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3-06-27 14:02:56 浏览:1173
字体:
分享到: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荒漠化、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灾害,制约着我国三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构成挑战。党中央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

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荒漠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实现“双缩减”,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抑制,防沙治沙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绿色惠民成效显著,铸就了“三北精神”,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

三北地区,横贯东北、华北、西北13个省份,分布着我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的戈壁,沙地、荒漠和戈壁横跨9个省(区)。20世纪70年代,三北地区沙化土地总面积12800万公顷,占三北地区总面积的31.5%,约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90%,形成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长远大计出发,作出了在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建设防护林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揭开了我国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保护修复的序幕。近半个世纪以来,“三北”工程在我国北疆构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生态屏障,守卫着三北人民的美好家园。

“三北”工程从启动之初,就把防沙治沙作为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40多年来,“三北”工程采取封沙育林、飞机播种、人工造林种草相结合的方式,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360万公顷,保护和恢复严重沙化、盐碱化的草原、牧场1000多万公顷。工程区年均沙尘暴日数从6.8天下降到2.4天,沙化土地连续15年持续净减少。重点治理的毛乌素、科尔沁、呼伦贝尔三大沙地全部实现了沙化土地的逆转。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17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建设初期的5.05%提高到现在的13.84%

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2023617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我们都期待着自身的生活从过去的黄沙漫天,逐渐演变为风和日丽。为了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付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