挥碳汇功能,对减缓气候变化的贡献较为有限,而通过改造措施,如选择适宜树种进行补植、间伐及抚育管理,可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森林的碳储存量。这项改造提升了森林的生态效益,还加强了其作为碳汇的有效性。提升碳汇功能有助于加速碳的吸收与固定,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水平,并增强其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有效的林改措施将是实现可持续森林管理和增强森林碳汇的关键。

2 低产低效林改造的实践

2.1 选择适宜树种进行补植

选择适宜树种进行补植是低产低效林改造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引进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树种,可提升森林的整体生长速度和碳汇能力。在实际操作中,选择树种时需考虑其适应性、生长速度、碳汇潜力及生态功能。应优先选择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本地树种,以减少引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态风险。选择树种时还需综合考虑其碳固定效率和生长速度,以便在较短时间内显著增加林地的碳储量。

在补植过程中,要科学规划植株密度和布局,确保树种间的合理竞争与互利共生,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3]。适地适树的原则不仅有助于优化林分结构,提升碳汇效率,还能增强植被的抗逆性与适应能力,促进土壤改良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通过科学选择与合理配置树种,可以在低产低效林区域形成新的生态优势,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完善改造区域的整体生态服务功能。

2.2 杨树与白蜡林的间伐和抚育管理

在低产低效林的改造过程中,针对新疆地区的特点,杨树与白蜡林的间伐和抚育管理被视为关键的实践举措。间伐作为一种调整林分密度的方法,能够有效促进保留树木的生长,改善整体林分的健康状况。抚育管理则侧重于优化林分结构,旨在提高光照和养分的利用效率,加快树木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的积累。

具体措施涵盖有计划地清除竞争激烈的植被,以减少养分和水资源的无谓消耗,并通过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增强林木的生机和抗逆性。经过科学的间伐与抚育管理,目标林地的碳吸收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表现为林木生长速度的加快以及单位面积内碳储存量的明显增加,从而发挥出更为显著的森林碳汇功能。这些措施在强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同时,也为未来新疆地区的林业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3 改造后林地碳储存量的变化

改造后林地的碳储存量显著提升,数据分析表明,碳密度从改造前的47.3Mg/ha增加到了76.2Mg/ha,说明改造措施在显著提高碳汇功能上发挥了作用。选择适宜树种补植和合理的间伐策略在增强林地固碳能力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间伐后,光照条件改善,促进了剩余植被的生长和碳吸收。通过提升林地的结构和健康状况,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也得到了加强[4]。这些措施协同作用,共同促成了林地碳储存量的增加。

3 森林碳汇功能的提升策略

3.1 提高林分密度

在提升森林碳汇功能的策略中,提高林分密度被认为是一项关键措施。林分密度的增加可显著提升单位面积林地的碳储存能力。密度增加通常通过引进优质的树种和实施有效的补植策略实现,优质树种的选择需兼顾其碳吸收效率、生长速率和适应能力。通过合理密植,扩大单位面积内的植被覆盖,强化林地的碳汇作用[5]。密度加大还需维持合理的林分结构,避免过度竞争导致的资源匮乏。一些研究表明,适当提高林分密度能提升光合作用效率,还可以优化生态系统的微气候条件。通过科学的密度管理,调节林内生物间的竞争关系,使其处于稳态。合理规划和调整林分密度,保持生态平衡的最大化碳储存效益,成为低产低效林改造中的重要策略之一。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碳汇能力,还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撑。

3.2 优化林分结构

优化林分结构也是提升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科学调整林木种类、树龄、树高以及林分间距,可有效提升林木光合作用效率和林地碳汇潜力。采取多层次的林分结构,既提高了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又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灾害的能力。在林分结构优化过程中,合理引入混交林模式能够利用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互惠共生,充分利用阳光、水分和土壤养分,提高整体生长量和碳储存能力。不同层次和层间的资源竞争与利用,使林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更加完整。一种成功的林分结构优化策略需要结合具体地形和气候条件,确保适度控制树种的选择和密度调整,使林地的碳汇效能得到最大化提升。

3.3 加强林下植被管理和土壤保护

加强林下植被管理和土壤保护是提升森林碳汇功能的关键策略之一。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林下植被能够显著促进碳储存。密集多样的植被可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还能为土壤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与肥力,有效提高碳汇能力。土壤保护同样重要,通过减少土壤侵蚀、维持适宜的水分及养分条件,避免土壤碳的释放,确保森林生态系统长期的碳储存稳定性。加强林下植被与土壤的管理与保护,能显著提升林地的碳汇效率,为低产低效林改造提供长效助力。

4 低产低效林改造的意义

4.1 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低产低效林改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及生态服务功能等多个方面。经过适宜树种的补植和林地管理优化,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得以增加,促进了森林的生态稳定性和弹性。间伐和抚育管理措施有效改善了森林的层次结构和光照条件,为林下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进一步提升了生态系统的整体生产力与健康状态。森林的碳储存能力显著增加,不仅在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方面发挥作用,也为土壤改良和水源涵养提供了保障。改造后的林地增强了水源调节、土壤保护及生物栖息地提供等生态服务功能,对于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生态效益的实现,低产低效林改造为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提升了其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与抵御能力。

4.2 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缓解作用

森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碳汇功能的增强有助于平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产低效林改造通过增加碳储量,提高了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得益于改造措施活化的生态系统,这些森林能够更有效地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温度升高和干旱频率增加。增强了的林分密度和优化了的林分结构促进了更高效的碳吸收能力,提高了植被的光合作用效率。强有力的土壤保护措施阻止了土壤中碳的流失,并促进了有机质积累,从而增强了土壤作为碳汇的功能。这些综合措施使林场在气候变化的各类压力下保持相对的生态平衡,增强了其缓解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能力。这种提升策略有助于维护区域生态稳定,也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自然解决路径。

4.3 对未来森林改造的启示与建议

未来森林改造应注重多元化和可持续性相结合的策略。低产低效林改造经验表明,科学选择树种、合理规划林分结构及密度是提升森林碳汇功能的关键。森林改造应加强生态系统的整体管理,通过引入多样性丰富的物种促进生态平衡。持续的监测与数据分析是掌握改造效果和调整策略的重要依据。应着重于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的优化,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退化的挑战,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5 结语

本文详尽地阐释了针对我国低效低产林的改造策略和对森林碳汇功能产生的积极影响。透过对某林场实例以及长期的实验观测和数据收集,提出了具有实质性的改造提升策略,并以此揭示了林场在经过适宜的改造管理之后,其碳存储能力可大幅提升。然而,任何改造策略都不可能完美地适用于所有情境,因此需针对不同林场的具体情况来制订改造方案。同时,也需对林下植被管理和土壤保护等因子进行再次研究。

展望未来,细致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梳理和完善相关改造策略,助力我国低效低产林改造的深化推进,更加有效地提升森林碳汇功能,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这也将对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轻碳排放压力,发挥更大作用。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深入研究,不断创新,朝着更高效、更环保的目标持续前进。

 

参考文献

[1]彭鸣发.毛竹低产低效林经营改造策略探析[J].农村科学实验,2021(17):123-124.

[2]潘垒.加强森林抚育以及低效林改造,恢复森林生态系统[J].农村科学实验,2021(4):30-31.

[3]李轶涛.山西省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特征及提升措施[J].山西林业,2022(4):10-11.

[4]朱建华,田宇,李奇,.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现状与潜力[J].生态学报,2023,43(9):3442-3457.

[5]焦学坪(撰文供图),刘小强(撰文供图),巫大胜(撰文供图).龙泉改造低产低效林提升森林质量[J].中国林业,2023(1):112-117.

(作者单位:伊犁州林木良种繁育试验中心(伊犁州平原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