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打好保护林草资源执法监管的“组合拳”
打好保护林草资源执法监管的“组合拳”
作者: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耿国彪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4-08-27 16:01:15 浏览:3360
字体:
分享到:

/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耿国彪

保护和发展林草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美丽中国建设,必须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来保障。

国家林草局以林长制为统领,完善林草资源保护制度,创新执法监督手段,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毁林毁草违法行为,坚决守牢林草资源安全底线。2018年以来,国家林草局挂牌督办51个破坏林草资源问题严重地区和67起毁林毁草典型案件,公开通报59个典型问题,警示约谈41个相关地区人民政府负责人,有力地推动了案件查处整改,形成了强大震慑,取得显著成效。

林草执法监督取得明显成效

毁林开垦,违规采石采矿,擅用林地建设厂房、道路⋯⋯在一些林区、自然保护区,毁林毁草行为对森林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为严厉打击毁林毁草违法行为,国家林草局压紧压实各级林长林草执法监督责任,组织开展打击毁林毁草专项行动,持续提升林草执法监督管理效能。国家林草局紧紧围绕推深做实林长制,坚持“严”字当头,将违法破坏林草资源重大案件纳入林长制督查考核负面清单,始终对毁林毁草问题“零容忍”,坚持重拳出击、从严查处,不断压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保护林草资源的主体责任。坚持以“制”为保障,指导各地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林草资源保护制度体系,创新探索“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刑事惩治+公益诉讼+生态赔偿”等责任落实模式,逐步形成国家统筹、省际联动、区域协同、源头治理的林草资源保护长效机制,积极构建资源整合、同向发力、齐抓共管的林草资源保护监管新格局。

重庆明月山  熊伟 摄

2018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绿卫2019”、违规侵占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排查整治、全国打击毁林毁草、三北地区林草湿荒资源综合执法、规范实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非法侵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设公墓排查、“护绿行动”等专项行动。与国家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绿盾”“碧海”、长江10年禁渔、小水电清理整改、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林草资源违法行为。同时,督促指导各地强化问题导向,抓好问题整改,堵塞制度漏洞,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林草治理现代化水平。

在执法监管方面,2018年以来,国家林草局不断强化执法监管手段,初步形成了以卫片判读为基础的林草执法监督架构。2018年,全面应用卫星遥感、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高新技术手段,采取卫星遥感与地面核实相结合、省级自查与国家复核相结合的方式,启动开展全国森林执法(森林督查)。2020-2022年,又先后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和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卫片判读以及草原变化图斑判读与核查处置。为进一步提高林草执法监督效率,减轻基层负担,从今年起,国家林草局按照“统一发文部署、统一下发图斑、统一查处整改”的要求,建设了林草执法监督平台,进一步优化执法监督模式,为统筹林草执法资源,加大打击力度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林草局新闻发布会现场

“通过持续严厉打击,林草执法监督取得明显成效。”国家林草局资源司负责人说,2018年以来,各级林草主管部门共查处林草领域行政案件49.36万起,涉嫌违法侵占林草地面积10.66万公顷、保护地或栖息地0.12万公顷,违法采伐林木蓄积80.51万立方米。各地共计处罚50.53万人,罚款102.63亿元,没收违法所得1357.59万元。

推进毁林毁草典型问题查处整改

723日,为严厉打击毁林毁草违法行为,切实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国家林草局公开通报了2024年第二批毁林毁草典型问题。此次通报的问题共10个,涉及内蒙古、广西、广东、山西、陕西等多地。

通报显示,2018年以来,广东省惠州市尖笔峰农业有限公司在惠东县多祝镇松坑村毁林528.6亩,种植柚子、茶等经济作物,修建道路、建设管护用房等。2018年以来的森林督查多次下发该项目图斑,但惠东县林业局均上报为人工更新、森林抚育等,上报自查结果不实。

10个被通报的问题中,涉及内蒙古自治区的有2个。2022年春季,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包某毁草开垦480.84亩,种植玉米,草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此外,20228月至20237月,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刘某擅自在退耕还林地块内毁林开垦217.73亩,种植葵花等农作物,原地块种植的杨树被全部毁坏。

打击涉林违法犯罪  本刊资料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是“三北”工程重点县。除了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三北”工程重点县之一的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也被通报。20213月至20245月,山西省天镇县东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天镇县谷前堡镇白羊口村毁林724.35亩种植葡萄。其中,549.45亩为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地,原有植被均被破坏。

陕西太安省级自然保护区也遭到破坏。该保护区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境内,主要保护对象是以蒙古栎为主的珍贵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及金钱豹、黑鹳、金雕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20229月至20238月,秦某、张某等人在保护区内毁林开垦437.8亩,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其中有60.74亩位于核心区,严重蚕食保护区林地。

被通报的10个问题中,破坏面积最大的在广西。通报指出,2007年以来,广西登高集团田东水泥有限公司在未办理使用林地行政许可的情况下,在百色市田东县累计破坏林地1048.71亩,用于采石采矿。多年来,违法行为一直持续,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社会影响恶劣。

其余4个被通报的问题,包括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黄南州天顺建设有限公司毁坏草地80.51亩;湖南省攸县远大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擅自占用林地138.4亩;江西省上栗县嘉泰烟花制造有限公司毁坏占用林地79.44亩;安徽省旌德县瑞发矿业公司擅自占用林地53.32亩。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林草局将督促有关地方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折不扣推进问题整改,按要求恢复林草植被。

517日,国家林草局公开通报了2024年第一批10个毁林毁草典型问题。据介绍,第一批10个毁林毁草典型问题通报两个多月来,查处整改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未经许可占用草原林地问题已查处整改到位;云南省耿马县、辽宁省建平县和甘肃省金塔县毁林毁草开垦问题,以及贵州省惠水县开采灰岩矿擅自占用林地、山东省枣庄市破坏林地、福建省漳州市非法采伐林木破坏林地等6个问题,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植被已恢复或补办使用林地草地手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虚构基础设施项目占用林地、河南省郑州市擅自占用林地、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破坏林地等3个问题,目前正在查处整改。截至目前,第一批通报10个问题的查处整改中,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6人,行政罚款503万元,原地和异地恢复植被1683亩,追责问责76人。

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统筹推进林草领域行业立法、林草普法、行政执法等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毁林毁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高水平保护促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不断强化草原湿地保护监管

“依法打击各类破坏草原资源的违法行为,是草原执法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家林草局草原司负责人表示,国家林草局将认真贯彻实施草原法律法规,指导各地不断强化草原资源保护监管,采取挂牌督办、以案释法、约谈地方政府等措施,切实打好执法监管“组合拳”,依法保护草原资源和生态环境。

该负责人介绍说,毁草开垦是破坏草原性质最为严重的案件类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草原执法监管的重点。以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某项目涉嫌开垦草原案件为例,20224月,国家林草局对红寺堡区柳泉乡冰草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涉嫌非法开垦草原344.66公顷的案件进行了挂牌督办。并对该区域同类违法行为进行了全面摸排,又发现红寺堡区长椽子和新圈梁两处也存在涉嫌毁草开垦问题,面积分别达到495.16公顷、565.96公顷。

“国家林草局对三处违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并案处理,草原管理司与西安专员办、西北院共同建立了一体联动高效运行工作机制,持续跟踪案件查处整改,先后两次赴实地督导案件查处整改工作。吴忠市还成立专案组,对涉案13名公职人员做出追责问责处理。”该负责人称,目前,冰草沟已完成植被恢复并通过专家验收,其余两处正在开展植被恢复工作。通过挂牌督办典型案件,持续释放出严格保护草原的强烈信号,有效震慑了违法违规者,遏制了毁草开垦违法行为发生。

在草原上无序采石采砂行为具有点多面广、涉及违法主体多、违法行为难以及时发现的特点。为提高主动发现、及时处置草原违法行为的能力,国家林草局从2022年起启动草原变化图斑判读和核查处置工作,让各类破坏草原违法行为无所遁形。

该负责人介绍说,2022年,我们通过草原变化图斑判读和核查发现,辽宁省喀左县非法采石采砂破坏草原42.15公顷,涉及草原违法主体18个。针对该县草原保护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无序采砂监管不力等问题,20237月,国家林草局又对该县非法采石采砂案件进行了挂牌督办;同年9月,约谈喀左县人民政府,督促其进一步压实林草资源保护责任。目前,17起案件破坏的草原已经完成种草,1起正在清理地上堆积物。喀左县纪委监委对履职不到位的21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追责问责。

该负责人透露,今后,国家林草局将持续加大草原资源保护和执法监管力度,以打击毁草开垦和治理超载过牧3年行动为重点,继续保持严厉打击破坏草原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切实保护好草原资源。

在谈到湿地保护时,国家林草局湿地司负责人表示,守护好湿地资源,打击各类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行为,积极开展湿地生态修复,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履行的职责。我们将持续加强湿地保护监管,守好湿地生态安全底线。

针对察汗淖尔流域湿地退化问题,该负责人介绍说,国家林草局协调推动河北、内蒙古两省(区)建立察汗淖尔生态保护省际协调机制,联合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开展察汗淖尔水生态课题研究,印发察汗淖尔生态状况评估报告,将察汗淖尔湿地保护修复纳入《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年,批准内蒙古商都察汗淖尔湿地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实现察汗淖尔湿地整体性保护。

公安民警为受伤的野生动物治疗  本刊资料图片

202312月初,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了‘河南省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生态修复之名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的典型案例后,我们采取现场核查、调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结合相关区域湿地生态状况,指导地方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拆除违建设施,开展湿地生态修复。”该负责人说,国家林草局将积极研究制定《国家重要湿地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并指导省一级出台湿地保护地方法规,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湿地保护法治保障。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重要职责。2018年以来,国家林草局将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手段、健全监管体系,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2020年以来,我们持续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并逐步做到监测范围全覆盖。充分利用先进手段监测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生态要素变化情况。截至目前,我们共开展了51批次遥感监测,累计派发疑似问题点位6万余个,做到违法违规问题早发现、早查处、早整改。”国家林草局保护地司负责人表示,国家林草局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巡护巡查长效机制,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违规行为,三江源、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累计聘用巡护人员3.1万名,基本形成覆盖全园的网格化监管格局。完善执法体系,支持地方通过建立执法队伍、委托地方执法等方式推进常态化执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明确由森林公安承担涉林执法,并以海南省政府令形式,授权省森林公安局及所属机构履行42项国家公园行政执法职能,监管得到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