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资讯一览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4-07-16 14:37:27 浏览:2298
字体:
分享到:

近日,河北、内蒙古、山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均发布了关于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总林长令。内蒙古提出全年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500万亩的目标,建立包联片区工作机制。河北要求全年确保高质量完成600万亩营造林、5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任务。甘肃要求全年完成造林种草治沙945万亩。宁夏明确全年完成造林种草150万亩、荒漠化治理90万亩。(摘自《从北至南 共绘绿意》,来源:2024-04-19光明日报)

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为257.37万平方公里和168.78万平方公里,各占国土面积的26.81%17.58%。全国84%的沙化土地、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都分布在“三北”地区。“三北”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4.8亿亩,治理沙化土地5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工程区内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84%45%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4.5亿亩农田得到有效保护。(摘自《土壤焕新颜 荒漠披绿衣》,来源:2024-06-05科技日报)

2023年,内蒙古完成沙化土地治理950万亩,超过国家下达任务50%。今年,全区已完成沙化土地治理700多万亩,是去年同期完成量的4倍多。近2年还围绕发展林草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森林食品、木本粮油、沙生植物、中药材、优质牧草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全区林沙草产业总产值达到871.8亿元。预计今年风光一体化工程将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30万亩,配套新能源装机2727万千瓦。(摘自《推进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来源: 2024-06-06经济日报)

内蒙古兴安盟年内计划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30万亩,到2030年完成200万亩。同时,打造“光伏产业+生态产业”模式,到2027年分三期完成新能源装机300万千瓦、治理沙地47.2万亩。截至目前,通过铺设0.8万亩沙障进行工程固沙,栽植815.5万株樟子松、文冠果和柠条进行乔灌木治沙,并在治理区外围布设64万延长米的围栏,5.9万亩裸露沙地治理任务全部完成。总投资128亿元的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实现光伏产业和生态治理的有机结合。(摘自《阻击黄沙向绿行 兴安岭上绘丹青》,来源:2024-06-06内蒙古日报(汉))

沙化土地遍布内蒙古12个盟市92个旗县,荒漠化沙化面积约为全国的20%。三大标志性战役,有“两个半”在内蒙古,60%的工程量在内蒙古。今年截至5月底,已经完成防沙治沙702万亩。全天候无人植树机器人5台每天以200亩的速度(相当于5个人干10天)推进治沙;大型运输无人机和播撒无人机的应用,治沙效率提升30%;飞播造林对三大沙漠实施锁边,使其“握手”之势得到逆转;光伏治沙 “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等等,为中国乃至世界荒漠化防治提供了方案和样本。(摘自《大国治沙的内蒙古实践》,来源:2024-06-06内蒙古日报(汉))

截至目前,天津 “三北”工程区已超额完成了2024年度造林计划任务。此外,还对低质低效林启动了总面积5万亩的退化林修复工程,计划今年完成1万亩,2025年和2026年各完成1.5万亩,2027年完成1万亩。通过在沙地上栽种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推行林农、林苗、林药、林牧、林菌等多种复合经营模式,增加了农民收入。速生丰产林仅木材收入每亩每年达600元至800元,经济林每亩年收入在数千元至1万元。(摘自《从增量到提质 筑牢北疆“绿色长城”》,来源:2024-06-05天津日报)

中央财政今年安排120亿元的“三北”工程补助资金,重点支持实施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巩固防沙治沙成果、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偿以及“三北”工程“两化”示范,对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引导社会资本开展防沙治沙成效显著的地方给予奖补等。同时,中央财政还将逐步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规模,增强“三北”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摘自《财政多措并举支持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来源:2024-06-04中国财经报)

科尔沁沙地在内蒙古境内总面积8595.9万亩,涉及通辽、赤峰等3个盟市16个旗县区。通辽将于10月底全面完成400万亩年度建设任务。赤峰翁牛特旗预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35万亩。“深栽浅埋”法使苗木成活率由过去的50%左右提高到90%以上。截至2023年末,翁牛特旗累计完成沙地综合治理509万亩,综合治理率达76.3%。(摘自《我为三北种棵树》,来源:2024-05-31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锁边固沙工程在新疆民丰启动,环抱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生态屏障将逐渐补齐最后285公里的“缺口”,实现对沙海的阻隔。过去40多年,新疆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已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建起了一条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补齐最后285公里,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阻沙防护带就能实现闭合,形成绿色生态屏障,有效抵御风沙侵袭。(摘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屏障 逐渐补齐最后“缺口”》,来源:2024-05-27经济参考报)

青海现有沙化土地面积1235.54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7.7%,荒漠化土地面积1894.78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27.2%,分别位居全国第四和第五位。作为青海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的主战场,海西州在“三北”工程六期和攻坚战中,将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2.089万公顷,非沙化土地1.716万公顷,巩固成果22.302万公顷。(摘要《柴达木盆地“三北”工程攻坚战重点项目启动》,来源:2024-05-20青海日报)

截至目前,青海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2.66万公顷,“十三五”以来,沙化土地年均减少2.12万公顷,沙化程度指数从3.17下降到2.94,重点沙区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青海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6.85万公顷,到2030年完成总治理任务339.312万公顷,工程区林草覆盖率争取达到40%以上。(摘自《绿染万顷沙》,来源:2024-05-13青海日报)

宁夏是全国唯一全境地处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和“三北”工程区域的省区,今年将重点打造中卫市腾格里锁边固沙和石嘴山市毛乌素流动沙地系统治理两大示范工程,下达治理任务150万亩。截至目前,自治区已下达配套资金2241万元。规划2023年到2030年完成治理任务820万亩,计划提前至2027年用时5年完成,森林覆盖率将由2023年的11.35%提高到12.4%。(摘自《宁夏:让“绿色家底”更厚实》,来源:2024-04-26宁夏日报)

内蒙古鄂尔多斯在库布其沙漠东西两段同时开工“光伏长城”项目,计划年内新增治理沙化土地195万亩。现已集中开工20个新能源项目,总装机2024万千瓦,全市已完成防沙治沙面积71.11万亩。目前,“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片区,部署了内蒙古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以及甘肃河西、武威、张掖150万千瓦光伏治沙等20个光伏治沙领域重点项目。(摘自《三北荒漠变为绿色电厂》,来源:2024-04-24经济日报)

截至2023年末,内蒙古巴彦淖尔银行机构已审批10个治沙重点项目、贷款余额23.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06亿元,同比增幅达63.36%。为国营新华林场、“三盛公”水利项目员工提供3402万元医疗风险保障,为磴口县沙漠光伏发电项目提供7.25亿元风险保障。累计创新绿色信贷产品22种,贷款余额26.8亿元,同比增长49.47%。辖内银行机构支持巴彦淖尔治沙产业贷款余额32.42亿元,同比增长45.9%。(摘自《绿色金融守护“三北”》,来源:2024-04-17中国银行保险报)

黑龙江大庆是“三北”工程重点地区之一。累计完成造林绿化、封沙育林480多万亩,治理沙化草原200万亩;沙区亩均产草量达100公斤以上。营造113万亩集中连片沙地人工防护林,筑起了两条长7090公里,宽520公里的绿色生态防护屏障,治理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0.6%;建设农田防护林和各类护路林、护岸(渠)林5万余条、农防林网1.8万余个;全年林业总产值超过18亿元。(摘自《大庆:让沙丘变林海 把沙地变良田》,来源:2024- 03-22黑龙江日报)

“三北”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山西累计完成营造林3730.5万亩,带动百万农民实现增收,区域内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启动之初的8.3%提高到17.91%2024300万亩林草重点任务85%以上集中布局在“三北”工程区,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地区以恢复灌草植被为主,降水量400毫米以上、适宜乔木生长的地区以恢复乔木植被为主。(摘自《山西全面加强三北工程建设》,来源:2024-04-14新华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巴彦淖尔累计投入78.07亿元,实施“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防沙治沙面积1537万亩,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减少617.1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减少7800平方公里,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2023年完成造林23.09万亩、种草147.28万亩、防沙治沙46.1万亩,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工程入选全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优秀典型案例。(摘自《阻击风沙东南侵,护绿黄河“几字弯”》,来源:2024-03-10新华每日电讯)

截至去年12月中旬,2023年河北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146.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8.4万亩、封山育林47.4万亩、退化林改造60.8万亩。六期规划将张家口、承德两市的11个县市列入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片区。该区域沙化土地面积1840.2万亩,占全省沙化土地面积的61.3%,有187.5万亩沙化土地亟待治理。省规划2023年至2030年在该区域完成生态治理任务1780.9万亩,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87.5万亩,实现可治理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全覆盖。(摘自《河北持续构筑风沙南下京津最后一道防线》,来源:2024-01-02河北日报)

宁夏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赋能,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腾格里锁边固沙阻击战、毛乌素流动沙地歼灭战、北部巩固提升整体战、中部扩面增绿阵地战、南部护绿涵水系统战。到2027年完成820万亩治理,其中,营造林和草原生态修复720万亩,盐碱耕地改良100万亩。年初以来,已下达治理任务150万亩,落实中央林草建设资金14.15亿元。(摘自《宁夏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来源:2024-04-09宁夏日报)

10年来,陕西荒漠化土地面积由4420万亩减少到3975万亩,重度、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减少338.77万亩,减少77.1%。到2030年,全省460万亩中、重度沙化土地全部转为轻度以下,荒漠化土地减少34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680万亩。为巩固荒漠化治理成果,仅2023年,榆林投入资金超过19.4亿元,社会资本参与林草建设项目44个,生态保护修复近5万亩,完成营造林及种草132万亩。目前,受风沙危害的150万亩农田变成了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各类经济林面积达400多万亩。(摘自《荒漠“生金”绿意浓》,来源:2024-03-15陕西日报)

自攻坚战启动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90.48万亩,其中库布其沙漠62.05万亩、毛乌素沙地125.34万亩。风坡造林、无人机治沙等300多项实用技术出现,有300多台植树机器人开工,出动无人机飞播造林1000多架次;正在打造一条治理沙漠、保护黄河的400公里的“光伏长城”。预计到“十四五”末,鄂尔多斯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超过5000万千瓦,“风光氢储车”产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摘自《鏖战“几字弯”,鄂尔多斯再“上新”》,来源:2024-01-04新华每日电讯)

今年,北京向西一步之遥的内蒙古乌兰察布计划高质量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5.64万亩;锡林郭勒将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90万亩以上;赤峰将全市沙地治理任务划为4个片区,计划治理343.53万亩,阻止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握手”;通辽预计10月底全面完成400万亩年度任务;兴安盟重点治理5.8万亩裸露沙地,让603个地块率先实现“绿中无黄”目标。(摘自《京津最近沙源区覆绿进行时》,来源:2024-05-30经济参考报)

截至目前,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共完成植树造林1.7万亩,共栽植文冠果等经济苗木150万株。今年,计划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项目,总装机规模50万千瓦,完成治沙13万亩。作为兴安盟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科右中旗治理任务402万亩,预计2025年至2027年,完成全部防沙治沙项目;2028年至2030年,对已实施项目进行查漏补缺、巩固提升。(摘自《八百里瀚海新绿飞扬》,来源:2024-04-16经济日报)

沙海变“蓝海”,内蒙古赤峰推动荒漠化防治与新能源建设双向发力。200万千瓦自建调峰能力风光储多能互补一体化+荒漠治理项目等一大批新能源领域排头兵入驻赤峰,为防沙治沙注入强心剂。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新能源发电量将实现翻一番,其中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126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发电量将达301亿千瓦时,建成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摘自《赤峰市推动荒漠化防治与新能源建设双向发力》,来源:2024-03-10内蒙古日报)

打好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内蒙古把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列为重点工程。以三大标志性战役实施区域为重点,安排资金建设40处柠条、沙柳、沙棘、梭梭等沙生灌木苗木的保障性苗圃。今年计划新增新能源装机1320万千瓦、配套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30万亩,力争到2030年全区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新能源装机达到1.19亿千瓦时,综合治理沙化土地1151万亩。(摘自《鏖战“三北”》,来源,2024-05-22新华每日电讯)

内蒙古阿拉善盟今年计划完成林草生态保护建设任务551.6万亩,将在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形成防沙固沙绿色屏障。浑善达克沙地总面积5766万亩,其中有1278.3万亩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2000年以来,正蓝旗累计投入10亿余元,治理面积达535.14万亩;2000年至2022年,治理区植被盖度由不足20%提高到65%以上,草群平均高度由不足15厘米增长到21厘米。(摘自《绿“锁”黄沙》,来源:2024-03-14新华每日电讯)

2023年,甘肃及时启动“三北”工程攻坚战,谋划六期工程项目46个,投资估算245亿元,是前五期工程投资总额的近10倍,全省48个县纳入“三北”工程两大标志性战役范围,首批重点项目如期在环县开工。截至2023年年底,甘肃“三北”地区共完成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任务752万亩,其中营造林236.5万亩,退化草原修复494万亩,荒漠化治理工程固沙21.4万亩。(摘自《共筑绿色万里长城》,来源:2024-03-08甘肃日报)

去年6月以来,截至目前,“三北”工程区已开工项目40个,完成造林种草2000多万亩。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要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坚持治沙致富并重、增绿增收并举,发展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等沙产业。“三北”工程实施40余年来,工程区经济林干鲜果品年产量从不足200万吨提高到4800万吨,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摘自《大漠披青绿 “三北”启新篇》,来源: 2024-06-05光明日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通过推平沙包、植树造林等,获得了42.55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建设了达坂山工业园,吸引167家企业落地;2023年,接待游客234.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78亿元;两期光伏项目占地面积2万多亩,并在光伏板下搞种植和养殖;目前,四十四团十三连的香菇产业园占地面积达1000亩,年种植香菇两茬约400万棒。(摘自《沙漠戈壁变身产业绿洲》,来源:2024-05-17经济日报)

吉林“三北”工程区有53个县(市、区),工程攻坚战共谋划了53个子项目,计划到2030年完成总任务765万亩;谋划了四平、松原、白城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等重点项目6个。目前,完成造林绿化84.8万亩、沙化土地治理8.5万亩。2016年以来全省共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面积223.4万亩,沙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发展生态和经济兼用树种造林面积达到12万亩。(摘自《内外兼修”筑牢绿色屏障》,来源:2024-06-09吉林日报)

2023年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完成重点项目治理任务97.06万亩;2024年,努力实现可治理沙化土地全覆盖。联防联治,力争到2030年毛乌素沙地跨界锁边林草防护体系基本建成,黄河“几字弯”、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跨界区域沙漠阻击锁边体系基本建成。目前,“三北”工程攻坚战已开工重点项目56个,完成造林种草约4000万亩。(摘自《筑牢祖国北疆绿色长城——“三北”工程攻坚战一周年综述》,来源:2024-06-16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