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野生动植物保护 我们一起“童”行(南通篇)
野生动植物保护 我们一起“童”行(南通篇)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5-03-04 11:14:39 浏览:785
字体:
分享到:

101日至3日,当五星红旗在蓝天之下高高飘扬,江苏省南通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跨越近200公里,踏足通州、海门、港闸、如东,带领一群群满怀深情地追光少年,从都市繁华到乡村宁静,从公园绿意到山野广袤,他们播种希望,收获绿色,共庆祖国华诞,与自然和谐共鸣,展现了健康向上风貌,用实际行动为家乡护绿。

小朋友们在仔细观察各种种子

发现南通的植物——通州区南山湖公园

“它的皮摸上去有些粗糙,树干细细的,叶子滑滑的。”在“我的树自然游戏”环节中,小朋友们两两一组,蒙着眼睛去寻找一棵树,并用触觉、听觉、嗅觉全方位地感受它。这个环节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感知力,还让他们收获了友谊和欢乐。

“种子对对碰”环节,小朋友们在引导员的带领下,仔细观察各种种子,了解它们的传播方式,感受自然的奥秘。孩子们运用五感观察技巧,制作自然笔记,定格下时光的美好。高大古老的松树、长着许多“小扇子”般叶子的银杏树、成群结队的无患子、靠近就能闻到淡淡清香的竹子……在海门常乐镇的农庄里,他们用画笔记录下这片土地的故事与记忆,展现了南通植物的多样性和美丽,为快节奏的学习生活找到了一座回归自然的桥梁。

栖息地的调研与保护——海门区常乐湾

我们是否曾停下脚步,思考过那些因社会发展而逐渐逝去的绿色空间?栖息地,这个无数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一旦被破坏,真的还能轻松复原吗?在破坏与复原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带着这样的疑问,一场关于环境保护的教育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种。

孩子们分组挑战,用报纸模拟栖息地破碎与重建的过程。在五分钟内,他们体会到了从无序到有序的不易,更深刻理解了保护栖息地的紧迫性。他们化身环保小侦探,深入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调研。从垃圾堆积的角落到鸟类被困的悲伤场景,每一处发现都揭示了环境面临的威胁与挑战,让人心痛。这次探索不仅让孩子们看到了自然的脆弱,更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保护自然的决心。

面对环境的现状,祖国的花朵们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用创意与行动展现了他们心中那个绿色、可持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他们学会了观察、思考与行动,成为了推动社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迈进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昆虫大探秘——崇川区唐闸公园

南通常见昆虫探索活动被安排在树高林密、曲径通幽、物种丰富的唐闸公园。“我觉得这个活动特别有意义,我家孩子平时就很喜欢观察小动物,这次能有机会这么近距离地接触昆虫,他开心得不得了。”一位家长在活动现场说道。

孩子们通过生动地讲解和互动了解了昆虫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还亲手拼接了昆虫拼图。他们在公园里搜寻昆虫的踪迹,体验了一把小小昆虫探险家的乐趣。“我今天学到了好多关于昆虫的知识,原来昆虫的身体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的,还有触角和口器呢!”一个孩子兴奋地说。

活动的最后,孩子们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昆虫创作了图案或模型,并加以文字说明,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昆虫认知手册。这次活动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小小昆虫探险家们会继续用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奥秘。

我身边的鸟儿邻居——如东县浅水湾公园

在如东浅水湾公园,孩子们近距离地观察到了南通市常见的鸟类,如灵动的翠鸟、优雅的白鹭。他们深入了解了鸟儿不同行为背后的含义,如欢歌、筑巢等,每一个细节都是探索自然奥秘的窗口。孩子们认识到保护鸟类的重要性——它们不仅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城市生态平衡的守护者。

孩子们制作了一幅幅倡议海报,展示南通鸟类的美丽与多样性,更传递了友善对待鸟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孩子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更加明白了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每一个小小的行动都能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