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中国风景名胜区设立40年 保护大批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
中国风景名胜区设立40年 保护大批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3-02-07 14:38:47 浏览:898
字体:
分享到:

黄果树瀑布

事件

2022年是我国风景名胜区设立40周年。1982118日,国务院首次公布4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包括五岳各山及八达岭-十三陵、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武夷山、庐山、嵩山、长江三峡、峨眉山、路南石林、黄果树、桂林漓江等。40年来,我国风景名胜区逐步实现由注重视觉景观保护向视觉景观、文化遗产、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等方面综合保护的转变,由点状保护向网络式、系统式保护的转变,由注重区内保护向区内区外协调保护、共同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我国现有56项世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混合遗产数均居世界第一。在中国已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56处世界遗产中,有44处全部或部分在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中。

点评

1982年,我国正式建立风景名胜区制度。风景名胜区制度开创了我国现有保护地体系中唯一一个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融合保护作为首要保护目标的保护地类型,是中国山水文化和壮美自然景观的代表,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完美体现,为世界提供了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范本。40年间,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种类齐全、覆盖全国的风景名胜区体系,完整地保护了一大批极其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为我国自然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风景名胜区法规和管理制度、风景名胜区规划机制的建立,为我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风景名胜区设立40年,我们应以此为新起点、新契机,科学认知风景名胜区的独特价值,充分发挥风景名胜区的独特作用,为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