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关注森林·共建美丽中国(石嘴山篇)
关注森林·共建美丽中国(石嘴山篇)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5-03-03 16:26:14 浏览:808
字体:
分享到:

石嘴山市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

自然教育是我国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认识自然、爱护自然,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青少年自然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国家大力推动自然教育的初衷。

2024年,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通过开展青少年自然教育,让青少年走进森林、湿地、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培养青少年地球命运共同体观念,成绩斐然。

春日探自然 湿地奇妙行

春色芳菲日,研学正当时。一场以“春日探自然 湿地奇妙行”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这个春天留下了成长的记忆。

331日,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40余名青少年走进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启了首场“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关注森林·共建美丽中国”社会实践活动。

参观湿地文化科普长廊。同学们在这里跟随讲解员的讲解感受湿地—水陆相遇的奇迹,学习鱼类和鸟类生物知识,了解鸣翠湖生态环境和全球候鸟迁徙路线,理解了湿地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湿地的必要性,进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和自然保护意识。

灵武长枣园实践活动

畅游芦苇迷宫。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乘船挑战鸣翠湖实景芦苇迷宫,寻找芦苇丛中的“小精灵”。通过观察湿地候鸟,探究它们的特征、生活习性、迁徙以及栖息地,培养关爱他人、保护动物、爱护自然的意识;了解芦苇的类别和用途,感受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与多样性。

“童”植一棵树实践活动

“童”植一棵树。挥锹铲土、扶木正枝、培土施肥,两人一组、三人一队,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同学们干劲十足、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每个流程都认真细致,最后再给自己的小树苗挂上独一无二的“树铭牌”。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棵棵新栽种的树苗迎风挺立,在明媚的春光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与萌宠“亲密”互动:在萌宠乐园,同学们与园内的可爱萌宠亲密互动,有的给小动物喂食、有的蹲下来观察小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看着各类超萌动物,同学们睁大好奇的眼睛,争先恐后地发问“鸵鸟平时吃什么?”“黑天鹅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孔雀为啥喜欢开屏?”……讲解员逐一为小同学们讲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在与小动物们的互动中感悟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美好,树立尊重自然、尊重动物的观念。

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大自然是一本翻不尽的书,鸣翠湖研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更是带着大家收获了知识,学会协作,挑战自我,分享快乐。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积极投身保护河湖森林的行动中来,为家乡“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贡献自己的力量。

童心向自然  采摘享乐趣

915日,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了40名前来研学的青少年朋友。这是石嘴山市团委、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开展的“童心向自然 采摘享乐趣”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总面积148万亩。从1953年至今,历经三代治沙人的不懈努力,白芨滩累计治理沙漠63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探索实践了 “五位一体”综合治沙模式,为全国防沙治沙树立了典范。

在灵武市白芨滩国家自然保护区,同学们实地观察并动手操作了草方格等防沙治沙措施,聆听讲解人员介绍沙漠生态系统和防沙治沙的技术与成果,亲身体验了生态环境的脆弱,也深刻理解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灵武恐龙化石经研究人员鉴定属于梁龙中十分罕见的一种分支,这是梁龙在赤道以北第一次被发现,灵武恐龙堪称“北半球第一龙”,属国宝级恐龙化石。在国家地质公园恐龙化石遗迹园,同学们通过视频、模型、图片和实物展示,了解了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和地质历史,感受到了远古生物的巨大魅力,同时也激发了对自然科学浓厚的兴趣。

灵武素有“水果之乡”之称,种植果树已达1500多年历史,从唐朝开始,灵武长枣就被列为皇室贡品,被誉为“果中珍品”。下午,同学们来到长枣园,亲身感受摘枣、打枣、吃枣的乐趣,了解长枣的种植和生长过程,感受劳动的快乐,提高动手能力,体验、感受农业科技的无穷魅力。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进入灵武市博物馆,通过文物、硅像、模型、图片、幻影成像、4D动感影片等形式,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发展脉络,对灵武市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亲近了大自然,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了很多知识,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和文化的魅力。可以说这是一次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

 

同学们在国家地质公园恐龙化石遗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