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熊猫的故事:谁是熊猫的老祖宗
熊猫的故事:谁是熊猫的老祖宗
作者:文/谭 楷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5-07-03 14:09:18 浏览:49
字体:
分享到:

/谭  楷

1870年,大熊猫皮在巴黎自然博物馆展出之后,引起了轰动。古生物学家首先想到的是,这奇特动物的老祖宗是谁?

长期以来,匈牙利“葛氏郊熊猫”被学术界认为是东亚熊猫的祖先。也就是说,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大陆的大熊猫是“华籍欧裔种”。裴文中教授,这位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蜚声世界的史前考古学家,凭着丰富的知识积累与学术上的敏锐感觉,对此一直心存疑窦。

裴文中认为“葛氏郊熊猫”材料太少,证据不足,难以令人信服,而更重要的是裴文中教授发现了“小种大熊猫”。

那是20世纪50年代初,以裴文中为首的华南洞穴考察队来到广西。他们在柳州硝岩洞先后发掘了7年,出土了小种熊猫化石共79件。

裴文中认为,硝岩洞发现的小种熊猫,距今200余万年,与比它更晚出现的巴氏熊猫,以及现生熊猫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它肯定是现生熊猫的祖先。

在此期间,裴文中曾与其晚辈黄万波谈过,熊猫的起源,有待进一步考察和研究。

20世纪60年代,修筑成昆铁路时,在云南禄丰石灰坝村挖出了许多脊椎动物化石,曾轰动一时。几件熊科化石被鉴定为“迪氏祖熊”后,引起了黄万波的兴趣。此时,他正在研究熊猫的起源。在迪氏祖熊的再研究中,学者发现:在祖熊与熊猫之间,有距今800万年的禄丰始熊猫和距今700万年的元谋始熊猫。

黄万波教授花了大量的精力,终于把熊猫的生存史厘清:

即从杂食(祖熊)——杂食间食竹(始熊猫)——食竹间杂食(小种大熊猫)——以竹为主(巴氏大熊猫至现生大熊猫)的演化过程。

800万年以来,多少古老的动物完全绝迹了,熊猫还在高山竹海中活着,而且是在拒绝“进化”地活着。

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那些豺狼、黑熊,骨头比较“空”,也轻盈得多;而熊猫的骨头几乎是“实心”的,所以相当沉重。

量一量熊猫的脑容量呢,只有310-320毫升。黑熊跟熊猫个头差不多,脑容量却比熊猫大60毫升!

再看一看现生熊猫的头骨,跟90万年前的头骨化石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骨架重、脑容量小,全都是古老动物的特点。所以,熊猫被称为“活化石”,是很贴切的。

2001年,中外联合科考探险队在广西乐业考察天坑。当中外专家沉浸于天坑中的新发现时,一位老乡送来了几块动物化石,说是在花坪乡的一个溶洞中发现的。科考队当即决定连夜赶赴花坪乡。

溶洞的洞口非常的窄,考察队员只能匍匐着鱼贯前行。洞内相当于100多平方米的房间。灯光照在洞壁上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形状各异的白色镶嵌物, 这就是化石! 专家们很快辨认出这些化石中有熊猫、鹿、貘、剑齿象、犀牛、古代野猪等7200多万年前的珍稀的哺乳动物化石。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古动物化石博物馆!

专家们认定,科考队送交的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大熊猫化石。这块大熊猫化石个体明显比现生熊猫小,它的臼齿宽大,研磨食物功能变强,但比起现生熊猫的臼齿面结构又简单得多,据此可以判断这一时期的熊猫正处在由吃肉类向吃竹子转变期间,距今大约200万年,是小种熊猫的典型。

乐业天坑发现的约200万年前的完整化石,成为生物史上“小种熊猫大扩散”最有力的佐证。

 

来自古老时代的熊猫种群  符超 摄

 

 

知识点:熊猫王国鼎盛期

1915年,在缅甸摩谷城鲁比矿区洞穴中,发现了被定名为“巴氏熊猫”的一件完整的上颌骨。此后,美国生物学家葛兰阶在四川省万县盐井沟发现了相同历史时期的熊猫化石。它们属于一个亚种,中文名就是“大熊猫巴氏亚种”。它的个头比小种大熊猫大1/3,生活在距今约100万年的东亚大陆。那时西起中国云贵高原,东至安徽北至周口店,南到海南岛、缅甸和越南北部,到处均有熊猫出没,这是熊猫王国的鼎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