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深化集体林改 建设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中国
深化集体林改 建设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中国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5-02-05 11:05:54 浏览:1060
字体:
分享到: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大实践,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3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提出了深化集体林改的任务目标、主要内容与实施路径,擘画了深化集体林改新蓝图,推动全国集体林改再出发。

一年来,各地各级部门以落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为重点,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创新集体林权制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形成一批重要成果,一些长期困扰集体林区改革发展的制度设计也正从入题走向破题。

完善产权制度,是深化集体林改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通过长期努力,我国集体林地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勘界发证工作已顺利完成,全国发放林权证1亿多本。在此基础上,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到2025年基本形成权属清晰、责权利统一、保护严格、流转有序、监管有效的集体林权制度。各地因地制宜推进林地延包,明确承包期届满时坚持延包原则,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林地继续保持稳定,给林农吃下定心丸。通过建立林业经营收益权证制度,实现经营权收益权再流转,赋予经营权抵押、收益权质押等多种功能,让林农分享更多的改革红利。

为推动实现集体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各地积极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实施公益林、商品林分类经营,完善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公益林动态管理机制,放活商品林经营管理,在不影响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对公益林实行分级经营管理。

为推动集体林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各地创新林权融资渠道,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健全林权评估、收储、担保、处置等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针对集体林地分散细碎的特点和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现状,各地规范有序推进集体林权流转,促进集体林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同时,通过财政奖补、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大力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释放林业发展潜能。

目前,全国集体林森林面积21.83亿亩,森林蓄积量93.32亿立方米,实现持续“双增长”。集体林业带动4700多万农民就业,集体林地亩均产出约300元,比林改前增长了3倍多。我国林业产业规模和增速稳居世界前列,形成了经济林、木材加工、旅游康养、林下经济4个万亿级支柱产业。这其中,集体林改功不可没。

碧水环村寨,青山终可期。有了集体林改这把金钥匙,相信随着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绿色经济的蓬勃兴起,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中国新画卷必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