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辉
摘 要:随着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草本花卉花海景观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草本花卉自然花期短、季节性波动显著的特点,导致花海景观易出现“昙花一现”现象。本文以紫谷伊甸园为例,探讨了花期调控技术在草本花卉花海中的应用,分析了花期调控的原理、研究与应用实践及其意义,还有对花期调控技术的挑战与展望,旨在为同类项目提供技术参考,推动草本花卉花海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草本花卉;花期调控;花海景观;生态旅游;乡村振兴
据统计,2022年我国花海旅游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8%,其中草本花卉因具有成本低、成景快、色彩丰富等优势,占据市场份额的65%以上。草本花卉因其自然花期短暂且受季节性影响明显,使得花海景观往往转瞬即逝,难以持久。因此,如何通过花期调控技术延长观赏期、提升景观稳定性,成为花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课题。
1 花期调控的原理
1.1温度
花卉的休眠和花芽的形成、发育、分化、生长都离不开温度的作用。花卉提早或延迟开花都需要温度的调配。调节温度可以使不同植物在同一时期开花,也可以使同一植物在不同时期开花。使用适宜的温度处理可打断花卉的休眠期,使之萌芽生长。
1.2光照
植物生长的原理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有植物必须经历光照与黑暗的交替才能成长,否则会产生只生长不开花的结果。花卉在开花之前,一般需要较强的光照。有些花卉对光周期不敏感,可通过调整光强来调控开花期。为了延长开花期,并且保证质量,在开花后可适当进行遮荫处理,光照越强,开花越早;光照越弱,开花越迟。
1.3栽培
对于不同时期花卉的需求,要科学调节栽培期,不仅要控制温度、光照,还要配合其他一些栽培技术,如摘叶、摘心、修形、施肥等。此外,合理的施肥也是调控花期的重要手段。在花卉生长前期,适当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可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叶片的发育,为花芽分化提供充足的营养基础;而在花芽分化期和开花期,适当增加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可以促进花芽的分化和花朵的开放,提高花朵的质量和观赏价值。
2 紫谷伊甸园对草本花卉花期调控的研究与应用实践
紫谷伊甸园自2013年运营以来,曾面临过诸如因花卉自然花期导致的景观断层,传统种子直播需提前腾地导致的生产与观赏冲突,技术碎片化、缺乏多技术协同机制等问题。自2016年起,紫谷伊甸园逐步构建“品种-环境-管理”三位一体的花期调控模式,通过育苗方式革新、小拱棚覆盖技术及播种期优化,实现了花海景观从“季节限定”向“全季覆盖”的转型。
2.1调整育苗方式调控花期
(1)种子直播改为育苗移栽。园区种植的冰岛虞美人和冬油菜原本采用种子直播的方式进行生产,需在每年9月初至10月上旬腾出地块用于冰岛虞美人和冬油菜播种,而正在开放的花海因此被迫铲除,整体花海观赏面积缩小近40%,严重影响了园区整体观赏效果。自2016年起,园区探索研究以上两种花卉的育苗移栽技术,即8月底在温室中采用穴盘进行育苗,10月中下旬将种苗移栽到露地。这种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园区9月初至10月上旬期间生产与观赏之间的矛盾,使得此期间开放花卉的景观周期被延长,观赏面积不会因为安排新的生产受到影响,保障了园区花海的观赏效果。其优势在于根据花卉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移栽时间,实现对花期的精准调控。
(2)苗畦直播育苗改为苗盘或营养钵育苗。薰衣草和马鞭草是园区夏秋季主栽花卉品种,原本采用苗畦直播育苗,即将种子直接播种到温室的土地苗畦中,花苗长成后直接铲下来移栽定植。此方式易造成花苗不整齐、大小不一,定植时易伤根不宜缓苗、侧根少、不易长成大苗,运输过程中易造成损伤等问题。定植后不能尽早形成花海,需到6月下旬才能进入观赏期。2016年,园区将育苗方式调整为苗盘或营养钵育苗,使得马鞭草和薰衣草的开花时间提前了20余天,可以在5月底至6月初就进入观赏期。其优势在于苗盘或营养钵可以为花卉提供独立的生长空间,避免了花苗之间的相互挤压和竞争,有利于根系的均匀生长和发育,更加方便移栽和运输,减少对花卉根系的损伤,提高移栽成活率。这种育苗方式的调整,不仅提高了花卉的生长质量和开花整齐度,还提前了花卉的开花时间,延长了花海的观赏期。
2.2小拱棚覆盖技术在花期调控上的应用
园区的冰岛虞美人原本为露地种植,自然开花时间约为4月20日以后,自2018年起,园区开始对小拱棚覆盖技术的研究,通过小拱棚覆盖调整苗期,即调节其生长温度,促进花芽分化,使其开花时间提前到3月25日,花期提前了20余天。
(1)小拱棚覆盖技术的优势。小拱棚覆盖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环境调控手段。小拱棚通过塑料薄膜的覆盖,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能够有效提高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为花卉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条件。在早春时节,气温较低,通过小拱棚覆盖可以提前花卉的生长周期,促进花芽的分化和发育,使花卉提前开花。此外,小拱棚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防风、防寒、防虫作用,减少外界环境对花卉生长的影响,提高花卉的生长质量和开花整齐度。
(2)小拱棚覆盖技术的风险与应对措施。尽管小拱棚覆盖技术能够显著提前花卉的开花时间,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潜在风险。北京春季多风沙天气,气温起伏变化较大,这对小拱棚的稳定性和温度调控的精准性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外,春季气温的不稳定可能导致花卉生长过快或过慢,影响开花质量和观赏效果。园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风险,首先,在搭建过程中,使用坚固的支架材料,并通过加固措施确保其稳定性。其次,根据天气预报和实时气温的变化,及时调整通风口大小,以维持棚内温度的稳定。最后,园区还配备了温湿度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棚内环境条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3多期播种在花期调控上的应用
(1)多期播种延长单一品种的观赏周期。春油菜、向日葵等花卉的开花周期通常在15天左右,单一批次播种虽然会形成大规模花海景观效果,但观赏周期仅能维持15~20天左右。园区通过多个批次分期播种或育苗移栽,结合水肥管理的调控,延长整体景观的观赏时间。这种“时间接力”模式不仅延长了单一品种的观赏周期,还提升了游客的观赏体验。目前已在多个品种上应用了此技术,可以使春油菜的花海从春季一直延续到初夏,使向日葵花海的景观覆盖时间从夏季一直延续到秋季。
(2)反季节播种营造优美景观。北京地区的油菜花花海观赏期通常是在春季。园区在秋季打造油菜花海,利用气温逐渐降低的自然条件。在低温和短日照环境下,油菜花生长速度减缓,花期得以被显著延长。通过这种反季节播种的方式,不仅丰富了秋季花海的景观内容,还为游客提供了与众不同的观赏体验。
3 花海花期调控的实践意义
3.1育苗方式革新促进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生产转型
紫谷伊甸园通过种子直播改育苗移栽、苗畦直播育苗改为苗盘或营养钵育苗等育苗方式的技术迭代,将种植期与秋季花海观赏期错开,避免了因腾地播种导致的景观空白,缩短了景观恢复周期,有效地解决了生产与观赏的矛盾,使园区9月初至十一长假期间的可观赏花海面积增加了40%,避免了因花海面积锐减导致的客流减少。薰衣草和马鞭草采用营养钵育苗后,根系完整度提高了40%,缓苗期缩短至3~5天,开花整齐度也大幅提高。通过这种育苗方式的革新,不仅提高了花卉的生长质量和开花整齐度,还实现了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生产的转型,为花海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2小拱棚覆盖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紫谷伊甸园通过小拱棚覆盖技术将冰岛虞美人和冬油菜花期提前20余天,成为北京地区早春露地草花花海开园最早的园区,有效地抢占了市场先机。
然而,小拱棚覆盖技术虽然能够有效地提高棚内温度和湿度,促进花卉的生长和开花,但由于春季气温起伏变化较大,如果温度调控不精准,可能会导致花卉生长过快或过慢,影响开花质量和观赏效果。因此,在应用小拱棚覆盖技术时,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人工干预措施,如加固小拱棚、调节通风口大小等,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确保景观的稳定性。
3.3播种期调控的协同增效机制
在播种期调控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花卉的生长习性、市场需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制订科学合理的播种计划。在选择播种批次时,需要根据花卉的生长周期和开花时间,合理安排每一批次的播种时间,确保不同批次的花卉能够依次进入开花期,形成连续的景观效果。同时,还需要根据花卉的生长需求,合理配置水肥资源,提高花卉的生长和开花质量。园区通过多期播种与反季节播种,采用“时间接力”模式在时间维度上进行景观编织,突破了单一品种花期短暂的瓶颈。如通过“冬油菜(小拱棚覆盖)+春油菜(3批次播种)+秋油菜(反季节播种)”的组合,可以使园区的油菜花观赏时间一年中累计达到90天以上,约为单一周期15天的6倍。这种协同增效机制有效地延长了花海的观赏时间,可以实现从4月初开园一直到10月初大规模的观赏花海景观,开园时间可长达7个多月。
4 花期调控技术的挑战与展望
首先,劳动力成本压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花期调控技术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这些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例如,育苗移栽需要在温室中进行精细操作,确保花卉根系的完整性和健康生长;小拱棚的搭建与维护需要定期检查和加固。由于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如何在保证花期调控效果的同时,降低劳动力成本,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其次,气候风险也是花期调控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高温、低温等,可能会对花卉的生长和开花产生严重影响。例如,高温可能导致花卉生长过快,影响开花质量;低温可能会延缓花卉的生长,甚至导致冻害。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引发病虫害的暴发,进一步影响花卉的生长和观赏效果。因此,如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降低气候风险,是花期调控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最后,花期调控技术的实施可能会对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过度施肥可能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影响花卉的生长。因此,如何在花期调控过程中兼顾生态平衡,是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5结论
紫谷伊甸园的实践表明,花期调控技术在草本花卉花海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育苗方式革新、环境调控与播种策略创新,园区实现了花海景观从“季节限定”向“全季覆盖”的转型,为同类项目提供了技术范本。然而,花期调控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仍需要考量劳动力成本压力、气候风险和生态风险防控等方面的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研发低成本智能化装备,并建立区域性花期预测模型,以应对气候变化对景观稳定性的冲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草本花卉花海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2022年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23.
[2]岳彦桥,张晓玲,刘琳.浅谈草本花卉花期调控的原理和基本方法[J].北方园艺,2011(3):119-120.
(作者单位:北京市卢沟桥农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