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济南市实施绿色发展 “十大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济南市实施绿色发展 “十大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文/李云亮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3-07-31 11:03:20 浏览:1305
字体:
分享到:

/李云亮

走进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石子口村,阳光明媚,绿意盎然,人来人往,处处彰显着绿色发展的生机活力。树荫遮挡的沥青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绿树掩映的石头房子,散淡闲逸的林下养殖,起伏延绵的经济林,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生态园,令人目不暇接,耳目一新。

从村集体年收入为零到如今收入30万元以上,从破旧的房屋到高端民宿、特色美食街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谁能想到,曾经是个“空壳村”的石子口村在短短数年内就发生了如此变化。“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201861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涧溪村时,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三年过去了,如今济南的广大乡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绿色发展硕果累累,一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宏图正在渐次展开。

4年前,石子口村还是一个“空壳村”,村集体收入为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子口村三面环山,植被茂密,境内空气清新,村内保存有年代久远的石头房子,优越的环境吸引了山东大学研究生孙同山和他的时养山居公司落户。这个遍访济南南部山区的年轻人和他的团队在此扎根乡村、自主创业,盘活村民闲置坍塌的石头房子,引进新理念,发展高端民宿,借势美丽乡村建设,如虎添翼。

如今,古老的石头房子焕发生机,院内泉水喷涌,村内街巷花团锦簇,昼游山景、夜望星空,令人心旷神怡,民宿绿色发展,为群众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达到30多万元,贫困群众全部脱贫,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美丽的乡村

地处济南市南部山区的南邱村背靠一片青山,生态资源优势显著。20205月,南邱村成立了济南市南邱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搭建了三个平台:第一个是电商平台,包括泉乡云播和南山大集两个板块,分别用于直播销售、社区团购蜜桃、樱桃、苹果等南山特色农产品;第二个是品牌农业平台,把村子原来发展的粉皮和养生茶品牌化发展;第三个是乡村旅游平台,依靠村里的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开发生态旅游。

村后的青山、山上的果树、山涧的泉水……这些大自然的馈赠,是游客眼中的美景、食客口中的美食,更是绿色发展的“资产”。20209月,南邱村第一次召开股东分红大会,每位股民分红500元;2021年初的第二次股东分红大会上,公司又进行了二次入股,至此,全村95%的村民都变成了“股民”。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创新绿色发展模式,拓展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与产业、绿色与富民、创新与服务、发展与市场相融合,努力将特色产业做优、优势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精。坚持把发展林果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生态工程、富民工程,加速推进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和木本粮油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强化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新品种引进、低产低效园改造、技术培训推广、品牌创建,推动全市林果产业健康发展,全市经济林面积达117.8万亩、产量62.8万吨;大力培育南山核桃、平阴玫瑰、商河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以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园建设为抓手,打造产业发展的示范样板,发挥示范引路、典型带路作用,创建国家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1处、省级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24处、省级十佳观光果园9家,市级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123处;创新建立食用林产品治理五大体系,建立“市、区县、街镇、网格”四级联动监管体系,食用林产品检测合格率连续3年保持99%以上,食用林产品管理经验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推广。

2023年,济南市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基本路径,以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根本目标,立足林业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条件,深入实施绿色发展“十大行动”,加快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积极开展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建设,创建市绿化示范村100个。因地制宜开展山体生态修复,完成造林1.2万亩。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碳汇能力,完成森林抚育8.8万亩。加强古树保护管理,编制古树名木保护与发展规划,“一树一策”复壮古树100株,打造古树园20处。保护提升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主的各类自然保护地,促进乡村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发展。

二是实施林果示范园提升行动。大力培育特色林果标准化示范园,通过推广19个地方和团体标准的栽培生产技术和加快生产机械化进程,推进低效园更新改造、换代升级,建设提升梨、大樱桃、山楂等市级标准化示范园30处,完成低效园改造1万亩。加强树种品种结构调整,着力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大的鲜果品种,引进推广山农酥梨、鲁丽苹果、金如意山楂等优良品种20个。坚持绿色发展,降低化肥、农药使用,推广有机肥和无公害防治,研发推广富硒、富锌和富钙等本土功能性营养果品,补位时令水果高端市场。强化网络营销平台建设,在直销、批发、采摘等传统营销基础上,推动线上线下多模式营销进超市、社区、社群。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导向,推进“林果+”战略,推动林果业与文化、旅游、采摘、加工等深度多元融合发展。

三是实施适用技术推广应用行动。积极发挥服务引领作用,拓展与高校、科研机构项目合作路径,实施一批技术攻关项目,聚力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今年重点在现代高效设施栽培模式、数字果园建设、果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推动林业产业补短板、强弱项。加强现代林业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集成适用技术20项,示范推广40万亩。加强林农果农技术培训,完善分级技术培训制度,优化科技专家队伍资源配置,成立科技推广宣讲队伍,开展“菜单式”培训指导,年内培训20期,提高林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

四是实施林业品牌培育提升行动。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提升莱芜区“中国花椒之乡”钢城区“中国蜜桃之乡”平阴“中国玫瑰之乡”和历城区“中国核桃之乡”等品牌影响力,提高“泉水人家”“源味南山”等品牌的品质内涵,推进林业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策划一批济南林业本土品牌,推动更多林业品牌上榜“好品山东”。加强品牌宣传推介,组织参加第十八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支持举办张夏杏花节、大樱桃采摘节、树莓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创建一批休闲赏花园区、采摘体验基地。发布林果赏花、采摘地图,变果园为游园,引导市民亲近自然享受绿色福祉。创新“公园+”模式,在公园景区宣传推介优质林果、花卉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

五是实施花卉产业升级行动。加强花卉新品种开发、关键技术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工作,全市设施花卉面积达到190万平方米以上。以商河花卉科技创新团队、济南市花卉产业研究院为技术依托,以商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中心,推进济南温泉鲜花港和商河汇海种苗二期项目建设,打造商河地热设施高端盆花基地;以市中区陡沟街道为中心,打造以培育多肉植物、微型盆景为主的特色花卉基地;以长清文昌、莱芜大王庄、钢城辛庄为中心,建设以彩叶树种、景松为主的观赏植物生产基地。支持商河举办济南花卉园艺博览会和温泉花卉产业论坛,鼓励各区县组织当地花卉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销会、博览会,提高济南花卉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举办全市首届插花花艺职业技能竞赛,开展花卉展览、公益花艺培训、年宵花促销等公益活动,促进花卉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制作全市花卉市场一张图,为市民提供花卉销售信息,增强花卉消费动力。谋划成立花卉产业联盟,评选花艺驿站,举办济南市荷花艺术节、玫瑰文化节等花卉展览活动,提高济南花卉文化软实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山野民宿

六是实施平阴玫瑰产业提质行动。加强现有玫瑰品种审定工作,强化玫瑰新品种的开发、培育和推广,支持平阴县创建玫瑰国家级种质资源库,保障玫瑰种质资源安全。完善创新玫瑰种植技术模式、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提高玫瑰标准化生产覆盖面,促进玫瑰种植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大玫瑰在城乡绿化中的推广应用力度,在全市园林和林业绿化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中融入更多玫瑰元素,提高市花玫瑰影响力。支持平阴县举办玫瑰文化节暨玫瑰产品博览会,提高展会规格,提升办会水平,逐步打造成全国最大、国际知名的玫瑰产品交易中心,促进玫瑰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七是实施食用林产品治理体系建设行动。制定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手册,建立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智慧平台,实施食用林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完善“市、区县、街镇、网格员”四级联动监管体系,持续提升监管能力。加强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服务,推动关口前置、重心下移。开展食用林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专项整治,严格投入品使用管理,提升产品品质。科学构建分级抽检检测体系,加大食用林产品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力度,合理划分布点区域,不断提高抽检检测覆盖面,在全面完成国家和省监测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市级监测300批次、区级快速检测8000批次以上,确保食用林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八是实施林木种业培育利用行动。落实《济南市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在加强现有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年内认定市级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库3-4处。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重点实施“市树柳树”“市花荷花、玫瑰”和部分古树名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选育工作,建立种质资源圃,开展开发利用研究。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面向市场、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调整优化育苗结构,适度发展观赏苗木,持续推进林木种苗产业提质增效,为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作出林业贡献。

九是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行动。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预测预报,在充分发挥5个国家级、3个省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作用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林业有害生物数字化管理平台,利用无人机巡查虫情发生情况和危害状况,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自动化水平。抓好对护林员的知识培训,夯实护林员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职责,切实发挥其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大松材线虫普查监测力度,巩固疫区拔除工作成果。深入开展林草湿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监测,科学评估外来物种的风险和危害,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防控救灾能力建设,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综合防控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繁育释放天敌昆虫30亿头,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200万亩,坚决防止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

十是实施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着力推进林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加快土地流转,适度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创新发展“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经营模式,鼓励家庭农场组建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组建联合社或创办企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提高林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鼓励建立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支持开展代管代收、代改代防、全程托管等全方位服务,指导林业生产重点区县组建2支以上林业社会化专业服务队伍。

发展新型林业产业  促林农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