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暖气房里的养生奥秘
暖气房里的养生奥秘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6-20 12:26:04 浏览:472
字体:
分享到:

进入冬季,在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已经供上了暖气。与南方湿冷的冬季相比,呆在北方温暖的暖气房里是一件非常舒适、惬意的事。早起不再是困难的事情,回到家也可以脱下厚重的外套。然而,在暖气房里如果不注意养生,很可能会出现鼻腔里面有血丝、口舌干燥、眼睛疲劳等症状。那么,到底暖气房里有怎样的养生奥秘呢?

五个高危部位易患“暖气病”

北方的冬天外面寒风凛冽,所以待在暖气房里自然是大家最期待的事。可是,呆久了你会明显感觉自己的身体有轻微的不适感,其实“暖气病”在这时已经悄悄地来到了你的身边。

部位一:皮肤。冬季气温低,人的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瘙痒,甚至开裂。暖气来了之后,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皮肤发干,刺激痒觉神经,严重的还可能引发乏脂性湿疹,这种病又叫“秋冬季瘙痒症”。

部位二:眼睛。冬季户外风干物燥,回到室内又会因为温度高造成机体缺水。环境因素与外力影响造成泪液的循环障碍,导致眼结膜干燥,最终形成“干眼症”。据统计,冬季因为干眼症去医院求诊的病患增加4到5成,而且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部位三:呼吸系统。开始供暖后,很多市民家中门窗紧闭,空气不流动,细菌极易滋生。此外,暖气散热片上积攒的灰尘就随着热气飘散到空气中,并附着在干燥的鼻咽粘膜上,从而增加了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过于干燥的空气还可能引起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甚至发生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这些都是“暖气病”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

部位四: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暖气过热导致人体的水分流失,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容易引起心绞痛、血压下降等心血管疾病。室内和室外温差太大,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大,从而引发冠心病。所以,“暖气病”应该引起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足够重视。

部位五:泌尿系统。在暖气房里有时会忘了喝水,造成体内水分丢流失,导致尿量在不知不觉中减少。正常人每天的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它能起到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冲洗尿路的作用。但是,如果摄入水分不足,尿量过少,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暖气病”虽然很容易侵袭你的身体,但只要注意适当的护养方法,就能健康、舒适地度过整个冬天。

 

补水保湿防干燥

要想在冬日的暖气房里做到健康养生,解决周围空气干燥的现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实只要做到以下几点,补水保湿不再是难事。

首先,要多喝水。只有先从内部环境去改善,才能彻底地从身体根源祛除干燥的感觉。国内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人都是发觉渴了才喝水。殊不知当你感到口渴的时候,你的身体至少已经流失了1%的水分。同时,越不注意喝水,喝水的欲望就会越低,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干旱”。《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最少饮水1200毫升,大约6杯的量。所以,暖气房里室内易干燥,加上人体本身会失水,一定要实时补充水分。

其次,暖气片上放盆水或者购置加湿器。把水放在暖气片上,水分能挥发到空气中,这是一种增加空气湿度最原始的方法。室内的湿度最好控制在40%〜60%,如果湿度过低,室内的可吸入颗粒便会增多,容易使人患上感冒,反之则对人体呼吸系统和鼻黏膜都有害。另外,使用加湿器也是常见的保湿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加湿器中的水容易产生细菌,而这些细菌会随水蒸气飘浮在空气中,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最好能每天清洗一次加湿器。

在卧室里养植物不仅可以带来新鲜的空气,还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绿色植物是天然的加湿器,能调节温度和湿度。室内适合摆放一些体积小而且全天都能释放氧气的植物,如芦荟、吊兰等。平常要勤给植物叶片上喷水,这样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又能增加室内湿度。

 

开窗通风见阳光

中医常说,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可见生活起居也很重要。很多人在外面穿羽绒服、厚棉衣,一回家就门窗紧闭,脱下外衣只剩背心,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室内外温差过大,空气流通不畅,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时间长了还可能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人们出现不同程度的内热外寒症状。所以为了让肌肤的抵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够良好发挥,应当尽量避免忽冷忽热的情况发生。室内温度应该设置在18℃〜20℃为宜,若室内温度过高,出门时身体不能适应户外的寒冷容易感冒。即使天气寒冷也要多开窗通风,祛除室内污浊空气、细菌病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最好每天早晚各开一次窗,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不少北方人有“猫冬”的习惯,进了暖气房就不愿意出门了,特别是那些住在高楼里的老人们和平时工作繁忙的年轻人。其实,暖气再温暖也代替不了阳光,晒太阳能增加钙的吸收,避免骨质疏松,减轻人的抑郁情绪。冬季应该坚持适当的户外锻炼活动,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的空气,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增强免疫抵抗力,有效预防贫血、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还能够满足脑部的供血,消除大脑长期工作带来的疲劳,增强记忆力,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多吃蔬果保健康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可见民间早有根据不同季节来食补的习惯。冬季北方天气干燥,想预防“暖气病”就应该排出身体的燥热,多食蔬菜水果。

冬天里人们多食肉类,需要搭配凉性和性味甘平的食物以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蔬果中的维生素含量很高,而维生素也是调节肌肤的重要元素。如果肌肤感觉干燥、瘙痒等,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茴香、胡萝卜、牛奶、菠菜等。时令蔬菜如萝卜、白菜等是冬季首选,冬日活动量减少的人容易产生积食,而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废物,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白菜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可以起到润肠、促进排毒的作用,能刺激肠胃蠕动,帮助消化食物。

另外,水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如苹果、香蕉、石榴、梨等,有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功效,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酸味水果如山楂、柚子、橘子、猕猴桃等通常富含维生素C和E,可以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增强细胞活力,提高皮肤抗氧化能力。而且其中含有的鞣酸、有机酸、纤维素等物质,能起到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肠蠕动的作用。不仅如此,平日里的饮食还可多喝粥类、汤类食物,起到生津止渴的效果。在粥与汤中加入一些山药、百合、莲子等材料,不仅养阴补气,还能祛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