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阿尔山森工 牢记嘱托 深耕林草生态价值转化
阿尔山森工 牢记嘱托 深耕林草生态价值转化
作者: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铁 铮 特约记者 姚晓磊 王宏腾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3-01-14 15:37:57 浏览:1661
字体:
分享到:


驼峰岭天池  王凤琦  提供

/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铁  铮   特约记者  姚晓磊  王宏腾

内蒙古阿尔山森工公司的原名是阿尔山林业局。在阿尔山森工公司,有个生态价值转化研究实践基地。基地立足阿尔山的生态资源优势,对标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积极开展林草生态价值转化研究实践,努力探索林业生态价值转化途径。

630日,阿尔山森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超带领全体党员来到神圣的国门下,伴随着百万亩人工林的阵阵松涛,为庆祝党的101周岁生日。

张晓超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8年前到阿尔山视察时的殷殷嘱托。他说,森工公司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阿尔山时的谆谆教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走进新时代,森工公司依托“三大优势”,培育“三大产业”,构建“九大绿色产业体系”,在保护森林生态的同时,将生态价值转化效益逐步提升。

阿尔山的三个“第一”

在中国林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阿尔山森工公司创造过“三个第一”。

19464月,阿尔山林业局始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森工企业。首批开发建设者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开赴大兴安岭林区,开始了艰辛创业。几代林业工人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1200多万立方米,上缴利税1.7亿元。源源不断的优质木材,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阿尔山森工在造林上创造了第一,令人刮目相看。森工公司率先在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人工更新造林保存面积百万亩。面对森林可采资源濒临枯竭的现状,阿尔山人深刻认识到,后备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根”和“魂”。按照周恩来同志“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指示精神,坚持边采伐、边造林,从上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大面积营造人工林,开创了内蒙古林区人工造林的先河。截至1992年,人工林更新造林保存面积已超百万亩。截止2019年,人工更新造林有效保存面积累计已达124万亩,森林蓄积4775万立方米。

2012年,阿尔山林区率先在全国六大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新的历史节点从这里开始。这标志着它结束了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发展模式,开始迈向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发展的新时代。

自率先全面停止森林采伐以来,森工公司按照国家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的要求一直在探寻企业绿色发展之路。

森工公司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致力于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研究林业生态价值转化途径,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从而实现了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四赢”,企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

昔日的共和国首个森工企业,新时代在林草生态价值转化上成绩斐然。

生态是阿尔山最亮的品牌

20141,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阿尔山林区。他说,“阿尔山林区过去砍木头支援国家建设是贡献,现在停伐保护生态是更大的贡献”“守住生态底线,生态就是发展”“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阿尔山的旅游业一定会火起来”。

人工林

这是一片伟大而美丽的土地。森工公司地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和蒙古草原四大草原交汇处,生态功能区主体位于大兴安岭主脉西南麓,面积4838.6平方公里,森林覆被率高达80.9%。哈拉哈河、伊敏河、柴河的“三河”在这里发源,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和省部级自然保护区,自然分布着杜鹃湖、松叶湖、石兔湖、鹿鸣湖、松鼠湖、眼镜湖、金莲湖、仙鹤湖、乌苏浪子湖九大火山堰塞湖,拥有驼峰岭天池、天池山天池、兴安(犴沟)天池、布特哈天池、布旗外站天池、基尔果山(月亮)天池、金江天池七大天池,矗立着海拔1745米的大兴安岭林区第一高峰特尔美峰。

生态是阿尔山最大的发展品牌。阿尔山这么好的资源,本身就是森工公司最大的发展本钱。

“三大产业”崛起阿尔山

阿尔山林区人决心,把生态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抢抓机遇,想方设法真正做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做成绿色富民产业。

森工公司认识到,生态产业是传家宝。激活森林生态产业新动能,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森工公司坚持把全面加强森林抚育放在首位,不断研发新的森林抚育技术,培育森林资源,探索新时期人工林周期抚育经营模式,提升森林质量,发挥生态作用和功能,促进职工增收致富。

森工公司进一步增强了森林资源管护、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灭火能力。发挥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试点的优势,与清洁能源企业合作,实现森林抚育剩余物的综合开发利用,科学利用伐区剩余物。坚持把林业碳汇作为实现阿尔山林区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积极推动碳汇平台交易,实现碳汇产业健康循环发展。加快种苗花卉产业发展,建立沙棘采穗圃,实现苗木供应多元化和品种多样化。

全域旅游产业新格局,为森工公司发展注入了活力。森工公司积极培育阿尔山全域生态旅游新项目,打造现代林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经济新亮点。中国森林健康养生50佳、最佳森林时光休闲体验地、中国阿尔山避暑之都和中国阿尔山森林之都等品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以创建国家旅游示范区、打造内蒙古东部黄金旅游线路为契机,森工公司积极开发中国·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工业主题文化广场、伊敏河白桦林康养基地、阿尔山太平岭国际滑雪场和大兴安岭阿尔山哈拉哈河森林时光研学科普园等项目。加快推进阿尔山金江沟温泉度假区建设、天池温泉主题酒店改造等项目。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标准,加快推进阿尔山荆花温泉康养特色小镇建设。

大兴安岭(阿尔山)生态书画艺术研究院应运而生,形成了林区最大的生态书画艺术品创作、展示和交易平台。新成立的阿尔山森旅游开发公司,以享受高品质森林康养、体验、自然科普教育、自驾游业务为重点,研发和生产原生态旅游纪念品,推进森林旅游产业和林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森林经济产业是森工公司绿色发展的新引擎。森工公司充分利用6.527万亩亚乔木大果沙棘生态林的优势,加快推进大兴安岭沙棘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先进沙棘精深加工生产线,生产出了优质沙棘系列产品。同时,推行林药间作模式,扩大中草药材标准化种植规模。森工公司还开发出了高品质的天然矿泉水,加快发展大兴安岭生态绿色茶产业,积极将野生山杏、黄芩、百合等科技项目转化为产业项目。

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已经成为阿尔山最鲜亮的底色。

“九大绿色产业体系”新格局

如今的阿尔山森工公司,已经形成了“山、水、林、田、湖、草、冰雪、碳汇、森林文化”九大绿色产业体系。全新的发展格局,使得森工公司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竞争和发展优势,在守护好祖国北疆这片绿色林海的同时,走出了“三生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靠山吃山。森工公司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生态景观优势和潜力,以山为媒,释放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借助大兴安岭国家森林步道(阿尔山段)区位优势,结合功能区资源特点,重点规划建设9条森林体验步道,打造自驾、探险、徒步、露营、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多元精品线路。打造高山文旅产业项目,推出大兴安岭林区第一高峰“特尔美峰”攀登旅游产品。积极开展火山科考探险研学旅游项目,让游客体验火山、领悟火山、品味火山。科学合理开采火山石,加工生产建筑装饰用火山岩板材、路沿石及火山岩滤料等产品。

阿尔山是大兴安岭深处最美丽纯净零污染水源圣地,分布着阿尔山矿泉群、金江沟矿泉群和银江沟矿泉群,被誉为中国优质矿泉水源地。森工公司坚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原则,将金江沟温泉建成集温泉旅游、森林康养、健康度假、生态养老、运动康体、森林科普、冰雪体验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健康主题度假区。以哈拉哈河、伊敏河、柴河和中蒙界河优美自然风光为依托,积极培育一批以滨水度假、水上娱乐、水上运动、水上体验等为主的涉水旅游项目。以哈拉哈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平台,围绕湿地生态保护,开发湿地科普游、研学游、亲子游、自驾游、观光游、休闲游等受众面广的旅游产品。同时,培育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重点在乌苏浪子湖滋殖繁养“多福多 子鱼”。

“林”是森工公司的看家产业。阿尔山森林资源贮量十分丰富。森工公司注重做好生态保护建设主业,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湿地保护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和国土绿化行动,抓紧抓实抓细森林防火工作,全面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能力,优质高效完成各项森林经营任务,实现生态改善、职工增收、地方受益。阿尔山的天然桦树林分布面积较大,加快对桦树汁液的开发和利用,采集加工桦树原汁,生产绿色天然保健饮品,并继续加大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生产蓝莓、沙棘和山荆子等果汁饮料。依托丰富优质的林果资源,大力培育林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让阿尔山特色林果产业羽翼愈丰。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绿里淘“金”,推进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发展。

育苗  杜丽媛  提供

森工公司加快推进“田”产业发展。不断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依托退耕还林政策,打造沙棘生态产业园和种苗花卉基地。2019年至2021年,依托退耕还林聚集的土地资源,营造亚乔木大果沙棘生态林6.527万亩,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面积较大、集中连片、初步形成规模、极具潜力的沙棘种植基地。2023年沙棘林将进入盛果期,预计沙棘果实总产量在4.5万吨,每年直接产值达2.7亿元以上。公司将打造沙棘产业园区,精深加工生产沙棘食用油临床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籽油、果油和沙棘黄酮、果汁等,预计投产后实现年综合销售收入达7亿元。公司加快发展种苗花卉产业,加大珍贵稀有种苗花卉和林区特有的乡土景观绿化树种和花卉培育力度,完善苗木花卉供需循环链条,建成了东北最大的优质种苗花卉基地。

森工公司向“湖”产业要发展。阿尔山境内湖泊众多类型多样。既有火山口湖,又有堰塞湖,还有天然湖泊,堪称火山湖泊大全,风景质量较高,游憩环境极好,形成了特色各异的湖泊旅游资源。公司结合火山堰塞湖、高位火山口湖和天然湖泊的特色,积极探索搭建观光体验旅游、休闲疗养度假、水上体育运动、研学考察探险、冬季冰雪运动等多样化的资源开发结构,与温泉、冰雪、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将阿尔山打造成最具特色的综合湖泊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草”产业在阿尔山得到了长足发展。阿尔山天然饲草资源极为丰富,为发展天然生态饲草产业奠定了基础。新成立的草业公司,在保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天然饲草资源,统一管理、加工和销售,形成规模化天然饲草青储饲料产业体系。发展大兴安岭生态绿色茶产业,满足康养市场的新需求。重点打造中草药材产业园区,引导职工群众科学种植黄芪、草乌、金莲花、蓝盆花、赤芍、柴胡、防风、白鲜皮、月见草等,逐步扩大标准化种植规模,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最大中草药材集散地和产业园区。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阿尔山林区降雪早、融化晚、雪期长,冰雪资源富集,具有发展冰雪旅游的突出优势。森工公司深度挖掘阿尔山冰雪旅游和冰雪产业潜力,努力将阿尔山打造成冰雪旅游胜地。加快太平岭国际滑雪场项目建设,建成国内规模最大、连续落差最高、雪道最长、设施最先进、雪道变化最多、体验最丰富的国际高端滑雪场。依托北线优美林海雪原风光,打造苏河雪村、桑都尔北极村、古尔班雪原、德廷德雪谷,主打森林冰雪文化体验和穿越探险、雪地摩托冰雪试驾、越野滑雪等冰雪运动娱乐产品。从跨越冰河到穿行林海,从高山雪地到边境雪域,全面展现阿尔山独特的冰雪旅游资源,带动冰雪旅游项目及全域旅游线路的转型升级发展。

“碳汇”产业是森工公司新的增长点。公司以增强林业和湿地碳汇能力为核心,大力发展林业碳汇经济,积极推动了碳汇平台交易,推动林业碳汇产业科学发展。绿色价值、生态价值转化的经济效益,进一步用于推进森林、湿地、造林等林业碳汇项目建设,实现阿尔山林区碳汇产业健康循环发展,努力实现点“碳”成“金”的国有林区探索碳汇经济发展新路径。

森工公司注重借力“森林文化”产业,大力挖掘阿尔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独特作用和价值。进一步弘扬中国森林生态书画艺术,促进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和大兴安岭林区生态文化的深度融合,建成了大兴安岭生态书画艺术研究院,与国内艺术界名人名家签约合作,形成林区最大的生态艺术品创作基地、展示场馆和交易平台。加快推动森林生态文化、森工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等融合发展,经常举办各类美术、书法、摄影等主题文化展,利用乌兰牧骑传承林区文化,创作编排“林区故事”历史情景剧,撰写反映林区历史文化刊物书籍,制作独具地域特色和森林文化风格旅游纪念品,推出有林区特色的文化旅游精品,打造独特的阿尔山文化。

阿尔山森工公司的新追求

解决生态有限性与经济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寻求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协调发展的途径,是新时代阿尔山森工公司追求的新目标。

森工公司遵循生态学原理和规律,把经济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上,探索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途径,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

森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超告诉记者,全面加强森林抚育,培育森林资源,是我们国有林区企业的主要任务。公司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近6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抓实抓细森林防火工作,全面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能力,优质高效完成各项森林经营任务,进一步加强了森林资源管护、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灭火能力,实现了18年无森林病虫害、19年无火灾。森工公司积极探索新时期人工林周期抚育经营模式,提升森林抚育质量,增强森林生态作用和功能,促进职工增收致富,实现了生态改善、职工增收、地方受益。

张晓超称,在我国实施“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森工公司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化森工公司生态价值转化研究实践基地创建工作,持续巩固提升生态优势,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他说,森工公司将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的定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产生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02日,阿尔山就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瑞雪使得整个阿尔山到处银装素裹。

2019年开始建立的沙棘林基地今年已经挂果。白雪蓝天的映衬下,矗立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宣传牌格外引人瞩目。

这既是阿尔山林区人的高度共识,也是森工公司全体职工的共同行动。

 

大美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