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稳中向好 转中有进 全区工业经济工作综述
稳中向好 转中有进 全区工业经济工作综述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6-20 15:27:24 浏览:412
字体:
分享到:

这是一张亮丽的成绩单:

2014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42.6亿元,财政总收入27亿元,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1亿元,增幅达25.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

国家高新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全省新创建的8家高新园区中位列第一;

在全省21个国家级开发区考评中,园区从原先的倒数第二跃居地(市)级开发区第一,成为省政府表彰的5个年度先进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四换三名两化”工作深入实施,获评全省“四换三名两化”工作先进开发区;

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全年共引进投资项目65个,新引进亿元及以上项目44个,5亿元以上项目11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20亿元以上项目2个;

“149”工程90个重点项目,已开工85个,开工率94.4%,已完成投资100.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2%;8个省411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0.8亿元、进度140%;6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9.24亿元、进度210%。此外,36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4.12亿元、进度140%;

引导企业深度转型初见成效,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和6.9%⋯⋯

面对困难和挑战,区党工委(管委会)正确决策,全区上下迎难而上,围绕“一村两高四主攻六大改革创新提升行动”总体思路,扎实开展“大干项目、干大项目”、“真情服务企业、争当优秀店小二”活动,建立了“166”招商格局和“119”企业服务体系等机制,促进我区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运行出现了不少积极变化,保持了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市委副书记、市长杜世源,市委常委、集聚区党工委书记傅根友、副市长汤飞帆及西安隆基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参加签约仪式

抓项目,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方式,关键在项目。今年以来,我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深化和完善分包项目工作机制,实施“149”工程。由一位区领导分包一个项目,对项目建设负总责,倒排工期、挂牌督战、现场办公,全方位全过程搞好服务,并根据不同的项目,绘制推进“作战图”,按图索骥,以图施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今年1至11月份,“149”工程90个重点项目,已开工项目74个,开工率82%;8个省411重大项目中全部开工,完成进度为133%;6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均已开工,完成进度为186%。此外,36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进度为130%。

1〜11月,工业项目投资完成48.9亿元,同比增长20.4%;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促进新产品产值率的提升。上半年,新产品产值率为25.4%,高于全市5.3个百分点,位居全市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幅等转型创新指标趋好⋯⋯

园区行政服务中心大楼

重招商,创新体制机制求突破

招商引资是工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今年,我区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创新招商机制,以“节能环保与先进制造、智能装备与健康、电子信息与新能源、新材料与绿色食品、金属制品与特色轻工、高新技术与综合”等产业为主导,以完善产业链条为重点,调整完善政策措施,形成了“166”招商工作格局,在“招大、招优、招强”上狠下功夫。

同时,我区还全面开展外出招商对接和宣传推介,在北京、昆山、深圳等大中城市开展大型招商推介会,领导带头,各专业招商局、招商协作组联动,分赴北上广深等地上门招商,积极与当地商会、协会、知名企业联系对接,共收集项目信息119条。接待台湾统一集团、韩国晓星集团、雅戈尔集团、韩国三星集团、海信集团、中兴通讯等90余批次跨国公司、知名企业、国内外商会协会团体客商。

数字印证变化,数字反映成绩。1〜11月,全区新投资项目96个(含技改扩建、三产服务业),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7个,协议引资额123.49亿元,到位资金61.46亿元。新引进项目52个(不含技改扩建),其中工业项目44个、三产服务业项目8个,累计到位资金(含结转)45.2亿元,同比增长21.49%,完成市下达年度任务的125.57%;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在洽谈争取落地,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签约开工进度,其中不乏美国惠普、韩国三星、中兴通讯等世界500强和知名企业。

2014年8月8日,全省开发区深化整合提升“四换三名”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园区召开

抓创新,“5523”创新

生态系统更加完善

今年以来,我区以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开园为新起点,加快构建“5523”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平台日益完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于今年1月成功列入第五批示范基地名单。投资3.3亿元的大学科技园科创中心已启动建设。1〜11月,慧谷入驻企业新增4家,目前已增加到35家,实现营业总收入3000多万元。富士特研究院研究大楼已建成使用。创新平台的搭建,为园区企业的转型发展增添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区还加快引导和支持科研机构和创新人才等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向涉及45家企业及15位企业个人兑现328.5万元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指导、协调参与企业高层次人才对接活动,促成集聚区企业新引进了徐华强等高端人才20余名。

持续创新激发活力。6月13日,我区被评为2014年浙江“四换三名”示范开发区。上半年全区专利申请总量达391件,同比增长55%,专利授权量达335件。组织企业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5项,1项被列为国家“863”项目、2项被列为省级重大科技专项。

优环境,着力打造全省

“店小二”品牌

工业要发展,环境是保障。今年来,我区始终坚持把优化服务环境作为“奔跑”发展的基本要求,以“态度最诚、业务最熟、时效最快、信用最佳、成本最低、作风最硬”的“六最”“店小二”为抓手,争当优秀“店小二”,着力培育最佳投资环境“洼地”。

4月10日,我区充分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真情服务企业,争当优秀店小二”为主题的为企服务活动,制定“119”企业服务体系。就如何争当服务企业的优秀“店小二”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推进重点工业项目进度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全体干部纷纷走出机关,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围绕为工业发展创造优越环境这一重点,深入企业、项目一线,担当好“招商引资全程帮办员”、“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员”和“企业常态服务联络员”,为企业提供全程保姆式跟踪服务。针对企业普遍面临资金链紧张的实际情况,将集聚区相关扶工惠企政策兑现频率从“半年一兑现”提至“一季一兑现”,目前已兑现9家企业共计5346万元。

截至目前,已解决涉及企业用工用地、员工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交通及企业产品推广等难题400多个。

在园区,进企业,到园区,在各重大项目施工现场,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场景⋯⋯一幅幅“大干项目、干大项目”的喜人场景,正成为我区实现奔跑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着工业经济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