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胜伟
11月22日,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员部署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表彰了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浙江农林大学主持完成的成果“香榧采后质量控制与加工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长久以来,香榧后熟加工过程中采后处理粗放低效、后熟品质差,炒制技术工艺落后、产品形态单一,功能成分利用不足、衍生产品缺失。针对这些问题,科研人员开展了香榧采后质量控制与加工品质提升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了香榧坚果采后质量控制、加工品质提升、健康功能成分提纯利用等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香榧后熟加工技术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极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目前,这支团队相关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近3年新增产值17.8亿元,已获授权专利15件,发表学术论文34篇。在这些成果的背后,则是浙江农林大学香榧团队30年如一日的科研创新和探索前行。
香榧林里“写”论文
香榧是我国南方特色干果,自唐朝以来一直被列为朝廷贡品。其果实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富含金松酸、角鲨烯等多种健康功能物质,具有调节血脂、软化心脑血管、消除疳积、润肺滑肠等药用价值,在促进山区农民持续增收和助力精准脱贫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为了让昔日的贡品走入寻常百姓家,浙江农林大学香榧研究团队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香榧良种选育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香榧科研团队一心扑在工作上,开展香榧产业问题调研、实验方案设计、试验布置、指标测定、数据分析等科研工作,研究解决制约香榧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团队先后攻克了香榧良种少、嫁接不易成活、造林成活率低、结实迟等技术难题,相关科研成果通过示范和推广,极大地推进了香榧规模化种植,促进了香榧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山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截至目前,香榧团队先后收集了具有丰产、稳产、高抗等优良性状的香榧种质资源126个、雄性榧树种质95个,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种10个。发明了以保湿、透气、增温为核心的双层拱棚催芽技术,使香榧种子当年发芽率提高至80%以上;研发了香榧贴枝接周年嫁接技术,使得香榧嫁接成活率由50%以下提高至95.7%,嫁接效率提高20%以上;突破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筛选开心形、疏散分层形等丰产树冠,总结前促后控的树形管理技术。香榧初果期由10-15年缩短至3-4年;研发出专家施肥系统和精准配方施肥方案,集成生态高效培育技术体系,克服香榧结实大小年现象,平均亩产增加30%以上。
在浙江省淳安县大下姜,香榧团队积极推广香榧丰产栽培技术,指导当地百姓引进香榧新品种3个、推广新技术5项,新发展香榧造林面积800多亩,建立示范基地400余亩,香榧从亩产不到300斤增加到800斤左右……
在浙江农林大学香榧团队的技术支撑下,如今浙江省香榧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年产量提升至1.6万吨,产值提升至60亿元。香榧种植已经成为浙江省农业增效、山区林农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
产业振兴靠技术
香榧团队在调研中发现,浙江的香榧产业面临管理不善、前期一产投产慢、产量低等问题,同时还存在香榧后熟技术和加工工艺有待完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团队深入浙江诸暨、柯桥、余杭、富阳等地举办香榧后熟、香榧炒制和精深加工等技术培训班,就香榧功效和功能性产品开发、香榧后熟管理、香榧炒制加工等技术进行专题授课。
团队的相关研究不仅揭示了香榧后熟品质形成及调控机理,阐明了香榧炒制品质的形成及调控机理,还研制出智能化后熟处理装备,后熟品质显著提升。他们还研发出了“开口香榧”,利用激光技术对香榧生籽进行微开口,研发了加工精准控制技术,配套适宜的炒制温度、时间、介质,解决了香榧好吃难剥壳的问题,实现了炒制品质的高质量及加工产品多元化,大大提升了消费者对食用香榧的接受度。
“香榧坚果品质对香榧产业发展极为重要,其中后熟是影响香榧坚果品质的关键环节,占到7成以上。当前香榧后熟的主要问题是采后营养损失严重,后熟品质差。”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团队在深入解析了油脂、香气、涩味等关键品质形成机理基础上,自主创建了采后质量控制三大核心技术,形成香榧后熟品质控制技术体系;研制了多功能后熟处理装备,攻克了香榧后熟处理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化的难题。香榧后熟品质大大提升,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提升10%;加速了脱涩进程,后熟时间从30天缩短至15天,生产效率极大提高。”
截至目前,香榧团队研发的香榧后熟处理新技术,使香榧加工厂劳动力投入平均减少76.5%,创建的开口香榧、脱衣香榧仁加工方法,使开口率达96%、脱衣率达86%。同时,还发明健康功能成分分离纯化技术,挖掘了香榧中金松酸等健康功能成分,解析了这些成分代谢合成的关键基因和调控机制,创制了金松酸的高效提取分离技术,开发了金松酸胶囊等健康产品。此外,还运用发明的香榧果蒲精油提取分离系统,开发出香榧精油、纯露、精油皂、线香等系列衍生产品,提升了附加值50%以上。
香榧铺就共富路
经过30多年的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香榧团队已经集成创新了香榧高效培育技术、香榧坚果健康功能成分分离纯化新技术等4个综合技术体系;制定地方标准3项;团队重要成果“香榧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香榧采后质量控制与加工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先后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南方特色干果良种选育与高效培育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香榧团队始终致力于加快项目科研成果转化。团队成员经常利用教学间隙、节假日,深入生产一线,免费“传经”。在团队的技术支持下,杭州市临安区潘母岗的香榧种植研究基地里,一颗颗经过后熟处理的香榧,通过激光处理技术全部都“笑”开了一道小口子。开了小口的香榧经过机器炒制后,不仅轻松就可以剥开,而且影响口感的“黑衣”,只要轻松一搓就全部脱落,露出金灿灿的香榧果仁。
近年来,香榧团队的足迹遍布浙江、安徽、江西、贵州等省份,向林农开展良种建园、丰产栽培、完熟采收、机械脱蒲、智能化后熟处理和标准化炒制等技术推广应用,组织相关技术培训 255 期、总培训人数达 7000 余人次,发放培训资料 3 万多份,积极推动“香榧南扩西进”,推广“一亩山万元钱”模式,全面推进了香榧产业发展。
如今,浙江农林大学香榧团队已经累计在全国建良种繁育示范基地7个,总面积达230亩;繁育香榧壮苗900万株,年嫁接量100万株以上,推广良种苗造林30万亩;产量超过了2万吨,一二三产业产值近百亿元,在乡村振兴和百姓共富中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