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里飘来的风,鸟声婉转,流水潺潺,清澈静谧,沁人心脾
文/摄 胡 斌
林芝虽然地处世界屋脊,但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形成了本地区异常险峻的地形,成为世界罕见的高山深谷,也带来了印度洋上温暖的季风,使得林芝全境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景色宜人,为林芝赢得了“雪域江南”的美誉。
当我们来到原生态的村落达林村巴桑家住下时,抬头见到的,就是享誉中外的南迦巴瓦雪峰。
南迦巴瓦地处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交汇处。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人们也称之为“羞女峰”。
现在,这座神奇的山,近在眼前,又遥不可及;离天那么近,又是那么远。震撼心灵,荡气回肠。面对这原始、雄壮、古朴和纯真,让人心生感动,不禁泪流。
南迦巴瓦峰和雅鲁藏布江环抱下的达林村,民风淳朴,至今仍然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风气
感叹之余,编辑了一段小视频,配上作曲家亚当·赫斯特作曲演奏的大提琴独奏曲,发到视频号上,在悠远、低沉、浑厚的旋律中体味着沧桑与纯真无邪的记忆。老领导王志坚转发到朋友圈后,引来了不少“围观的群众”,其中,精通书画、篆刻和烙铁画的艺术前辈何大石先生评论道:“……读了之后感慨良多。首先是想到了艺术。我认为不同层次的艺术受众是不同的。比如,一类是常见的大众艺术,唯美,漂亮,喜爱者众;另一类则是深邃、博大、使欣赏者的心灵受到触动。推广而言,不仅是摄影如此,书法、绘画、音乐……等许多艺术形式都是如此。……面对这座人迹罕至的高山,不仅是美,还有它的雄浑广博、它的神秘、它的坚毅、它的伟大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面对它,我们会想到远古,会想到人与自然,生命与永恒,会感到自己是如何的渺小,面对这皑皑的雪峰,我们无疑会对自己平时的胸襟狭隘、目光短浅、庸庸碌碌、热衷名利而感到愧恧与自责……。 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夫夷以近,则遊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在快餐文化流行的时代,艺术前辈竟然如此认真,如此平静,洋洋洒洒写下感悟至深的近千文字,这让我深感意外和感动,更觉是鞭策和激励。沟通与共鸣,来自艺术的魅力,也是来自大自然巧夺天工造就的神奇。山的俊峭,山的巍峨,山的雄浑,山的广博,与百年桃树的坚守,震撼着心灵,荡涤尽人间的浮华。
如果说在达林村外感受的是原始古朴和百年孤独与沧桑,那么,在索松村感受到的则是一片鸟语花香,这是一幅完全不同的画卷。犹如轻音乐《风之谷》和《山谷里飘来的风》描述的那样,微风习习,鸟声婉转,流水潺潺,清澈静谧,沁人心脾,涤荡人心。映入眼帘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站在山谷最顶端,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寒来暑往,秋来冬去,花开叶落,鸟语虫鸣。倘若静下心来,去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感受其中更深的含义,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此时,在这片最纯粹、最宁静的高原净土上,坐在青稞地旁,眼前是桃花,远处是雪山,品读唐代诗人李白描写桃花的七言绝句:“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如行云流水,又浑然天成,貌似轻描淡写,随手拈来,实则语带机锋,意味悠长的绝唱,竟然与早年隐逸诗人陶渊明流芳百世的《桃花源记》,异曲同工。与大自然对话,远离浮躁,洗净铅华,心就融入到美好的世界里了,不禁感叹大自然的悠远和中华传统文化的 精深。
南迦巴瓦,一座神奇的山。近在眼前,又遥不可及;离天那么近,又是那么远。面对这原始、雄壮、古朴和纯真,让人心生感动,不禁泪流
林芝的桃树与其他地方有着显著的不同,多是几十年几百年的野桃树。过去由于地处偏僻,长期与世隔绝,这使得这些野桃树得以自然繁衍,生生不息,枝繁叶茂,在雪域高原展示着极强的生命力。林芝的桃树寿命极长,堪称桃树中的“活化石”,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在雪山的映衬下,气势恢宏,极尽沧桑,也更显坚毅,展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壮阔与秀美。
随着拉林铁路的开通,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到雪域高原,在离雪山最近的地方,倾听花开的声音。
雪域高原,格桑花开,如天降的仙子,飘逸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