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解锁生态蝶变密码 践行生态保护使命——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绿色实践
解锁生态蝶变密码 践行生态保护使命——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绿色实践
作者:文/李成之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5-03-10 10:50:52 浏览:702
字体:
分享到:

/李成之

湿地素有 “地球之肾” 的美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起着关键作用。作为我国内陆淡水湿地的重要代表,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过去二十余年间,经历了从受损到重生的“蝶变”。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洪泽湖周边圈圩、围网养殖和捕捞产业迅猛发展,在保护区内的围网和圈圩养殖面积一度达到35万余亩。过度的开发让大量滩地被蚕食,湿地原生植被群落支离破碎,野生鸟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为了扭转这一生态困局,保护区会同地方党委政府,笃定“生态保护是目标、生态修复是举措、转产就业是关键”的方针,大力推进退渔还湿、生态移民、两船清理、栖息地营造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绿色发展道路,让洪泽湖湿地重新焕发生机。

洪泽湖湿地一角

退渔与移民共举,重现湿地自然如初

在江苏省林业局的指导下,保护区与地方党委政府紧密合作,创新建立2+6+N”共建共管机制,从前期调研的精心筹备,到方案制定的科学规划;从广泛宣传的深入人心,到精准丈量的严谨细致;再从协议签订的明确责任,到围网清除、塘埂拆除的坚决执行,以及补偿规范的妥善落实,实现了“人走、船无、网清、坝除”的全面整治,累计投入超过30多亿元的专项资金,成功完成30万亩的退渔还湿与退圩还湖任务。同时,积极响应洪泽湖 “十年禁渔” 政策,平稳有序推进4个村庄857户居民的生态搬迁,完成 “两船清理” 4733艘,妥善安置6784名转产渔民,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伴随着修复工作的深入推进,一幅自然和谐的画卷在洪泽湖畔徐徐展开,湿地的自然风貌和原真生态得以重现如初。

创新与修复共进,湿地生态焕发新颜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系统受损的关键问题,针对“湿地平坦化、生境破碎化、物种单一化”的难题,保护区探索出“潭--岛”、“边潭-心滩”等数十种科学可行的生态修复创新模式,精心编制《洪泽湖湿地生态修复集成技术体系》,为大规模湿地修复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示范与指导。面对退化湿地的复杂状况,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演化规律,确立“联通、扩绿、增色”为生态修复的核心目标,聚焦生态系统的群落特征,明确动植物组成结构、生境质量状况以及关键物种分布格局等重要因素,科学规范完成中央财政湿地保护与修复、国家山水林田湖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同时,在原有养殖塘圩堤基础上巧妙营造缓坡,坚持保留表层有机质营养土,借助自然水体流动的力量,本土植被得到迅速复苏,水质由湖泊四类水提升为三类。通过与2013年专项调查数据相比,保护区内的鸟类种类由147种增加至目前的240种,新发现黄胸鹀、白头鹤等12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种群增加到200多只,花脸鸭超过3万只,鸟类总数也由之前的20万只增加到现在的80余万只。2024年,保护区被评为江苏首批“十佳”观鸟地。

监测与评估相助,挖掘湿地碳汇潜能

作为全国内陆淡水湿地碳汇研究的先行者,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率先开展了洪泽湖湿地碳汇生态价值核算,建成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自动监测系统,通过高频度高精度的不间断监测,综合评估湿地生态修复措施的固碳增汇成效,量化重要湿地的碳汇生态价值,推动实现兼顾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固碳增汇的协同增效,为湿地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与生态价值评估提供关键依据,并有效助力“双碳”战略目标落实。研究表明,洪泽湖湿地单位面积总碳储量超越了其他同类型的内陆湿地,彰显出独特的碳汇优势;在空间上清晰地呈现出“修复区>未修复区>养殖区”的鲜明格局,充分印证了生态恢复在提高湿地碳汇能力的重要作用。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

保护与发展互融,拓宽湿地惠民之路

在洪泽湖湿地的发展蓝图中,一条从与“湿地相争”迈向“生态双增”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之路正逐步铺就。保护区联合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秉持“湿地增色、百姓增收”的原则,充分挖掘洪泽湖湿地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在实验区内精心规划特定区域,一方面大力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开展生态旅游,创建自然教育学校,提升大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依据保护需求设立生态管护岗位,成功将曾经的“无序开发者”吸纳转变为“生态守护员”,实现了人力资源的绿色转型。同时,在适养区推行生态养蟹模式,举办别开生面的龙舟比赛和湿地露营,尝试开发以“空密间采”为导向的荷叶茶,构建起高品质且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通过这些创新举措,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得以多路径转化,在减少人类对湿地破坏的同时,推动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减排与增汇的双重 效益。

未来,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坚定不移地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深耕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生态保护创新举措,不断提升湿地碳汇能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促进保护与发展深度融合,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