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必须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根基。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站在新的起点,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才能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步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国坚持系统观念,创造性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提升。
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部署。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到2015年陆续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再到2021年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如今我国已出台空间布局方案,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第一批国家公园已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三江源国家公园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整体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通生态廊道,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武夷山国家公园新发现雨神角蟾等多个新物种⋯⋯
守护绿水青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一系列统筹谋划生态保护修复的改革举措,正在重塑人与自然的边界。
逐“绿”而行,向“新”发力,我国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传统产业加快绿色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美丽中国,渐行渐近。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坚持以系统观念,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定能够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