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绿动四川 林韵织梦——四川省乡镇林业站和生态护林员建设纪实
绿动四川 林韵织梦——四川省乡镇林业站和生态护林员建设纪实
作者:文/张学敏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4-12-05 16:21:45 浏览:2507
字体:
分享到:

/张学敏

锦绣山河,大美四川,885个乡镇林业工作站,73796名生态护林员,如同散布在这片翠绿织锦上的璀璨星辰。他们是森林草原的守护者,是生态安全的前哨与尖兵。作为林草事业深入基层、触达末端的坚实力量,他们不仅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桥梁,更是确保林草政策与措施精准落地、有效实施的“最后一公里”与“关键一公里”。

“本”强“基”  阵地建设坚实稳固

“我家种了水果,从买肥、浇水到剪枝,都是林业站工作人员亲自来指导的。他们心细,好多时候都是手把手地教。”资阳市乐至县童家片区林业站内,一位林农笑呵呵地表达谢意。他口中的“林业站”,便是老百姓家门口的“小林业局”。

四川省开江县永兴镇柳家坪村油橄榄基地林下套种白茶

林业站,是国家设置在乡镇基层的唯一的林业和草原综合管理机构,是林业和草原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林业和草原部门联系广大林农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带领广大林农兴林增绿、依林致富的重任。“我们是林农果农的贴心人和服务员。通过抓点带面,开展培训、咨询和服务等活动,让老百姓都能用活‘林’空间,吃上‘生态饭’,挣到‘林中钱’!”童家片区林业站站长唐道华说。

而在资阳的黄龙山林子深处,当地林长、林业站工作人员和护林员组成的小队正穿梭在林间,一路记录树木生长情况,排查森林火灾隐患。当地林长感慨:“最熟悉林情的是护林员,最了解林业情况的是林业站工作人员。有他们带着我们巡林,每一步都走得特别靠谱。基层林业站的牌子丢不得!”

林业的根在基层,林业事业的力量源泉在基层。四川高度重视基层林业站建设,将其作为推深做实林长制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的不同路径,有力夯实林草基层工作的基础。

为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改,有力助推“三绿”并举、“四库”联动,更好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截至20248月底,全省49.4%的县(市、区)已设立基层林业站,50.6%的县(市、区)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增设了林业员岗位。全省共建有基层林业站885个,基层林业站共有在岗职工5456人,管理指导乡村护林员7万余人,形成了一张覆盖广泛、管理精细的林业基层服务网络。

望着新挂上的林业站牌子,林农们都喜不自胜:“林业站恢复后我们办事更方便,家门口的‘小林业局’回来了!我们的心更安,干劲更足!”

“智”提“质”  队伍能力全面提升

走进达州市达川区百节林业站,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整洁的办公环境,齐全的业务设备,醒目的标识标牌,无一不彰显着标准化建设的成果。

该站站长刘金春介绍:“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和《四川省基层林业站建设管理规范》的要求,于202310月完成了标准化林业站的建设及验收。”

近年来,四川省把做好标准化林业站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抓紧抓实,不断提升乡镇林业站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累计争取国家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项目建设资金1亿余元,建成国家标准化林业站339个。协调省级财政将基层林业站标准化建设纳入补助范围,累计投入6380万元,补助56个县开展基层林业站整县推进建设。地方财政加大投入力度,阿坝州、达州市等地配套资金加强林业站软硬件建设。

林业站工作人员在进行户外培训

截至2023年底,全省167个乡镇林业站达到国家级标准站建设水平,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全国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对带动全省基层林业站建设水平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资金汇聚,项目落地。从国家到地方,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让四川基层林业站的办公条件焕然一新。四川林业站正以崭新的姿态,引领着绿色变革的浪潮。

人才是林业发展的根本。近年来,四川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颁布实施的《乡镇林业工作站站长能力测试实施办法》,不断强化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了基层林业站站长能力测试,测试合格率达100%。市、县累计培训站长5400余人次,站员1.5万余人次。各级林业部门督促、指导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积极使用在线学习平台。已有5000余人登录学习,年均学时6万余个小时。

从能力测试到专业培训,从在线学习到实战演练,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全省基层林业站推动形成学业务、学技能、强本领、做奉献的良好行业氛围,职工法治能力、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得到全面加强。

“钙”强“筋”  管理体系规范高效

在广安市前锋区桂兴林业站,“两图”(森林资源分布图、林业发展规划图)、“两表”(林业基本情况统计表、年度林业生产进度表)、“三制度”(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廉政建设制度)等规章制度不仅整齐张贴在墙上,更内化为该站职工的日常行为准则。

“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轮流值班制度、代理登记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对林业站服务代理人员的出勤、遵章守纪、业务办理等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并将林农群众的满意率作为重点考评指标之一。”广安市前锋区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胡文武表示。

制度是根基。近年来,四川全省紧密契合国家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导向,创新性构建以“两图两表三制度”为核心的全省基层林业站管理框架,让每一片森林、每一项工作都有迹可循,有章可依。各级林业站管理部门深入基层一线,与基层林业站紧密联动,全面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站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同时,明确档案管理、人员去向及办事流程公开的具体要求,让管理更加透明,服务更加贴心。

窗口工作人员为老百姓办理业务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各地林业站结合自身实际,灵活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站务管理模式。同时,监督机制得到全面加强,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群众反馈等多种方式,对站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

在制度的阳光下,在创新的浪潮中,在监督的护航下,四川基层林业站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快车道。

“绿”成“网”  林草资源立体保护

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古柏,护林员张玉富开始了他一天的巡护工作。沿途412棵千年古柏,见证着他的辛勤付出。

车载小喇叭播放着森林草原防火知识。而张玉富正在古柏石基上,认真写着“保护古柏、人人有责”的标语。字虽不工,心却至诚。一笔一划,是对古树的敬仰,也是对责任的坚守。

算好生态账就是算好经济账。林子是老百姓的聚宝盆,基层林业站是防火第一前哨,护林员就是吹哨人。每一次巡山,都是对生命的敬畏,每一次叮嘱,都是对安全的承诺。

四川严格按照实施细则要求的选聘条件、选聘程序开展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或脱贫人口就地转化为生态护林员。2017年以来,中央和省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4.49亿元用于生态护林员补贴,为护林员队伍壮大提供了坚实后盾,助力了7万余贫困人口的稳定就业与增收。

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目前,四川已构建起一支庞大的护林员队伍,不畏严寒酷暑,不惧艰难困阻,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

同时,全省各地全面推广森林保险这项利国、惠林、惠民的政策性保险。“十三五”以来,四川不断完善森林保险机制,实现了保费和费率双下降,单位保额和承保面积双增长。从公益林到商品林,从古树名木到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四川的森林保险网络越织越密,为林草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忧”暖“心”  服务效能惠民利民

“一旦发现针叶呈现红褐色、黄褐色的松树或整株萎蔫、枯死但针叶下垂、不脱落的松树,就第一时间联系我们,确保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巴中市平昌县邱家镇林业站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正耐心讲解松材线虫病防治相关知识。而在广元市昭化区元坝镇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操作林业电子政务平台,帮助群众快速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数字桥梁搭建起林业服务的快车道,“一站式”“全程代理”等便民服务模式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村头巷尾。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每一份便捷都是对民生的深切关怀。近年来,四川全省林业站大胆创新,转变思路,实现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多个林业站因卓越表现受到国家林草局的通报表扬。

“绿”而行,产业向新,高质量服务助力基层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广安市邻水县丰禾镇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基地,马尾松、杉木、香樟等树种郁郁葱葱,林下种植的刺黑竹长势喜人。以建设高水平“天府森林粮库”为目标,邻水县大力培育桢楠、马尾松、杉木等优良树种,同时在林下种植经济作物,形成“林菜共生”的发展模式。

抬头可望“天空蓝”,环顾可见“生态绿”。绿产丰盈,“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生动实践在四川各地落地生花。林业站引领,林农携手,各具特色的森林经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串联起一条条绿色产业链,为成千上万的百姓铺就了致富之路。

隆昌市油茶林林下贡菊、婺源皇菊栽植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