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同饮长江水 共护湿地家 ——全国青少年湿地体验及保护志愿活动在武汉举行
同饮长江水 共护湿地家 ——全国青少年湿地体验及保护志愿活动在武汉举行
作者:文/武 宣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3-02-28 11:33:27 浏览:814
字体:
分享到:

文/武  宣

202211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中国武汉及瑞士日内瓦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召开。这一盛会不仅吸引了142个缔约方和有关国际组织的约1100名代表参会,也牵动着一群关注生态、热爱生物的“武汉小创客”的心。

“武汉拥有1624平方公里湿地,165条河流,166个湖泊……由此组成的万千生灵多彩浩瀚。作为一名武汉人,我感到幸福且自豪。”江岸区惠济路小学六(6)班学生朱开祺是该校生物创客社团的成员之一,今年国庆节期间,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东湖落雁岛等地,开展了一趟难忘的“湿地之旅”。大家用脚步丈量湿地,用画笔记录自然,用自己的行动为湿地保护代言。他所创作的自然笔记《水黾》获得全国青少年自然笔记优秀作品奖。

粗梗水蕨研学课

全国青少年湿地体验及保护志愿活动于2022103日在武汉东湖落雁景区开营。为期4天的活动以“关注森林•大美湿地行——同饮长江水,共护湿地家”为主题,来自重庆、武汉、南昌、合肥、南京、盐城的老师和中小学生代表共同参与。

“其实,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湿地的馈赠。”中国科学院院士、鱼类遗传育种学家桂建芳,为孩子们做了“湿地与蓝色粮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报告,希望青少年认识湿地,并以力所能及的方式,积极传播湿地生态知识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理念。

“真的是一次奇妙之旅!”惠济路小学五(2)班学生周佑铭说,他们走进东湖湿地落雁岛粗梗水蕨迁地保护试验点,聆听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水生植物学者杨星宇讲解《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极危)——粗梗水蕨在武汉》,现场学习辨认多种湿地植物以及人工培养粗梗水蕨的方法。活动现场,杨星宇同学还赠送了小湿地长们每人一株植物中的“爆梗王”——粗梗水蕨,鼓励大家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粗梗水蕨的营养叶与孢子叶未来的变化。目前,他的粗梗水蕨在他的细心培育下健康成长。

在中科院水生生物所研学


观察湿地植物

该校六(1)班学生李仝宇介绍,在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他们近距离观察白鲟、白鳍豚等灭绝物种的标本;聆听了王环珊博士讲解中华鲟、扬子鳄、长江江豚、胭脂鱼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有长江鱼类和青藏高原鱼类。通过王博士的讲解,搭配博物馆内详实的图片、视频和文字,他们了解了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知道了除鱼类外的其他一些水生生物类群,同时深刻意识到保护一个物种,除了技术、资金需要跟上,公众和社会的认知也必须跟上,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在此次研学活动中,中小学生代表在专家学者带领下,参观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物馆、白鱀豚馆、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走进东湖国家湿地、天兴洲湿地、解放公园湿地,以认识粗梗水蕨、种植睡莲、了解底栖动物、寻找湿地昆虫等方式,深入了解湿地奥秘和生物多样性。

此次活动由全国关注森林活动执委会办公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司、湖北省林业局主办,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承办。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