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引领低碳生活的绿色梦想
引领低碳生活的绿色梦想
作者:文/摄 马樱宁 张 伟 赵鹏飞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4-03-06 13:39:19 浏览:797
字体:
分享到:

/摄  马樱宁   张  伟   赵鹏飞

A4210环保实践项目是北京林业大学学生于2012年发起的绿色环保实践。在前不久评选揭晓的第十一届母亲河奖中,这个项目获得了“绿色项 目奖”。

A”代表的是英文“Action”,意为“行动”,“4”指“衣、食、用、行”四个生活方面,“21”指“21天效应”,“0”指“节俭、低碳”。这个项目旨在号召社会公众利用21天行动起来,在“衣、食、用、行”等四个方面养成低碳环保的好习惯,逐渐达到“0”浪费、“0”排放的成果。

此前,这个项目还曾获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光大环保杯”一等奖、北京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优秀案例、首都大中专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团队等多项荣誉。

一张废纸的绿色创意

“一张废纸可以用来做什么?”

这是2012年,北京林业大学热爱环保的几位大学生聚在一起讨论的话题。

“一张废纸可以折叠成手工艺品,可以剪裁成窗花,可以折叠成收纳纸盒……”

从那时起,北京林业大学校园里兴起了废纸利用的风气,生态环保理念——“A4210”应运而生。

A4210环保实践团在科右前旗面向居民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最初A4210”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一句顺口溜:“A4纸两面用,一次对折0浪费”。一张经过双面使用过的A4纸,通过一次简单地折叠,变身餐桌上盛放垃圾的小纸盒。小小的纸盒四平八稳、默默提醒大家“零浪费、零餐余”,如同“A4210”最初的信条——勤俭节约一般,朴实却有力。

10多年时间里,小纸盒中飞出的创意得到了北林学生的进一步发扬,“A4210”理念也有了新的诠释。

A4210环保理念衍生了形式多样、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成了环保实践项目。大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走出宿舍,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乡野,号召社会公众利用21天行动起来,养成绿色好习惯。

如何能坚持21天?

2014年,项目为引导公众养成好习惯,在校园内,通过“A4210吉尼斯纪录榜”“A4210代言人评选” “A4210青春榜样”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创新方式,制定“坚持吃早餐”“上课关闭手机”等立足同学学习、生活“微处”的目标好习惯,强化青年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活动号召同学们以8秒微视的形式纪录点滴变化,在参与者自我约束的同时,互相监督,提高好习惯养成成功率。在21天的习惯养成期结束后,开展“A4210代言人”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利用微电影和文字报道等多方位宣传;编创A4210微课程,利用网络传播健康学习、生活方式。线上、线下同步更新“A4210吉尼斯记录榜”,鼓励同学参与活动,刷新自己、他人、各团体的好习惯记录。

学生们走出了校园,走进北京市中国地质大学社区、小辛庄镇、二里庄社区等7个社区(乡镇)开展A4210理念推广活动,创新推出“志愿者与参与者”结对的活动形式。线下通过互动游戏等形式,面向社区中青年、老年等群体宣传A4210理念成果、科普绿色环保知识。线上志愿者利用微信或微博平台与参与者互动,利用21天共同养成绿色出行、绿色餐饮、绿色生活、绿色传播四方面好习惯。“A4210好习惯养成计划”共举办5期,邀请1119名首都市民直接参与活动,间接影响16000多人。

2016年, 名为“改友圈”的A4210好习惯养成计划线上交互平台上线了。大家在此打卡,记录每日环保行为和心得,点亮一个个微计划:21天不用一次性餐具、21天光盘行动、21天运动健身。同时,项目组建A4210俱乐部,以“会员制”与“社群化”相融合的激励活动吸引参与者,定期开展免费的插花艺术体验、压花设计体验、养生知识讲堂等绿色活动,探索出从“他律”到“自律”、再到“律他”的循环养成途径。

“微”行动汇聚“大”力量

2018年,项目推出A4210好习惯养成微行动“百区千户万人计划”,将A4210理念带入首都百个社区、千户家庭、覆盖万余人次,号召首都市民以家庭为单位加入活动,发挥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带动作用。大学生志愿者在多个社区和景区开展绿色环保活动、相关文化讲解和健身活动。志愿者在9个社区开展34次活动。

2023年,项目推出了A4210“青绿游记”系列活动,主张以“学+玩”的形式传递绿色环保理念,宣传生态文明思想。志愿者们“各显神通”,带领参与者们变废为宝、识花认植、艺术创作、角色扮演。有趣的学习体验互动,激发社区居民们的环保兴趣,助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

项目开展至今,联合了40多所高校学生,走进158个社区,22个公园(广场),陆续开展了“环保体验”“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系列志愿实践活动,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参与基层社区治理,投身绿色环保事业,将绿色环保理念带进千家万户,助力低碳发展,活动间接影响覆盖超10万人。

这个项目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参与其中,引他们养成绿色、勤俭、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开展共享自行车摆放、桶边值守、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活动。

2020年,为培养师生的垃圾分类好习惯、确保垃圾分类后再投放,项目推出了“垃圾分类,与环保同行”专项行动,面向班级团支部招募垃圾分类“桶前值守”志愿实践者,对师生投放垃圾进行检查,要求投放者按照“不分类、不投放”的原则进行垃圾分类;对垃圾分类有误者进行引导,协助其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做好环境清洁和秩序维护,收集师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并及时反馈。专项行动招募了近3500名志愿者,服务在全校12栋楼宇的40多个点位。有近200支校内党团支部、学生组织集体报名参与。班级团支部数量约占全校团支部总数的三分之一。

2021年,经后勤部门统计,北京林业大学整体的剩饭剩菜量比以往减少了5%。这个数字的背后,有面向全校开展“A4210光盘我先行”活动的功劳。

A4210环保实践团在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实践的经验基础上,发力“光盘行动”,从源头减少浪费,设立A4210光盘行动志愿实践岗,在全校各个食堂,向师生推广光盘行动,引导就餐人员使用微信小程序,为自己的光盘拍照、打卡。在小程序中,就餐人员可以看到全校的“打卡朋友圈”和“打卡排行榜”,记录自己的光盘心得,累积打卡次数。同时设立“打卡积分兑奖品”的奖励机制,校园文创胶带、书签、帆布袋、文件夹等富有文化内涵、简约实用的礼品作为奖励。“A4210光盘我先行”线上光盘打卡活动累计参与量达10500余人次,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光盘行动是新时尚”的良好风气。

项目携手全国各高校、组织社团共同参与,汇聚更多的青年力量。

2013年绿桥、绿色长征活动推进会上,项目与新浪无线合作启动了“A4210青少年勤俭低碳养成计划”全国推广微博平台,建立#21天好习惯养成微行动#的话题,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和参与。

2022年,A4210团队在北京冬奥期间举办“青力冬奥”冬奥绿色清单活动,围绕“绿色冬奥我知道、自然观察我记录、光盘行动我参与、垃圾分类我先行、绿色交通我践行、节约资源我奉献”进行每日打卡,号召广大师生加入到环保迎冬奥中来。活动联合京内高校,超300人参与,累计发帖量超过6000个,微博#2022绿色清单#话题阅读次数达165万次。

将绿色理念带向大江南北

2013年起,项目每年组建A4210环保实践团依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前往山西、内蒙古、青海、西藏等10多个省(自治区),开展调研、实践,号召越来越多社会公众加入到绿色事业中。连续多年接力不息,团队完成了多篇调研报告及实践论文,产出了多项文创、规划方案、宣传短片等成果。项目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连续多年获评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19年,A4210环保实践团在暑期前往内蒙古鄂尔多斯,在实践中继续践行和发展A4210环保理念,以绿色发展、生态环保为主题,在“绿色长征”实践项目的基础上围绕“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党史学习”三大线索开展实践,为建设美丽鄂尔多斯贡献青春力量。

2022年,A4210环保实践团将A4210绿色环保理念同国家发展战略与现状结合,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题,深入山西省湿地保护区,重点实践调研湿地保护与修复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建设带来的影响,开展湿地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环保宣传活动。

2023年,项目与2023年绿色长征科考实践结合,来自257所高校1071支团队9648人奔赴全国各地开展绿色发展科考调研、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宣讲、低碳环保实践等系列活动,动员社会公众签署A4210环保理念承诺书,21天养成低碳生活好习惯。

以微小致远大

“假如给我21天”习惯养成微行动,引导同学们通过“21天效应”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环保的习惯,到开创“A4210改友圈”线上平台并设计一套完整的积分会员奖励制度;从“绿心计划”利用线上平台资源“寻绿”“学绿”“传绿”,到围绕“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疫情防控”三大主线开展“线上+线下”“自律+他律”相结合的志愿服务活动,A4210环保实践项目在校园内外营造出一股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绿色新风尚,号召越来越多人加入环保事业,共建美丽绿色中国。

未来A4210环保实践项目将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创新探索实践模式,不断扩大项目影响力,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持续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贡献青年力量!

A4210志愿者在延庆调查绿色冬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