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甘肃省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
甘肃省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
作者:文/摄 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符 超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3-12-19 16:07:58 浏览:572
字体:
分享到:

环县开工活动现场

/摄  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符  超

1031日,甘肃省“三北”工程攻坚战首批重点项目开工活动在庆阳市环县举行,同步在首批开工项目涉及的兰州、金昌、酒泉、张掖、武威五个市设分会场。这是继全国“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铺开之后,甘肃省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的重大宣示。从千里河西走廊到莽莽黄土高原,一场决战荒漠化综合防治的大幕正在甘肃大地徐徐展开。

筑牢“一份责任”,

举全省之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区、北方防沙带建设区、黄河长江等重要水源涵养区,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重要实施区,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保障作用。打好打赢甘肃“三北”工程攻坚战,对决胜全国三大标志性战役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66日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召开后,甘肃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号召全省坚决打好标志性战役,加力促进生态环境整体好转。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多次深入风沙一线调研座谈,专题研究“三北”工程六期规划编制,高位谋划思路举措,高位推动工作落实。省林草局组织起草甘肃省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修编《甘肃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和《甘肃省三北六期工程规划(20212030年)》,编制完成甘肃省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两大战役的实施方案,承办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开工仪式,与内蒙古林草局签订联防联治框架协议,举办中国(甘肃)—沙特阿拉伯荒漠化防治和绿色产业合作对接会,有力有序推进全省“三北”工程攻坚战。

机械压沙

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保护好甘肃的生态环境,是甘肃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最大贡献,是甘肃走好绿色低碳发展路子的战略选择。

甘肃省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上下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感恩之心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围绕构筑‘一道屏障’,下恒久之功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扛牢‘一份责任’,举全省之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治山、治水、治沙全要素协调和管理。要坚持联防联治,以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黄土高原等为重点,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强化区域联防联治,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要坚持科学治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实行以水定绿,大力发展节水林草;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实行乔灌草相结合,以灌草为主;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要坚持部门协同,积极对接发改、财政、水利、农业等部门,统筹小流域治理、‘山水’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光伏治沙等重点项目一体推进,同向发力。要坚持久久为功,大力弘扬‘三北’精神和八步沙‘六老汉’新时代愚公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持续不懈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省地联动,六市项目同步开工

主会场庆阳市环县开工的项目是环县北部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屏障建设工程,该项目概算投资6.3亿元,规划面积100万亩,其中沙化土地人工造乔木林32万亩,灌木林8万亩、人工种草20万亩,新造林管护40万亩。田佛山治理点是该项目的试验区和示范区,规划面积5万亩,概算投资7000万元,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的治理模式,通过实施人工造林、抚育修复、草原改良等措施,栽植油松、樟子松、杏树、山桃等树种,推进生态系统治理。于今年9月底启动,目前完成整地5万亩,栽植3.5万亩,预计11月中旬可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庆阳市处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三北”工程建设的重要区域。1978年以来,庆阳市以兴林、富民、强市为宗旨,以治理水土流失和防沙治沙为突破口,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完成投资6.65亿元,累计完成“三北”工程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等68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11.32%增加到26.3%。净增14.9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40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由1054.48万立方米增加到2427.28万立方米,净增1372.8万立方米,年均提高37.10万立方米。

据介绍,庆阳市8县(区)全部列入“三北”六期工程“核心攻坚区”,承担着建设毛乌素沙地南缘防风固沙屏障的重要任务,是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甘肃片区的主战场。20242030年全市规划实施陇东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6个,建设任务632万亩,总投资28.7亿元。

同时,在兰州、金昌、酒泉、张掖、武威五个分会场也分别举行了“三北”工程攻坚战首批重点项目开工仪式。

武威市此次开工的项目为石羊河中下游古浪县沙化土地生态治理项目,总治理规模55万亩,概算投资4.9亿元。

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处,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是内陆石羊河流域的发源地,北部是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和北方防沙带的中心地带,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

近年来,武威市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固风沙”,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近三年,完成治沙造林82.8万亩,封沙育林育草25.2万亩,风沙危害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市荒漠化、沙化土地较2014年分别减少145.8万亩、21.8万亩,呈现出面积减少、危害程度降低“双缩减”良好态势。

武威市共谋划申报“三北”工程攻坚战重点项目9项,计划治理面积851万亩,拟争取投资43.4亿元。其中5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初步列入三年攻坚行动实施计划,2024年争取启动实施重点项目3项。下一步,武威市将科学编制项目可研报告和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已开工项目建设,切实发挥生态效益。

张掖市开工仪式地点位于高台县巴丹吉林沙漠南缘西沙窝风沙口,此次开工的是黑河中游高台县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总建设规模85.4万亩,投资5.2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有效阻止巴丹吉林沙漠南侵,更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张掖是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的绿洲城市。南部祁连山脉、中部黑河湿地孕育滋养着110多万张掖人民,也有效阻止了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南移侵入,构筑起了西北干旱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经过了几十年“绿洲黄沙”的殊死较量,张掖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推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下大力气整治荒漠化沙化土地,“绿进沙退”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一个个生生不息的绿色故事,一年年孜孜不倦的艰辛努力,正在让“绿色”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最生动的发展底色。

“十四五”以来,张掖市坚持防沙、固沙、治沙、用沙协同推进,聚焦打好巴丹吉林沙漠边缘阻击战,围绕创建“三北”工程综合示范区,加快实施重点防沙治沙工程,落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措施,大力推进荒漠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021年至今,全市完成营造林109.18万亩,人工种草16万亩,退化草原治理715万亩。

张掖市一区五县全部纳入“三北”工程六期“核心攻坚区”,项目位于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治理区,20242030年规划实施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8项。其中,黑河中游5项、祁连山北麓1项、石羊河中下游2项。计划完成治理任务1756.7万亩(新建83.4万亩,巩固成果1673.3万亩),投资27.8亿元。

武威市开工现场

酒泉市在金塔县黑河流域举行“三北”工程攻坚战首批重点项目开工仪式,当天现场开工的是金塔县黑河流域防沙治沙综合治理项目,建设规模154万亩,投资7.7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有效防止沙源扩展,阻止巴丹吉林、库姆塔格两大沙漠前移汇合,沙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酒泉市是国家“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核心攻坚区”,也是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酒泉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按照“南护水源、中兴绿洲、北拒风沙”的总体思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紧紧围绕黑河中游、疏勒河中下游、祁连山北麓等重点区域,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谋划实施库姆塔格沙漠东缘党河流域敦煌阿克塞防沙阻沙锁边工程、瓜州玉门绿洲南缘防沙阻沙锁边工程、巴丹吉林沙漠西缘黑河流域金塔肃州防沙阻沙锁边工程和肃北马鬃山北缘防沙阻沙锁边工程“四大工程”,打好“敦煌保卫战”“航天保卫战”,坚决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根据国家《三北六期工程规划(20212030年)》,酒泉市计划完成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总任务748万亩,投资50亿元。其中,20242026年实施610万亩,投资25亿元。

兰州市此次开工的项目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九合镇金沙村,属于兰州城市北拓片区生态廊道项目,该项目规划建设规模43万亩,总投资2.43亿元。其中,新造乔木林5万亩,新造灌木林2万亩,中幼林抚育5万亩,退化林修复27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项目准备工作到位,建成后将有效防治区域内水土流失,促进兰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兰州市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力打造黄河流域水体健康先行区。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统筹推进“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生态修复、退耕还林、森林植被恢复等林业重点工程,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兰州市范围、榆中生态创新城周边、“省门第一道”以及“中川—兰州城际铁路”沿线、退出矿山山体等区域,完成营造林68.84万亩,森林面积达287.3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5.5%,森林蓄积量440.55万立方米,区域水土流失状况进一步改善。

兰州市系统谋划了五个“三北”六期工程建设项目。计划20242030年,在兰州市黄河干流、蔡家河、庄浪河、宛川河、兰州城市北拓片区等区域实施320.3万亩造林和植草工程,总投资9.92亿元。

金昌市现场开工的是金川区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生态治理和巩固成果项目,投资2.09亿元,计划在202612月前完成建设任务66.7万亩。

1978年以来,金昌市累计开展了五期“三北”防护林工程,完成建设任务91.0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7.85万亩,封山育林53.23万亩。经过四十多年的持续建设,以防护林为主,多林种结合、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的“三北”防护林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全市森林面积显著增加,风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为金昌市生态环境改善发挥了重大作用。

金昌市永昌县、金川区均被纳入“三北”工程建设的“核心攻坚区”,规划实施的重点项目为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4.56亿元,计划利用3年时间,采取人工造林、封沙育林(草)、退化草原修复等措施,完成建设任务132.93万亩。首批重点建设项目投资3.42亿元,建设规模90.95万亩。

久久为功,持续推动陇原大地实现绿色“蝶变”

甘肃省自1978年启动“三北”工程,至2020年全面完成前五期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资26.58亿元,完成造林绿化6790万亩。自2021年起开始实施六期工程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完成防护林建设和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200多万亩。经过几代人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奋斗,甘肃省的“三北”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建设成效,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连续四次荒漠化监测结果呈“双缩减”,有效阻止了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握手”,抵御了沙化土地向河西走廊、青藏高原蔓延扩展,培育了八步沙“六老汉”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锻造了“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新时代愚公精神,成为新时代激励人们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强大精神动力。

据了解,在“三北”工程攻坚战中,甘肃省坚持以项目为主要抓手,将全省5个市28个县纳入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是“几字弯”经济圈外唯一入围省份,将河西520个县全部纳入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同时承担“三北”工程两大标志性战役。全省初步谋划“三北”六期建设项目46个,总投资估算245亿元,是“三北”工程前五期投资总额的近10倍,初步规划造林种草压沙和成果巩固任务6500万亩。本次首批开工项目13个,总投资73.88亿元,今明两年规划建设任务1025万亩,其中新建253万亩,成果巩固772万亩。6个市现场开工的6个项目总投资28.62亿元,建设任务504.1万亩。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些项目的逐渐完工,将有效的阻止沙化土地的蔓延,推动陇原大地实现绿色“蝶变”。

古浪县西山人工造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