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国际湿地 沿海绿城
国际湿地 沿海绿城
作者:文/盐城市林业局三级调研员 花德政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3-07-27 16:09:16 浏览:1150
字体:
分享到:

/盐城市林业局三级调研员 花德政

盐城,一座在湿地上成长起来的城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翼,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的黄海之滨,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全市地势平坦,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5米,东部滨海湿地广袤、中部河网湿地棋布、西部湖荡湿地宽阔。它拥有太平洋西海岸面积最大的淤泥质潮间带湿地,是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湿地类型最齐全、连片分布面积最大和保护层级最完整的城市之一。

一、盐城湿地生物丰富多样、价值极高

盐城湿地面积较大,共有湿地76.96万公顷,湿地率达38%,占江苏省湿地总面积的27.26%;长达582千米的海岸线上分布着52.15万公顷典型的近海与海岸湿地,占江苏近海与海岸湿地总面积的56%,占全国近海与海岸湿地的8%。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共511型。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连片分布最集中的淤泥质潮间带湿地,是全球8条鸟类迁徙通道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的重要补给站,每年约有300万只候鸟在盐城停歇、繁殖或越冬,位列该迁徙路线上1030个保护区之首,是目前全球丹顶鹤最大的越冬地,为丹顶鹤、勺嘴鹬、黑嘴鸥、青头潜鸭、黑脸琵鹭、麋鹿等珍稀濒危动物提供了宝贵的自然栖息地,支撑了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在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规模,及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全球重要性。

大丰

盐城湿地物种多、价值高。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5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2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物种:17种;最新调查,盐城鸟类种数436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29.24%,湿地水鸟种类约占全国 60%

丹顶鹤

二、盐城湿地保护等级较高、特色鲜明

盐城已初步建立起完整的湿地自然保护体系,全市目前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2%。拥有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湿地公园2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市级湿地公园4处,湿地保护小区46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具有湿地保护功能的其它保护地13处。盐城湿地珍禽、大丰麋鹿2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相继成为“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网络”“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东亚—澳大利西亚涉禽迁徙网络”成员,并于2002年同时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97月,处于南黄海辐射沙洲核心区域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自然遗产空白。盐城也成为全国唯一拥有2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级城市,湿地保护地数量与等级在全国乃至全球均有极重要的地位。

三、盐城湿地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沿海广袤的滩涂、纵横交错的沟渠、广阔的湖荡承载着盐城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沿淮河、射阳河两岸零星分布的商周文化遗存、盐场遗址和汉代墓葬揭示了盐城“煮海为盐”的海盐文化;唐代常丰堰、范公堤、宋公堤等体现了盐城人民与江河湖海不断斗争的海堤治水文化;串场河、通榆河等随海堤修筑的运河蕴含着因盐而兴的盐渎文化;古井、桥梁水闸、水街等体现了古老临海城镇独有的节水文化;里下河地区荷塘农耕、江河湖荡、泛舟渔猎共同交融形成独特的里下河水乡文化;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真实的故事”传颂着盐城现代湿地保护文化。悠久深厚的湿地文化和感人肺腑的现代湿地保护文化为盐城湿地保护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彰显出独特的湿地文化魅力。

湿地秋色  陈国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