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芙蓉花开世园来
作者: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耿国彪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4-05-29 12:36:40 浏览:3057
字体:
分享到:

/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耿国彪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代诗人杜甫笔下繁花似锦的蓉城景象连通古今,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而今天,这座以芙蓉花为名的城市迎来了世界园艺博览会,让全球多姿多彩的花卉园艺齐聚成都,与中国传统的园艺风貌争奇斗艳,将向世人诉说一个长达186天的世界各地的特色花卉植物以及园林园艺精品故事。

426日,以“公园城市 美好人居”为主题的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四川省成都市拉开帷幕,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展。在这里,黄河上游的西北风光、江南竹林的幽静秀雅、争奇斗艳的珍稀植物和花卉创新品种,以及国际展园的多姿多彩共同呈现,绿色发展理念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蓉城花开 世园迎客

“芙蓉花”花开盛世、“锦云楼”梦回盛唐、“神鸟衔花”蓄势待飞……在成都世园会主会场,中国元素、成都特色与世界多元文化魅力交相辉映。

伴随着成都世园会主题曲《一路来看芙蓉花》和五大洲青年志愿者身着标志性花卉服装登场,一幅全球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园艺画卷向世界徐徐展开。

据了解,本届世园会,法国蒙彼利埃、英国曼彻斯特、国际竹藤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植物园等国外城市和行业协会纷纷参展,主会场共建有113个展园,其中39个国际展园,74个国内展园,将开展花卉园艺国际竞赛、城市主题日等2000多场活动,平均每天多达10多场。成都世园会展园总数、境外展园数量、协会和企业展园数量均创下历届B类世园会之最。

本届世园会首创“一主四辅”的会场空间格局,让绿色可持续和诗意栖居可见可感。除了在东部新区绛溪河生态走廊中部建设主会场外,同时增设了温江川派盆景、新津现代农艺、郫都花卉苗木、邛崃生物多样性保护4个主题分会场。

“一主四辅”五大会场主题各异,建筑风格各具特色,但在会场建设理念中却有着共同的坚持,那就是做好“山水是地上的文章”这一主题。在建设中充分保留会场建设所在地林田水宅等现有生态人文资源,综合文化、民俗和农耕等多方面特征,合理利用园林自然与艺术属性,营造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图景。

绛溪河畔主会场六大核心建筑与周边的林木、水系、湿地相映成趣;温江分会场内布局“一园一馆一轴”,各类川派盆景造型殊奇;郫都分会场以“现代花卉产业,未来发展答卷”为主题定位,形成“一心、一片、一环、十二园、百点”的空间结构;新津分会场设在天府农博园,具有十分扎实的农艺基础,融入了农业四季特征和农时节气周期的建筑设计,让人耳目一新;邛崃分会场主题立意为生物多样性,构建游憩、研学、观光等功能业态为一体的多功能博览园,园内动植物和建筑和谐相宜。

走进本届世园会主会场,综合服务馆、主展馆、锦云楼、天府人居馆、植物馆、成都国际友谊馆六大核心建筑和谐有序地融合在山水之间,这是传承千年的巴蜀文化和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在美学思考、人文价值等方面达成高度凝练和统一的结果。

成都世园会主展馆

主会场依龙泉山而聚,傍三岔湖而栖,山水相融、丘田相连,交通便利,配套完善。主会场规划五大展区,布局6类、112个邀展展园,总展览面积约18.04万平方米,以巧妙的设计手法,让园艺与自然完美相融。

园区结合丘陵山水地貌,保留梳理地形、水体和植被,因地制宜描绘芙蓉花绽放的大地景观。园区规划总体布局为“七区、六馆、百园”,总体空间结构为“一带一环三轴”。“一带”为绛溪河生态带。“一环”为世园游憩环,青山绿水间的林荫绿道,将游人引入园艺文化的世界。“三轴”即未来天府轴、东方人居轴、缤纷世界轴。

记者了解到,成都世园会主会场选址于成都东部新区空港新城中央绿轴——绛溪河生态走廊中部,生态本底极佳。该区域内部拥有林木、水系、湿地、村落等资源,绛溪河从中穿过。其中镶嵌的川西林盘,更是塑造了景观的多样化,为整个会场景致增添了不一样的魅力。

在成都世园会主会场,设计方根据“尊重现状地形,依山就势而建”原则,将园区内所有建筑利用原状地形,合理规划出了场馆布局和建设规模。其中,绛霞湖的建设是在现状两级台地地貌基础上,依山就势营造了上下两湖,大幅节约了工程挖方。湖中还构建了动植物水生态系统,让湖水得以自行净化。

谁能想到,十年前,绛溪河曾是一条让周边老百姓很头疼的臭水河。“那时候河边有很多没处理的秸秆和垃圾,污水随处排,河水又黑又臭,我们只能绕道走。”四川成都市东部新区玉成街道吊脚楼村村民王琳告诉记者。

武侯祠的红墙、杜甫草堂的竹影、望江楼公园的崇丽阁……走进成都世园会的成都园,典型的成都元素随处可见。“成都园巧妙运用530余种植物,包括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珙桐以及40多种芙蓉花,再现了杜甫诗中‘花重锦官城’的盛景。”成都世园会成都园设计师凌利娟说。

成都园充分体现了西蜀园林“文秀清幽”的风格,俯瞰成都园的主体建筑“花居”,如一朵绽放的芙蓉花,五片屋顶模拟花瓣的咬合交叠关系徐徐展开。“花居”还设置了专供游人休憩品茶的竹林空间,展现成都包容、安逸的市井文化。

面积5053平方米的北京园精心打造了八处景点,其中,“湖山真意轩”源自颐和园的“湖山真意”景点。北京园秉承“园艺让生活更美好”的设计理念,围绕“城”与“人”两大主体,突出“园艺+”历史、城市、生活、科技四大特色。展园以亭台楼阁、山石花木为装点,园内有皇家建筑、空中廊桥、十二花神、各色月季等特色景观和植物。

“我们摒弃了传统做法,没有在北京园设计大门和牌楼,游客从主干道可以一步跨进北京园,让园林与人更亲近。园中也尽可能把植物的绿量增加到最大。”成都世园会北京园总设计师夏成钢说,此次北京园的打造,呼应了北京市建设花园城市的目标,让生态之美更多地融入市民生活中。

走进上海园,首先看到一处设计感很强的门头。“传统的门头大约需要耗费5060吨钢材,而上海园采用轻盈的钢结构设计,门头只用了15吨钢材。”成都世园会上海园项目负责人龚明说。

上海园中央,一棵巨大的黄连木正在抽芽,绿意一片。“这棵树是一棵原生树,去年我们进场时,它虫害严重、状态非常不好,但我们还是想把它保留下来。”龚明说,在园艺师的精心养护下,这棵树恢复了勃勃生机。此外,上海园内90%的造景岩石是园林建造过程中挖出来,再由园艺师就地取材、妙手搭配的。

在台湾兰花育种者协会园,可以看到众多的兰花。展园主题为“以花为媒 以兰会友”。台湾兰花育种者协会是从事研究创育兰花品种的专业团体,曾作为参展方或评审出席2023年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2024年中国(佛山)蝴蝶兰品种展览交易会等重要行业活动,在两岸蝴蝶兰新品种研发等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此次受邀参加2024成都世园会,重点展出蝴蝶兰、杂属兰等新品种以及兰展获奖作品。

“我们展园理念得名于台湾兰屿岛,展园通过花艺装置搭建、花境布置,生动再现兰屿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雅美人乘坐独木舟捕捉飞鱼’的场景,搭配各色蝴蝶兰,将园艺特色与民俗风情融合,打造有文化、可体验的打卡点。”该园负责人说。

香港展园的整体布局以香港地貌及沿海城市的特征为灵感,利用镜面水景营造维多利亚港的迷人景色,中央的核心构筑呈现香港城市的代表性山峰“狮子山”。园内的主要片区渗透了海港夜景、非遗竹棚、传统吊脚屋以及丰富的亚热带动植物和湿地生态等特色元素,以诠释香港多元丰富而彼此和谐共存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展园内有特色景观狮子山竹构架,情人桥,倒影池,空气草水雾森林,园圃街雀笼,紫荆花艺术装置等,特色植物有紫荆花、紫薇、苦楝、醉蝶花、朱槿、大花葱、空气凤梨、射干、栀子等。

西安展园利用场地高差以西安古城墙建筑风貌为蓝本,提取西安九宫格布局的地理形象,采用城墙围合空间功能,形成半围合+半敞开+多场景+全浸入的景观架构,整体布局分为山水情展示区、古城韵展示区、秦之声展示区、长安花展示区、夜未央展示区。通过多种园林手法的艺术凝练,融入艺术抽象的秦岭山水、秦砖汉瓦、秦腔艺术、西安方言、民居山墙等景观符号,展现西安古城的独特地域文化魅力。展园有特色景观城墙、灞柳、一池三山等。

许多展园体现出浓郁的当地自然和人文特色。比如福州园以“茉莉花茶山”为主题,利用地块高差和200多种植物形成梯田景观,展现了“八闽高山茶芽嫩”的景象;银川园以“山水之间,塞北江南”为主题,打造了一个山环水抱、鲜花盛开的浪漫花园;太原园的建筑采用千年传统榫卯技艺,建筑中没有用一根钉子,建筑彩绘也全部由山西画师手绘而成。

德国波恩市副市长乌拉苏·饶特说,我被成都世园会的中国城市园区深深吸引了。这对我来说太有意思了。园区设计得很精美,我很喜欢那些五颜六色的花朵。这是一次很棒的体验,我会向所有人推荐成都。

携手合作 全球互鉴

此次成都世园会上,共有39个国际展园参展,涵盖了英式、法式、日式、意式、中东、东南亚等全球各地园林风格。

“展园总数、境外展园数量、协会和企业展园数量均创下了历届B类世园会之最,参展城市实现了全球五大洲的全覆盖。”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副局长周俊说,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世园会,将各地花卉园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新理念进行展示,交流互鉴是主旋律,也将是互惠互利的过程。

法国蒙彼利埃市展园主题为“阳光酒韵,友谊之藤”。展园设计以“酒文化交流”为媒介,以“阳光之城”蒙彼利埃牵手“天府之国”成都,打造出一个以阳光酒韵——友谊之藤为设计主题的法国展园。展园采用“一轴·三环·五区·多维”的空间布局方式,一轴为主景观轴,采用法式规则对称的手法,通过主要高差打造不同景观空间。展园特色景观有法式喷水泉池、葡萄园、戏剧广场大剧院,特色植物有葡萄、铅笔柏、月季、迷迭香。

爱尔兰芬戈郡展园主题为“翡翠岛”,通过层层起伏的自然草坡、独特的海岸黑山景石、成片生长的草甸花境营造景观场景,通过道路高差与场地设计的相互作用,让展园在各个空间维度都能呈现不同的观赏效果。展园特色景观有三叶草廊架、滨海草甸景观、特色黑山石景墙、三叶草牧场景观、缀花牧草,展园植物有爱尔兰国花三叶草、国树无柄橡树、黄花九轮草、蒲公英、紫罗兰、铃兰、迷迭香、海石竹、波斯菊、百日草等。

走进英国曼彻斯特展园,立即就会被流淌着曼城记忆的文化织带所吸引。展园融合曼城棉纺织产业文化,将其演变为红色织带贯穿全园,形成具有引导性、标志性的设计主体。红色织带与周边交织的波浪形绿篱高高低低穿插在场地中,形成敞开、半敞开空间,中间围合形成各大小主题不同的花园。融合工业记忆的红砖、不锈钢材质体现了曼彻斯特工业城市的特点。同时提取了曼城与曼联两大球队的球徽元素形成地面绿雕,搭配模拟足球形态的球状植被与地面汀步,让人们沉浸式体验城市的足球文化。

“曼彻斯特园整体通过抽象化艺术的形式,以创新手法表现了工业风与自然园艺的碰撞,形成一个可观、可游、可玩的园区。”该园负责人告诉记者,展园特色景观有飘带构筑、红砖景墙、光影构筑,特色植物有各色鼠尾草、各色月季、元宝枫、整形灌木球、棒棒糖、大花葱等。

德国柏林冰山玫瑰园展示的主题是德国盛行的玫瑰园文化,植物选取了德国特色冰山玫瑰和成都当地玫瑰。花园有两个水景可支持自然冷却,为两栖生物、昆虫和鸟类栖息创造更好的条件。

“我们希望通过园艺设计连接成都和柏林、连接世界各地的人与文化,让全世界观众漫步玫瑰园,都能感受美好和轻松。”玫瑰园设计主创任文博说。

美国康奈尔植物园则是以“草本图书馆”为展览主题,遵循康奈尔大学的教育思想作为核心设计理念,从历史至未来的发展脉络和场景,也是对美国现存康奈尔植物园的一次精彩还原。展园采用西方规则式几何园林设计,使展园形成台地式来适应现状场地,呈现出独特的几何对称空间感。展园特色景观有天然产品花园、社区可食花园、西方文学花园、芳香疗愈花园,特色植物有菘蓝、香堇菜、香根鸢尾、苹果薄荷、茴香、圆叶风铃草、英国雏菊、药葵、薏苡、香雪球、宽叶百里香、柠檬马鞭草等。

开幕式文艺演出

国际竹藤组织展园是国际展园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有5800平方米,是以竹建造的特色园区。整个展馆沿屋脊中心对称,屋脊形态仿佛一条背部拱起的鱼,一系列高低大小不同的圆竹拱随屋脊形态而变化,塑造了极具韵律的特色室内空间。圆竹结构构件、重组竹瓦片、竹编覆面、竹帘室内饰面,以及室内展示的竹制家具、竹伞灯等,不同形式的竹材在鱼乐竹馆中相得益彰,充分展现了圆竹材料应用于建筑中的独特魅力。展园特色景观有“入竹之境”“得竹之趣”“听竹之声”“识竹之形”“观竹之色”“感竹之韵” 六大主题场景,特色植物有刚竹、楠竹、粉单竹、雷竹等。

韩国仁川展园以仁川城市logo为图案本底,采用仁川的城市地标为场地主要构筑及视觉焦点,并结合仁川海港城市的代表色彩“海洋蓝”及当地特色植物打造退台阶梯式景观。整体空间以仁川大桥及八尾岛灯塔为目标和中心环形结构布置,外围以镜面叠水与花环阶梯相环绕,塑造场地层次感;中心区域以海浪状水帘构筑为亮点,结合灯光装置,将中心点八尾岛灯塔呈现出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完美还原仁川海岛形象。

巴基斯坦园艺协会展园和泰国清迈展园不约而同将诗意的人居生活作为主题。巴基斯坦园艺协会园集当地特色与文化于一体,通过精湛的设计技艺和独特的建筑材料,将巴基斯坦纯粹而独特的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展园特色景观为风情展厅、特色花卉、南亚热带植物,展园植物以巴基斯坦国树“雪松”为骨架,选用假槟榔、海枣等风情树种;以巴基斯坦国花“素馨”为主题,选用茉莉、月季、迷迭香等花香植物。泰国清迈展园用梦境的四个阶段作为园子的景观序列和空间上的起承转合,使用如梦如幻的光影、茫茫缥缈的雾森以及自然中鸟兽鱼虫的鸣叫,给游人感官上的享受,最后通过植物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清迈特有的秘境雨林,给人进入林中犹入幻境的感受。

以花为媒,成都世园会交流切磋花卉园艺新技术的同时,也传播着绿色发展理念,碰撞着绿色发展智慧。

丹麦霍森斯市市长彼得·索伦森在参观完成都世园会后表示,成都世园会的园区很震撼,我很欣慰能看到这么多国家的城市共同致力于园艺多样性。成都公园里的生活真是前所未见,太特别了,这是成都的宝藏!

成都世园会开幕式文艺表演

绿色低碳向未来

在历届世园会承办城市中,成都是首个编制出《低碳管理方案》的城市,并且从主题到规划设计,“绿色低碳”排在了成都世园会三大原则的首位,贯穿于筹备、建设、运营等各个流程和环节,落实于建筑、能源、科普、碳汇、交通等各个方面。

在成都东部新区主会场主入口中央矗立的三片“花瓣”造型格外引人注目,而它更是隐藏的“雨水收集神器”,年收集雨水量约2500吨,可满足园区2公顷绿地的日常浇灌用水。此外,主展馆的设计建造巧妙地利用自然通风采光,让建筑能兼顾夏季遮阳与冬季集热的功能,减少了运维能耗。同时,还巧妙地引入湖面低温度新风,降低空调使用能耗。这一设计改变了在大型公共建筑设置中央空调的做法,而是更多地采用分散空调,其节约的能耗相当于30个普通家庭的空调年能耗量。

朝鲜国际交流协会园

漫步主会场,处处能感受到“低碳”的巧妙设计。记者了解到,主会场内重要场馆和建筑均遵循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使用环保材料和多种节能技术,努力营造绿色低碳生态园区。

在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天津园内的核心部位,有一个AI虚拟智能骑行系统,游客可以一边领略天津园美景,一边参与互动。“体验者可通过智慧大屏选择如城市街道、山间小路、海滩等不同的互动骑行模式,还能体验多人在线竞赛的趣味功能。”天津园工程负责人介绍。

昆明园则采用雾森系统,围绕羽桥与生命树布置,形成湿度适宜的局部环境,与共生花园的立体植物搭配共同营造出云南生物多样性的魅力。该园夜间将打造与白天截然不同的游览体验,点亮生命树,“树下”与桥下种植区点缀不同主题草坪灯,各色蘑菇、蝴蝶、萤火虫在立体花园中若隐若现,凸显梦幻与科技感并存的夜景氛围。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展园的主题为“保护地球的绿色生命伞”,其设计旨在体现出国际协作、绿色低碳、包容共创的发展理念,并在园区艺术化地呈现出来。展览的核心主题为保护地球的绿色生命伞,和世界绿色设计组织的理念与宗旨相呼应。展园特色景观有零碳馆、绿叶之家装置、虞美人花田,特色植物有美国红枫、朴树、虞美人等。

法国蒙彼利埃市园

绿色低碳的理念同样贯穿4个分会场。

郫都分会场会展中心配套民宿项目,采用了加拿大红雪松、海芦苇等绿色建材。在春天花乐园内,有川内首个全周期恒温鲜花馆,并提出7℃鲜花”概念,就是从产地、市场到终端,通过智能化温室、源头控制措施、智能冷链保驾护航,实现鲜花最优品质。

新津分会场的天府农博园场馆建设使用了绿色生态技术,在夏季遮阳方面,营造出舒适的半室外活动空间;冬季时,可以降低中庭周围房间空调热负荷;采光方面,减少了人工照明,提高了视觉舒适感。

温江分会场的场馆都是在原有建筑和设施上改建而成。

邛崃分会场的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运用了“低干扰开发+保护生态价值”“无界展陈+展示生物多样性”的设计策略。

作为通往未来绿色城市的桥梁,世园会的后续利用、让更多市民参与、体验等理念,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已经被考虑。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总规划师黄聪表示,团队规划的宗旨就是“不规划任何一个后续不能使用的建筑”。

按照规划,世园会主会场内的一些建筑在会后将被改造成社区服务中心、婚姻登记所、文化艺术中心等。黄聪表示,“包括各个驿站,哪怕是一个200平方米的小建筑,也会植入新的功能。比如利用场地内天然冲沟筑坝而成的湖区,打造成为公共演出场所和市民娱乐中心,大家可以在这里观看喷泉秀、音乐演出等等。”

“未来,世园会的各个核心建筑和驿站将持续对市民开放,塑造永不落幕的世园会社会效应。”黄聪相信,世园会的消费场景会不断创新升级,将成为成都又一闪亮名片,“不仅局限于后续场馆的改造利用,未来世园会还会与各个产业结合起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在当前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等多种挑战的背景下,成都世园会将使民众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在人们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绿色的愿景。”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莱昂纳多·卡皮塔尼奥说。

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秘书长提姆·布莱尔克里夫也对成都世园会体现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成就印象深刻。他说:“世园会园区将成为成都的重要场所,向世界展示这座公园城市如何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在本届世园会上,中国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展园,展示自己的园艺景观,也表达着城市的文化和独特个性。本届世园会还吸引了很多国际代表前来参观,更多的国际交流将推动园艺产业国际合作。很多植物品种和园艺产品借此机会来到中国,将在中国生根发芽。”

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展览委员会主任山田拓広表示,气候变化是国际性议题,推动环境保护和气候治理需要各国政府和每个人共同努力,成都世园会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都世园会吸引了许多中国城市以及国外城市和机构设立展园。这些展园生动体现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与人民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于园艺行业从业者来说,如何保持适宜人类生活的环境和气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展园唤醒大家的环保意识,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对环境保护和气候治理的重视。”山田拓広说。

这场美好的盛会,向世人展示了14亿多中国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世界的决心和信心,与世界分享着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不懈努力。

成都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