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 海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天然种子库”。湿地保护关乎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水资源安全,而青海湿地就是国家安全建设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为了保护好青海湿地,青海林业和草原部门着眼于农牧民生产生活生态良性循环转变,在湿地保护体制机制上积极探索,在全国首创湿地生态管护员制度,初步建立了一支“牧民为主、专兼结合、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湿地生态管护员队伍。“我就是一名湿地管护员”,来自青海师范大学的毛旭锋教授常常这么称呼自己。
毛旭锋201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师从我国著名的环境生态规划与修复专家杨志峰院士,主要从事湿地生态过程研究。2011年毕业后,进入中国林科院湿地研究所开展湿地生态恢复相关的研究。2013年,正是看到了青藏高原湿地研究的巨大潜力,毛旭锋毅然辞去了中国林业科学院湿地研究所工作,进入青海师范大学开始了近十年的高原湿地研究工作。
初入青海,毛旭锋对高原湿地充满了好奇,用半年时间走遍了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和柴达木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经过对青海湿地考察、调研和分析后发现,无论是高原退化湿地的恢复、高原湿地生态健康与评估,还是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热点领域,都需要从过程角度开展研究,才能从机理层面解答湿地保护、恢复和利用的问题。例如,湿地水华暴发,虽然是某些浮游生物的骤然大量增殖的结果,但湿地内部营养盐传递过程导致的种间关系变化,才是湿地水华暴发的内在驱动因素之一。从关键营养盐传递过程角度出发开展水华的生态调控,有利于从内在机理角度理解和分析湿地水华治理。因此,毛旭锋确定将研究重心放在高寒湿地生态过程研究上。经过几年的持续研究,毛旭锋带领团队先后在高寒湿地和城市湿地生态恢复过程研究上取得突破,先后在Ecological Indicator,Ecological Engineering生态学报等国内外主流期刊上发表10余项成果,建立了基于PSR-ANN等多项评估体系并在三江源和湟水等流域应用,有效支撑了示范区湿地的恢复和管理。
毛旭锋常常和他的研究生说:要多观察、勤思考,从大自然中找科学问题。一次晚上散步过程中,他发现城市梯级的人工湿地水面不断有气泡冒出,而且水面冒泡的数量和频率有随着海拔降低不断增加的趋势。专业经验告诉他,气泡很可能是甲烷。梯级湿地的设计会不会对甲烷排放产生累积的影响?如果产生了累积影响,其驱动过程和机理是什么?会对人工湿地固碳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个个的问题浮现脑海。他迅速开展调查和实验,实验结果初步验证了他的想法。他马上将这个思路写成申请文本,并顺利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委的资助。时至今日,野外考察仍然是毛旭锋的最大爱好之一,观察和思考已经成为他的习惯。用他的话说:“只有和湿地接触,才能了解湿地;只有了解湿地,才会热爱湿地;只有热爱湿地,才能保护湿地,我要做一个高原湿地的守护者!”
高原地区湿地敏感而脆弱,青海湿地保护和恢复研究仍然有很多困难和瓶颈。为进一步推进青海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青海省林草局设立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采用“湿地+科研院所+专家”的模式,引导开展高原湿地基础理论和关键保护和恢复技术研究。作为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毛旭锋一直强调要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强化科研对湿地保护恢复的支撑。针对高原城市湿地扰动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的特点,综合考虑低温、低氧、强辐射、高温差等气候特征,他率领团队研发了包括营养元素源-流-汇过程的高原湿地综合恢复技术,研发了包括高原湿地生态护岸、湿地生态浮岛、生态净化透水坝等由岸上到水下的生态修复综合技术,在青海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等湿地恢复中应用,有效改善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提升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现在去公园走走已经成为包括毛旭锋在内的很多西宁市民的一种习惯。毛旭锋课题组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年有150-200万人次进入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公园每年至少提供价值6.0亿的生态系统服务,湿地有效提升了周边房产和商业的价值。
湿地研究需要经常和水打交道,毛旭锋和他的团队经常顶着烈日深入湿地,蚊虫叮咬、汗流浃背;陷车、翻船是常事。一次野外湿地考察过程中,由于雨天路滑,考察车子冲出路坡,差一点就连人带车摔下几十米的深沟,幸亏有树木挡住了车体。当大家小心翼翼地爬回马路,再回头看看翻倒的越野车,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事后大家都相互安慰:“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湿地野外研究虽然辛苦又有风险,但是,正如毛旭锋自己说的:如果能把爱好当成事业做,那应该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吧!”“湿地保护是最美的事业,看着风景就把事情做了!”他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做完一天的研究后,坐在水边,看夕阳西下,看水面波光粼粼,看雨后满山翠绿,看天空彩虹架桥。他说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多跑几处湿地,多看几处湿地,多恢复几处湿地。
2022年是中国加入《湿地公约》的第三十个年头,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湿地迎来了宝贵的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将于2022年6月1日正式施行,必将成为是我国林草法治建设的一座里程碑;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于2022年11月首次由我国承办,必将成为世界湿地保护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关于未来,毛旭锋有很多畅想,但最重要的就是 “脚踏湿地,脚踏实地”,专心做一名湿地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