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城市更新中的绿色开放空间与社区活力——以上海新境地·新二绿地为案例的实证研究
城市更新中的绿色开放空间与社区活力——以上海新境地·新二绿地为案例的实证研究
作者:文/侯小楠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5-04-16 11:41:52 浏览:60
字体:
分享到:

/侯小楠

  要:随着城市化进步,城市更新中的绿色开放空间在提升社区活力、提升居民福祉方面的重要性呼之欲出。基于此,以上海新境地·新二绿地为例,从绿色空间设计优化和管理策略分析了对周边社区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合理设计、多功能配置的绿色空间对居民社交互动、心理健康、社区凝聚力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成果对未来的城市更新以及绿色空间布局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特别是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相关研究有助于绿色空间改造设计,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开放空间;城市更新;社区活力;新境地·新二绿地;环境设计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很多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社会隔离、生态退化等城市更新问题。在此背景下,绿色开放空间的作用越发重要[1]。尤其是在内陆高密度的城市中,如何通过绿色空间的优化设计促进社区中居民的互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学术界及城市规划领域的核心议题[2]

1研究方法

在此背景下,基于文献分析法(采集国内外关于绿色开放空间、社区活力、城市更新等领域的研究文献,整理理论基础,总结已有实践案例)、实地调研法(实地调查上海新境地·新二绿地并获取相关数据)、环境观察(记录绿地空间布局、功能区域划分、设施配备及使用情况)、行为观察(研究居民在绿色空间中的活动方式、社交互动方式)、访谈法(以半结构化访谈方式,收集绿地空间管理人员、景观设计师及部分居民的相关反馈信息)及对比分析(与其他城市更新项目中的绿色空间设计策略相比,提炼高密度城市绿色空间优化建议)等方法,分析绿色开放空间对社区活力的影响[3-4]。同时,基于上海新境地·新二绿地案例,研究绿色开放空间设计优化对社区活力提升的实际作用,以期为绿色开放空间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为城市更新提供有力保障。

2绿色开放空间概述

2.1绿色开放空间定义与分类

绿色开放空间是指城市供公众使用,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的区域,包括公园、社区绿地、街头绿化带等[5]。近年来,小型社区绿地、滨水绿地在高密度城市更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提升居民幸福感方面表现突出[6]

2.2绿色开放空间对社区活力的作用

2.2.1社交互动与心理健康

研究发现,具有良好可达性和多功能设计的绿地能够促进邻里交流、增强社区凝聚力,并有效减少孤独感[7]。国际案例示例,小型绿地可有效提升社区互动,如伦敦“口袋公园”采用低成本改造+社区共建模式,通过大量添加座位、步道、遮阴等设施,显著提高了居民日常交流的频率。然而,也有一些研究称,高端绿色空间可能引发“绿色绅士化”,即绿化改善导致房价上涨,可能会导致低收入群体被迫移民[8]。因此,在城市更新中,必须在公平性与经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2.2.2绿色空间经济价值

绿色开放空间对经济和房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提升商业吸引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社区绿地,能直接提升周边的房价,间接刺激商业活性。

2.3城市更新中的绿色空间角色:国际对比

在全球城市更新项目中,绿色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承担着社会、经济、环境三重功能。不同国家、不同城市采用的绿色空间策略不同,成效与相关挑战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见表1,来源:Arch Daily建筑日报)。

1 案例对比

 

2.4核心结论

伦敦模式:低成本、社区共建,适合存量改造,但商业价值不高。纽约模式:滨水绿地可有效提升居住价值,但对商业发展的贡献有限。东京模式:适用于高密集的城市地区,散布多元公共空间,但需要进一步提升使用效率。对中国城市更新的启示:在高密度城市下,采用“社区共建+政府支持+智能管理”的绿色空间模式,可保证绿色空间的长期可持续,也能惠及更多居民。

此外,结合国际经验,我国城市要在政策支持、社区参与、智能管理、社会公平等方面找到平衡,提高绿色空间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3绿色开放空间与社区活力理论框架

3.1绿色空间功能

绿色空间的功能主要包括社会功能、生态功能以及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指绿色空间自身设置的社交互动及为居民提供的休息娱乐场所;生态功能包括空气净化、气候调节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经济功能指绿色空间所带来的商业吸引力,能够提升房地产价格。

3.2社区活力定义与评价标准

社区活力通常指社区用户(一个人的参与度和互动时间)及社区整体的社会氛围。社区活力的常用评价指标包括居民社交互动频率、空间使用率、居民满意度、公共活动丰富度等。

3.3绿色空间与社区活力之间的互动关系

研究表明,通过增强社交互动、改善心理健康等途径,可直接影响社区活力。合理的绿色空间设计,如步道、公园座椅与共享空间有助于构建邻里关系,提高社区之间的社会联系。此外,高质量的绿色开放空间可有效降低居民孤独感。

4上海新境地·新二绿地案例分析 

4.1项目背景

4.1.1项目位置

上海新境地·新二绿地位于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毗邻高境路、新二路、殷高西路交叉口,西侧临近一条货运铁路。该场地原来是废弃的货运站,后期曾被改造成临时运动场地,但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设施完善,使用率较低,逐渐被城市遗忘。随着城市更新进展和周边社区对高品质公共空间需求的提高,高境镇人民政府启动了该区环境整治、品质提升工程,旨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社区活力。

4.1.2设计理念目标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上海新境地·新二绿地的改造以生态修复、功能复合、文化融合为核心设计理念,打造集生态、休闲、运动、社交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公园。主要目标如下:第一,生态环境提升。增加绿地率,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第二,增强社区活力。优化公共空间设计,拉近居民社交互动,增加休息娱乐设施,提高居民的便利性。第三,推进可持续发展。选用低碳环保材料及智慧型管理系统,提高公园管理效率与资源使用率。

4.2绿色开放空间设计与布局

4.2.1空间结构优化采用“中心开放+周边补充”空间布局方式,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绿色空间体系

第一,核心活动区。建设中央活动广场,作为社区活动和聚会的主要场所。第二,生态缓冲带。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水体,强化水资源管理能力,提高生物多样性。第三,社交共享空间。规划露天交流区、阳光草坪等设施,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实际需求(见图1)。

4.2.2主要功能区块

第一,运动与健身空间健身步道。该区块贯穿全局,支持慢跑、散步等运动。其中,健身器械区配备室外运动设施,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该区块中的友好空间配置有互动式玩具如攀爬架、滑梯、沙坑等,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社交感官体验。第二,休闲与社交空间露天广场。该区块配置长椅、凉亭、遮阳设施等,支持露天电影、社区集市、艺术展览等活动。第三,生态保护区。采用生态与可持续设计雨水收集系统,通过透水铺装和下沉式绿地,控制雨水径流,减少城市排水压力。同时,该区域种植香樟、乌桕、朴树等本地耐用植物,不仅提升了绿化效果,且降低了维护成本。此外,该项目采用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安装智能LED照明、空气质量监测设备、自动灌溉系统,提升绿地管理效率。

 

 

1 新境地·新二绿地建成后实景鸟瞰图

5绿色开放空间提升社区活力设计策略

5.1多功能综合空间设计

绿色空间要兼顾生态、社交、文化、经济等多种功能,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分区规划方面,应设立动态活动区(运动场、儿童游乐区)、静态休憩区(阅读花园)、生态保护区(雨水花园),以提升空间容纳性。场景设计方面,可采用可变型家具、模块化设施,使空间能够适应不同季节、时间及活动需求,提高利用率。

5.2绿色空间与社区结构整合

开放设计:摒弃封闭式格局,促进绿色空间与街区的衔接,模糊边界,增强可达性。微更新策略:通过:“小尺度、多节点”改造,如街角公园等,补充居民日常接触到的绿地。社交导向:通过长椅摆放、共享花园、邻里互动装置等“社交催化剂”,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

5.3活动运营与策划

季节性运营:举办夏季夜市、秋季文化节、冬季灯光展等,提高全年使用率。文化融入:通过壁画、装置艺术、音乐会等形式提升空间文化特色。

6结语

通过对上海新境地·新二绿地的实证研究,探讨绿色开放空间在城市更新中对社区活力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合理规划的绿色空间能够增强居民社交互动、改善心理健康,并提升社区凝聚力。其中,多功能复合设计、智能管理和社区共治模式均有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与居民满意度。此外,绿色开放空间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也有积极影响。未来,城市更新应进一步优化绿色空间布局,加强智能化管理与社区共建机制,进一步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同时,应进一步探索绿色空间对不同类型社区活力的影响机制,为城市规划提供可靠依据指导。

 

 

参考文献

[1]李济泰.城市开放空间的学术定义、分类标准与研究动态[J].可持续发展,2023(2):646-661.

[2]唐燕,李明,王强.广州、深圳、上海城市更新制度体系比较研究[J].科技导报,2020(5):85-92.

[3]王德文,张伟,陈思.“绣花功夫”与城市有机更新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9(2):12-18.

[4]程炼,刘志宏.城市织补视角下的社区微更新策略研究[J].城市规划,2020(1):67-74.

[5]伍江,赵俊,李强.上海历史街道保护与更新的理念与实践[J].规划师,2019(6):56-63.

[6]Bravo L, Guaralda M.Our commitment to implement contents related to public space included in the New Urban Agenda adopted at the UN Habitat III conference[J].Journal of Public Space,2017(1):1-10.

[7]尹志雯.有机更新理论指导下的旧城居住环境改造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9(4):45-52.

[8]Amann W, Jurasszovich S.Habitat III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New Urban Agenda[J].Housing Finance Inte-rnational,2017(Spring):12-19.

(作者单位:上海市晨东市政绿化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