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爱华
摘 要:本文深入探讨水资源管理在绿色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其实践应用。通过阐述水资源与绿色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分析水资源管理在维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结合国内外水资源管理实践案例,剖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旨在强调水资源管理在绿色环境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为推动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绿色环境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绿色环境建设;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绿色环境建设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对于实现绿色环境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合理调配、保护和利用水资源,不仅能够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还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为人类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因此,深入研究水资源管理在绿色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与实践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水资源管理与绿色环境的关系
1.1水资源是绿色环境的基础支撑
水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无论是森林、湿地、河流还是海洋生态系统,都离不开水资源的滋养。森林中的树木通过根系吸收水分进行光合作用,维持自身生长并为众多生物提供栖息地;湿地作为“地球之肾”,丰富的水资源使其具备强大的净化功能,能够过滤污染物、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河流和湖泊不仅为水生生物提供生存空间,还在水循环过程中连接各个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
1.2绿色环境对水资源具有保护和调节作用
良好的绿色环境能够保护并调节水资源。例如,森林植被可以截留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能力,从而起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的双重功效。植被根系还能固定土壤,减少泥沙进入水体,保护水资源的质量。湿地利用其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并调节河流水量。在洪水期储存多余的水量,在枯水期释放储存的水,维持水资源的稳定供应。因此,绿色环境的生态功能对于维护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稳定至关重要。
2水资源管理在绿色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
2.1维持生态平衡
水资源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物的生命活动。通过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可以有效调节水循环,促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合理分布,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水体是众多物种的栖息地,从浮游生物到大型哺乳动物,都依赖于清洁的水源生存。合理的水资源管理能够保护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的生物种类减少。水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土壤的肥沃度和结构。适时的灌溉和排水可以保持土壤湿度,防止盐碱化,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形成良性循环。水体(如湖泊、湿地)在调节地区气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吸收和释放热量,减缓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如洪水、干旱等。通过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可以将废水转化为可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冷却等用途的水资源,减少新鲜水资源的消耗,减轻对自然水体的压力。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群落对水资源有特定的需求。例如,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鱼类、两栖动物等需要适宜的水流、水深和水质条件才能生存繁衍。通过水资源管理,合理调控河流的水量和水位,保障生态用水需求,能够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在干旱地区,合理分配水资源用于绿洲生态系统的维护,可以防止沙漠化扩张,有助于维持区域生态平衡。
2.2保障人类健康
水资源不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清洁、安全的水资源对于维持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无论是饮用水、农业灌溉还是工业生产,都离不开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饮用水安全是水资源管理保障人类健康的首要任务。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各种化学物质、重金属和微生物可能进入水体,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通过严格的水质监测、水源保护和水处理等措施,可以确保饮用水安全,减少因水污染导致的疾病发生。农业灌溉是水资源消耗的大户,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灌溉技术能够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浪费,同时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过度开采地下水、使用未经处理或受污染的水源进行灌溉,可能导致土壤和作物受到污染,进而影响食品安全。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施农业循环水和加强农田排水系统建设,可以在保障农业产量的同时,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工业用水占用了大量的水资源,且其排放的废水如果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通过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大幅减少工业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同时,加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废水达标排放,保护水环境和生态系统健康。
2.3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环境建设的进程中,水资源管理不仅关乎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平衡,更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水资源管理如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通过实施高效的水资源管理和节水措施,如推广节水器具、加强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系统、实施农业灌溉技术的改造等,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消耗,降低用水成本,从而为各行业减轻经济负担。这不仅促进了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还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增强了经济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水资源管理通过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系统,如湿地保护、河流治理、水源地保护等,不仅维护了生物多样性,还提升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净化水质、调节气候、提供休闲旅游资源等。这些“绿色”资源转化为经济活动的载体,如生态旅游、绿色农产品等,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增长点,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成为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方向。
(3)通过技术创新,如发展节水型工业、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建设污水处理厂并回收再利用等,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环境风险,还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良好的水资源管理保障了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安全,减少了因水资源短缺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同时,通过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水资源公平分配政策,提高了民众的生活质量,增强了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3水资源管理在绿色环境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3.1水资源短缺与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而水资源总量有限,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在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绿色环境建设。此外,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而南方地区在某些季节又面临洪涝灾害,如何合理调配水资源成为挑战。
3.2水污染问题严重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导致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工业废水若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便直接排入水体中,其中含有大量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此外,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不当排放,这些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
3.3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许多地区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部门分割、职责不清等问题。水利、环保、农业等多个部门都涉及水资源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地协调与合作,导致水资源管理效率低下。此外,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存在执法力度不足、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难以有效约束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行为。
3.4公众水资源保护意识淡薄
部分公众对水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水资源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浪费水资源、随意排放污水等现象。同时,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程度较低,缺乏对水资源管理决策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不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
4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绿色环境建设的策略
4.1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一个统一且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成立专门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协调和监督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等工作。同时,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资源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制度体系,以实现对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此外,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水行为。
4.2加强水资源保护与污染治理
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明确划定严格的水源保护区,禁止在保护区内开展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建立覆盖全流域的水质监测网络,以便实时掌握水资源的质量状况。加大对水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推广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加强对水环境的生态修复,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生物等措施,恢复水生态系统的
功能。
4.3推广节水技术与措施
在农业领域,应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灌等,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同时,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在工业领域,鼓励企业采用节水工艺和设备,开展中水回用和水循环利用项目,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在城市生活中,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加强城市供水管网的维护和改造,以减少管网漏损。此外,通过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运用价格杠杆引导公众节约用水。
4.4提高公众水资源保护意识
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普及水资源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开展水资源保护主题活动,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行动,如志愿者护河、节水宣传周等。建立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机制,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鼓励公众对水资源管理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资源保护的良好局面。
5结语
水资源管理在绿色环境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合理的水资源管理,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内外的实践案例表明,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能够取得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然而,当前水资源管理在绿色环境建设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水资源保护与污染治理,推广节水技术与措施,提高公众水资源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钟立源.城市水资源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23(6):31-34.
[2]全黎芳.水污染治理技术与水资源保护政策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24(1):127-130.
[3]李敏慧.水资源污染治理方案及水环境保护路径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3(3):16-19.
[4]徐举.城市水资源污染治理与保护探讨[J].现代工程科技,2023(5):58-61.
(作者单位:山东誉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