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东方大苇莺:盲目的爱给了谁
东方大苇莺:盲目的爱给了谁
作者:文/宋晓杰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3-12-19 16:19:07 浏览:2064
字体:
分享到:

汪伟 摄

/宋晓杰

每年,我都要去几次鼎翔生态旅游度假区,看看那儿不同时节的芦荡,听听不同种类的鸟鸣。仿佛只有那样,方觉得这一年没有白白浪费。

今年第一次去,是在母亲节前夕,陪着爸爸、妈妈一同去的。

芦苇荡还算不得浩瀚,才及半人高,刚刚没过通幽的木板栈桥,也还没有秋深苇高的摇曳生姿。

不过,有至亲同行,能够坐在新漆的回廓下面,望望远方,听听微风,讲讲旧事,想想明天,也是极好的。况且,游人还不至于汹涌,正可以好好地享受一下纯粹、纯净的自然风光。哪怕呆呆地望一望眼前的风物,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好珍存——有亲情和这么大个“园子”作为广阔背景,哎呀!哪还有这么舒心和奢侈的呢。

回程时,我们没坐来时的电瓶车,而是选择了水路。这样,就把自己的视线降了下来。这样,更能设身处地地体会一下“北国江南”的纯正韵味。

电瓶船推开水波,缓缓前行,物换景移,看得真切。忽然,有鸟儿急躁的叫声传来,“吱吱——呱呱”,嘈杂、尖锐。一声起,一声落。有时几声交织在一起,像几个人正在急切地对话,却又因为什么事情意见相左,争执起来的样子。

爸爸问我:“这是什么鸟儿在叫?我们小时候,常在芦苇丛中听到这种声音,很大,很急促,也不怎么怕人。现在听起来,令人回想起过去的时光啊。”

哦,鸟鸣相伴的童年,不论过了多久,总是无法忘怀。

我不敢肯定。但下意识里,觉得它们应该是东方大苇莺。

从那之后,因为有了新的创作任务,我去野外的次数多了起来,知道那叫声正是东方大苇莺的。听得多了,便觉得它们早就是我熟悉的亲戚了!

名为东方大苇莺,其实并不“大”,它们只是芦苇荡中一种常见的小鸟儿。而且,是辽河口湿地种群数量最多的鸟儿。

多到什么程度呢?凡是有芦苇的地方,就有它们的身影。即使看不到它们的身影,也能听到它们清亮、刺耳的叫声——每年,它们为了赢得爱情而战的“赛歌会”,早早就拉开了序幕!

老百姓习惯把东方大苇莺叫“爱情鸟”——这么个不起眼的小鸟儿,好像与这么圣洁的名词不太相配。更何况,以“东方”之名。但是,对爱情的渴望,谁能阻挡得住呢?

东方大苇莺常常栖息于高耸的芦苇中,在苇秆上筑起吊斗状的巢。它们飞得并不算高,但是,它们飞行的速度极快,几乎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一掠而过!只见一道黄影儿飘过,眨眼工夫,就隐于苇丛中,不见了——大有“大隐隐于世”的意思。看它们急吼吼的样子,又好奇、又紧张,完全是正被爱情燃烧着的状态。

汪伟 摄

一个下午,正是鸟类繁衍、孵化时期,我自己开着车,到野外随便走走,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新情况。车在苇塘间的小路上慢慢前行,路两旁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芦荡。在芦荡与小路之间,是弯曲、狭长的上水线。穿行于满眼绿意的景况中,真是一种难得的浸润和享受。

很快,这些与人世相关的索引,都退到身后去了;很快,我们就融入了鸟雀欢叫的清新的大自然之中。

是东方大苇莺首先开了腔,吱溜溜、急冲冲,火烧眉毛似的,一溜烟儿就消失了,好像“林中飞鼠”,在考验你的眼神儿工夫是否到位。

虽然正是芦苇和植物疯长的五月,但是,东方大苇莺吵吵闹闹的声音更是毫无争议地压过了旷野中所有的声音,成了大地当然的主角。摇晃的芦苇荡里,到处都是它们求偶的赛歌场,到处都是它们的婚床。

来看看东方大苇莺的“赛歌会”,究竟是怎样的吧。

首先,东方大苇莺雄鸟选择有力的地形,站在芦苇的尖尖上,便居高临下地占据了爱情的主动权。它们开口发出有节奏的叫声,以便吸引雌鸟。

雌鸟呢,也不是一下子就草率地答应谁的。它还要仔细观察、比较,若对哪只雄鸟有了好感,也不是一下子就投怀送抱腻在一起的,而是在相距数十米的芦苇上合声对唱——看看歌喉和智慧怎样,然后,再逐渐接近,慢慢靠拢。继而,心怀蜜意,共渡爱河。

这样的求爱方式既有趣又文雅,与少数民族的“对歌”有点儿相似吧。仔细想想,万物有灵,所有的生灵面对生存与生活,是不是都具有同样的智慧啊。

东方大苇莺,常被人们称为“爱心义工”。

这是什么意思?要弄明白恐怕还得从头说起,从与东方大苇莺至死也“纠缠不清”的大杜鹃说起。

大杜鹃与东方大苇莺同属生物链条中的一环,因此,大杜鹃的孵化时间与东方大苇莺极其相近。大杜鹃蛋的颜色、斑点、大小,与东方大苇莺的几乎乱真。于是,大杜鹃眼珠儿一转,计上心来,想出了偷梁换柱、狸猫换太子的把戏。

春天,当我们看到大杜鹃在芦荡之上匆匆地飞来飞去,或者站在电线杆上四处张望的时候,别以为它们是在没心没肺地玩儿。其实,大杜鹃是在仔细观察东方大苇莺的巢呢,看看里面的情况如何——它老人家什么时候产卵呀,什么时候孵化呀。这些,对于大杜鹃来说,都是“产前”必修课。

用东北话说:大杜鹃真不是“正经过日子”的好鸟儿,它们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巢!可是,孵化怎么办呢?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借窝生蛋。

当雌大杜鹃快要产蛋的时候,它更是特别关注东方大苇莺产蛋的数量。只有当东方大苇莺产一至五枚蛋的时候,窥视已久的大杜鹃才能趁着东方大苇莺离开的间隙,把自己的蛋产在它的巢里。

“糊涂虫”东方大苇莺哪里知道内情,它辛辛苦苦地孵呵孵,孵呵孵,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岂能料到,最先出壳的竟然是大杜鹃的幼雏!

大杜鹃的孵化期要比东方大苇莺早两至三天。大杜鹃幼雏出壳后,需要五六天才能睁开眼睛。不过,这个身材瘦小、全身还没长出一根毛的小东西,在出生几个小时之后,就能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

首先,大杜鹃幼雏拼命地叫,“能叫、能闹的孩子有奶吃”嘛。这样,它便可以得到更多的食物,使自己长得更快。然后,它会做出令人惊叹的“壮举”——趁着大鸟外出捕食的工夫,大杜鹃幼雏使出吃奶的力气——就算它吃奶吧——本能地把巢里东方大苇莺的蛋,用后背一个一个拱到巢的外面去,最后,巢里就剩下它自己了!

可怜的东方大苇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儿女惨遭杀害,依然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觅得的食物,一口口都喂给大杜鹃幼雏了!

“吃独食儿”的大杜鹃幼雏越长越大,最后,连巢都无法容纳它肥壮的身体了,它就干脆把巢踩在脚下,张着血盆大口,每天每天,依然等着筋疲力尽的东方大苇莺送回食物。东方大苇莺真是太认真负责了,即使大杜鹃幼雏比东方大苇莺的身体大几倍了,它们还在不停地追着、撵着,喂食给“它的孩子”吃。

而大杜鹃成鸟呢,躲在暗处,偷偷地看到眼前这些场景,喜不自禁,是否笑出声儿来,也不可知。

就这样,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大杜鹃幼雏的羽毛渐渐丰满起来。这时,大杜鹃成鸟便用独特的叫声唤它们回归。大杜鹃幼雏听出那声音,知道那是亲生的妈妈在呼唤自己,于是,拍拍翅膀(顺便拍拍屁股)飞走了。

自己盲目的爱,没有献给应该爱的“人”。等到东方大苇莺如梦方醒之时,悔之晚矣!可是,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在苇田中,我们常常看见一两只东方大苇莺愤怒地“吱吱”叫着,追赶着体形比自己大三四倍的大杜鹃:一个玩儿命地追,一个没命地跑——总之,两种鸟儿好像都不要命了!不知详情的人还以为“小不点儿”东方大苇莺也太勇猛、太霸道了吧!连那么大体格的大杜鹃也敢较量?反过来说:大杜鹃呀,你也太熊蛋包了,还怕那么个小东西?!

孰不知:虽没有“夺妻”之仇,却明明有着“杀子”之恨!这口恶气,任谁也不能白白地轻易地咽下!大杜鹃呢,自知理亏,只有望风而逃的份儿了。

因此,每次看到大杜鹃的时候,我发现它们总是急三火四地扇动着翅膀的背影儿——看来,这辈子欠谁的,日子都过不安生。

红海滩 吴永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