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到国家公园取水去
作者: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李彬庆 卢 燕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3-02-07 15:52:54 浏览:1744
字体:
分享到:

扎陵湖国际重要湿地

/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李彬庆  卢  燕

不久前结束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湿地保护的同时,中国的国家公园同样再次“抢镜”。会上,中国以湿地保护的优异成绩向世界交出了中国答卷,而我们的国家公园也“吸睛”无数,展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亮眼成就。近年来,中国着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湿地保护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COP14大会期间,大会执委办发起“取水汇水”活动,从全国64个国际重要湿地中选择12处有地域代表性的国际重要湿地取水,在116日举行的中国履约30周年成就展揭幕仪式上汇入武汉东湖湿地,表达汇聚全球湿地保护力量、凝聚生态保护共识的寓意。12个国际重要湿地中就有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扎陵湖、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区、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区的黄河三角洲。

三江源有个扎陵湖

扎陵湖和鄂陵湖同为黄河上游最大的一对淡水湖。两湖古称柏海。相传当年松赞干布就是在这里以最隆重礼仪把文成公主迎娶进大王帐内。这里是他俩第一次见面的地方。

扎陵湖国际重要湿地海拔4300多米,比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高出一千多米,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湖泊。这里地势高寒、潮湿,地域辽阔,牧草丰美,自然景观奇妙。

到了扎陵湖,也就置身于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三江源有着“中华水塔”的美誉。这里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高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湿地生态系统中海拔最高 、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公园湿地资源总面积为215万公顷,约占总面积的17%。三江源国家公园冰雪融水量充足,地表水丰富;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容易下渗;海拔较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平,地表水不容易排出去;土壤中水分饱和,形成大面积湿地。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你看不到像壶口瀑布那样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景象,也没有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豪情,星星点点随处可见的湖泊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风情。

这里是湖泊的王国,大大小小的湖泊有 16500多个,占中国湖泊总数的近一半。湖泊都在低处,高处则是巍巍雪山和山脊间积蓄的冰川,其间就是延绵不绝的草场。巨浪滔天大江大河的源头,竟然是如此静谧美丽的湿地。它们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水资源系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果说青藏高原与大气环流的运转体系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提供了足够的水源的话,那么三江源国家公园大面积的高寒草甸、高山草原和高寒沼泽,以及密如织网的以河流湖泊为主体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就为这数量惊人的水源提供了最佳的蓄水场所。植被、沼泽和水体构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这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的基础。

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发挥着涵养水源,补给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水源,供野生动植物生存等作用。在三江源观察江河源头,会发现任何河流的源头并非只有一条“脉络”,而是汇集了千万条细流。千年积雪融化成溪,从千峰万壑潺潺流出,渗进山脚下的草甸。松软的草甸像海绵一样,把散乱无章的细流“集合”在一起,然后汇入地下径流,再由径流将储存的水源持续不断地输送到河道。这一“收”一“放”,从时空上调节了水的运行节奏,避免了江河水满为患,泛滥成灾。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湿地不仅是植物生长的理想场所,也是鸟类、鱼类和两栖动物繁殖、栖息、迁徙和越冬的乐园。存储于湿地中的水,为维持湿地植物的生长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湿地植物又为湿地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同时,湿地更是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的重要防线。荒漠化、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往往从湿地的丧失开始。一旦突破湿地这道防线,沙尘和盐泽就会毫无遮拦地向人居环境推进。 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三江源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缩减”,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提高11%30%以上,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2016年至2020年,三江源地区向下游输送水量年均增加近百亿立方米,滋养着广袤的中华大地。

如今,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不仅有白唇鹿、岩羊等野生动物时常出没在峡谷地区,可可西里的藏羚羊种群数量也从不到2万只增加到7万余只,“中华水塔”愈加显露出一派盎然生机。

碧水黄沙青海湖

刚刚通过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中遴选了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保护面积居世界首位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占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的70%,在黄河、长江流域分别布局9个、11个国家公园候选区。

冬格措纳国家湿地公园  付洛 摄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在20227月正式进入国家公园创建阶段。地处园区西北部的青海湖鸟岛国际重要湿地面积仅有0.8平方公里,却有数以十万计的候鸟。鸟岛共有2座岛屿,一叫蛋岛,顾名思义,岛上到处都是蛋,这里是数以万计的候鸟出生第一眼看到的地方,也是当它们成年后历尽千险、不远万里回归的地方。还有一个叫沙岛,碧水黄沙曾经游人如织,目前关闭已经5年了。经过植被恢复,现在沙岛内林木成活率基本在80%以上,林草植被覆盖度达60%70%

沙岛绿进沙退,展现出湿地保护修复的成效。据最新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青海湖水体面积达4625.6平方公里,10年来增加了近220平方公里,相当于34个西湖的面积。

说到青海湖,湟鱼想必大家都知道。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是国家保护动物。通过多年封湖育鱼,青海湖裸鲤资源量逐步恢复。2021年,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较2017年增加33.6%,达10.85万吨,是保护初期的近42倍。

随着生态保护和治理力度不断加大,青海湖生物多样性快速恢复。青海湖栖息水鸟种类由2017年的92种增加到2021年的97种,栖息水鸟数量较2017年的33.6万余只增加了69.9%,达到57.1万只,成为中国候鸟繁殖数量多、种群集中的繁殖地之一。

黄河口 蓝黄交汇 奔向大海

黄河入海口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这里的国家公园创建区将成为全国首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园区整合了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及周边其他7个自然保护地。

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是我国暖温带最广阔、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201810月,在迪拜举行的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全体会议上,东营市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唐代诗人李白曾在《将进酒》中写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诗中“奔流到海”的目的地就是如今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入海口。而其蓝黄交汇是一大奇观,更是你只能凭运气才能看得到的壮观场景。

黄河三角洲属于扇状三角洲,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穿越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一路跋涉,历经千年的流淌与沉淀,最终在山东东营汇入渤海,成就了这片中国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是世界上少有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融合了黄河、海洋、陆地三大要素,它的资源禀赋和生态功能极具保护价值,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这里大体可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天然湿地面积比重较大,占湿地总面积的68.4%左右;人工湿地占总面积的31.6%

每到金秋时节,黄河三角洲茂盛生长的碱蓬草将海滩湿地铺上鲜艳的“红地毯”,正在觅食的鸟儿点缀其中,成为秋季黄河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的国家战略。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见证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最早,它们只是在迁徙中途经黄河三角洲,2003年开始在此筑巢,2005年首次野外繁殖27只幼鸟。截至去年,东方白鹳繁殖雏鸟120324只,累计繁殖2278只,这里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

得益于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生态不断向好,鸟类由建保护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二级保护鸟类65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这里也是鸟儿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每年大约600万只鸟儿经此迁徙、越冬、繁殖。

如今,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已成为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野生动物、植物分别达到1630种和685种。2017年至2021年,保护区湿地面积增长了188平方公里。被《中国国家地理》选为“中国最美湿地”。

绿洲泽国若尔盖

从空中俯瞰川西高原,在西北边界的群山环抱之中,绿洲泽国若尔盖宛如一颗瑰丽的绿宝石,在平均海拔达4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闪耀着生命的光芒。在自然科学家眼里,它是不可多得的国际重要湿地。

在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之初拟定的名字是若尔盖湿地国家公园,可见湿地是若尔盖的灵魂。这是一片在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相对断陷下沉的低凹盆地,由于气候寒湿,蒸发量小,地表经常处于水溢状态,沼泽大肆发育,泥炭不断堆积,这片区域以四川省若尔盖县为中心,辐射川甘青三省,总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

黄河支流黑河在辽阔的草原逶迤前行,如同飘摇起舞的锦缎。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固体水库”——若尔盖泥炭沼泽湿地,因对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水源贡献超过30%,享有“中华水塔”的美誉。

美丽宽广的若尔盖,铺展在这片平坦梦幻的大地之上,如同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牦牛,牧民的帐篷和炊烟,则是海里跳跃的朵朵浪花。

黄河自西向东来到这里,形成荡气回肠的S”形大湾,再向西北方向蜿蜒而去,每当晚霞着色天际,那逶迤的身姿被染成绚丽的金色,仿佛蓝天碧草间起舞的锦缎;草地中散落着无数圣洁的湖泊,美得格外炫目,湖畔游弋着无数的鸟儿,仙境之美,不过如此。

对黑颈鹤来说,这里是它们每年4月必须回去的家乡。每年4月,高原神鸟黑颈鹤从南方回到其出生地若尔盖,在此产卵带崽。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的高原鹤类、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若尔盖的栖居种群上千只。整个9月,若尔盖都将呈现鹤舞翩跹、沙鸥点点、湖光潋滟、云卷云舒的美景。10月下旬,鹤群再次启程南迁。

若尔盖是148种鸟类、39种兽类、15种鱼类、3种两栖类、3种爬行类共同生活的天堂。

心怀国之大者,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我们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

若尔盖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