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王建成 大自然中的心灵风景
王建成 大自然中的心灵风景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6-17 16:42:00 浏览:416
字体:
分享到:

任何一位有建树的艺术家,都因其成功地创造出了一件件既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超凡审美价值,又具有厚重民族文化情结和深刻时代内涵的佳作而为人称道。他们是繁荣时代艺术的主体,也是民族文化复兴的主体。他们的作品不仅体现着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特征,而且诠释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精萃。17岁从师李苦禅先生、以画虎为专长的著名国画家王建成即是如此。用绘画来表达对人类和自然命运的关注,这是许多观众从他的作品中品味到的。

王建成是一个有境界的画家。他笔下的虎、猴、荷花、山水都显得那么优雅、宁静、空灵,这不是现实中我们目视的自然风景,而是他情感的投影,更是他高洁、有序以及超拔于尘俗的心灵寄托在水墨之中。上帝用圣灵柔化人和心灵,画家通过水墨走向圣灵和神明。这是一条通往人的内心最深远的路,艺术就是探测人的心灵同时又引导着心灵走出迷惘走向神灵的道路。在这个道路的尽头是一种自由的充满的超然的明亮和透彻,是完全卸去沉重的肉身和欲望后的轻松、安详、平衡和美。而达到这种境界,需要画家潜心修炼,在艺术的世界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王建成无疑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而且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路越宽。

少时与自然结缘

“父亲是个建筑设计师,受他的熏陶,我自幼嗜画,尤其偏爱动物画。恰逢文革,父亲被解职,抱恙在家。在位于西城的独门小院里,喂养了鸡、鸭、鹅、兔、猫、鸟、猴子、金鱼,只要能饲养的动物一应俱全,这给我最初的动物写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王建成说。

王建成的父亲当时经常弄几桶石灰把房间的墙壁粉刷得四白落地,任他随意涂鸦,并请亲朋好友“参观”、“评价”,选出最好的留下续展,落选的被重新粉刷覆盖,再画上新作品。这种鼓励的方式,使他更加痴迷于绘画。

“父亲认为心灵与自然相结合,才能产生智慧和想象力。他希望我所画的动物应该随着心走,高于自然或者超越自然。” 王建成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并不是很理解,但后来经历了文革那一段悲惨的时光后,他的内心就存在了一个理想的王国,那是一个充满欢乐的乐园,所有的人和动物都其乐融融地平等相处,没有战争,没有干戈,没有交锋。

“17岁时,我绘画的水平进入一个停滞期,几乎每每落笔,呈现出的画面都大同小异,我开始感到困惑,甚至觉得乏味。父亲发现我的迷茫,托友人引荐,让我遇到生命中的贵人李苦禅先生和李燕先生。苦禅先生不仅是一位国画大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看过我的作品之后,支持我坚持自己的画风,并鼓励我笔随心走,画下内心真正的渴望。从此,我对自己的画风充满信心,也不再介意别人对我的评头论足。众所周知,李燕先生不但是位国画大师,也是造诣颇深的国学大家,尤其精通《易经》。我跟随李燕先生习画、写生,受益良多。他强调做人要有人格,画才有画格。他崇尚‘中华国学体系’且又善于吸收西方艺术精髓,巧妙地将中西方艺术精髓融为一体。他提倡作画不要受题材限制,要不拘一格,以学问、思想来作画,不是以指端技巧而为之。可以说受李燕老师的影响,我的画才自成一派,坚持至今。”

提起苦禅大师父子所给予的帮助,王建成感激至深,这一点从他眼眸中泛起的泪花足见一斑。可以断定,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我始终坚信,成功会向每一位懂得感恩的人敞开大门。

意存笔尖 诠释心中的自然

苦禅大师之子、资深的美术家李燕先生,曾在报端这样评价王建成:“画家王建成,北京人,正风华正茂之年,已于画道颇有成绩,尤以画虎为专工——日益引人注目。王建成自幼嗜虎,及少年,赖父辈交游之泽,常可亲见画家临案挥毫,遂目识心记,追忆摩画,积久成习而趋之若痴。未久,苦禅大师挚友秦怡农将王建成引偈于李门,大师见其人品老实诚挚,良具国人固有之德行;又见其画虽未画得法度,但汲汲上进之心态溢染然笔端,乃慨然允纳门下。”

从此,王建成便在苦禅大师画案左右潜心观摩,并亲聆教诲,受益良深。因王建成喜欢画虎,于是大师叮嘱其以唐代画马大师以真马为师做楷模,以真虎为师——倾心于对虎的写生。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磨砺王建成画中之虎终于脱颖而出。画虎之道,古今有之。而对王建成画虎风格,亲历他成长的李燕先生这样首肯道:“今世画虎独具自家风貌者廖如星辰矣!然王建成竟能以其不惑之年,虎啸松风于画坛,堪与长者接踵而比肩,成为大江后浪之势所必然也。”随后他评价说:“王建成画虎,尽弃古来照谱画虎之旧习,皆从生活中来,故神态备及生动,且筋骨结构不失生态。尤以虎毛画法,良具皮毛质感,既非前辈国画之虎所有,也为日本画虎之所无。”时下,王建成的作品已被海内外知音携带至日本、法国、韩国、东南亚诸国与台湾、香港等地,广为播扬。

当王建成的创作达到心随笔运,布局巧妙,笔墨积微,取向不惑的意境时,就尤以描绘幼虎的稚憨神态而见长,再加以那些栩栩如生、机灵可爱的小动物作为陪衬,一系列以弘扬“和谐”为主题的创作意图翩然入画,其迭创佳作令人耳目一新。如《和谐的乐章》、《教以德合育以善》、《惠风和畅》等一大批作品,成为他诠释人生的心语。

谈起这段创作灵感,王建成坦言:“我拜师李苦禅大师门下后,就潜心学习大写意花鸟技法,且酷爱画虎。在恩师的指点教诲下,加之勤奋努力,进步很快。然而跟随另一位门师李燕先生广州之行却彻底改变了这一画路,与小动物结下不解之缘。”原来二十多年前,王建成随李燕先生出差去广州,偶然发现那些餐馆门前的铁笼里囚禁着许多小动物即将成为美味佳肴而被人类残忍地虏杀。为此他伤心不已,怜悯之情油然而生,虽然多次解囊凭微薄之力挽救了个别小动物的生命,但却根本无力拯救其它那些待宰生灵的命运。于是王建成感慨地说:“假如能把这些可爱的生灵画出来,唤起人们对自然生物的珍视,该有多好哇!”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李燕先生的称道。从此,他在创作中,把情感述诸笔端,通过手上的精气神转化为一种动力,把心性赋予对象以境界,使虎、松鼠、猴子、兔子等可爱的精灵,组建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人在画中仿佛看到可爱的动物在向你述说“和谐相处⋯让世界充满爱!”一幅幅具有极强视觉冲击力的作品震撼着欣赏者的心灵,唤起了人们对爱的渴望。这神仪在心的创作境界,恰恰反映了一位真正艺术家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意识,王建成正是以这种矢志不渝的心语诠释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

 

自然与心的呼应

看王建成作画,就像看农人从种子里往外挑沙子,他是从心里往外捡草芥,都一样的细心耐心真心,直到种子没有一点杂质,心也没有一点尘埃。那是和古代文人气质一脉相承的静而远,散而淡。这样的品质一直渗进了他这些中国画的灵魂。看他笔下的虎放松而宁静,细笔勾画出的虎、猴子等动物和周围的树木、山水构成了闲适与散漫,而不是老虎的威风。这显然不是客观的风景,而是画家理想的外显,是按他心灵的样子和秩序的排列组合。画面是雅致的,画家的灵魂是祥和的,像钟声在山谷间回响,飘渺而悠远,纯净而空旷。静心凝神思大道,详察万物品无常。王建成的画中没有明显的感情起伏,也不见激流和触目惊心的参天大树,但这静淡中的画面就是禅的品质和禅的音质。

一位评论家面对王建成的作品写下了这样的文字:细细品读王建成先生笔下的《雪景》,寒冷的意境中蕴含着温暖的语言与热烈的渴望,他以饱蘸深情的笔触,借雪景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他的画艳丽而不艳俗,淡雅而不淡漠,拘谨而不拘束,热情而不滥情。有精神、有灵魂、有天使的翅膀,有含蓄的温存。能赋予人们丰富的联想空间,能净化虚浮的躁动之气,使一切归于自然,归于平淡。在我内心,王建成先生就是一个具备高品位的平淡的人,更是白璧无瑕、冰魂雪魄般高尚的人。其实,平淡才是生活的本质,也是自然的生活态度。拥有它,人们有足够的自信投身生活,有足够的勇气去驾驭未来。

“德为人本色,手生精气神。笔彩寻高境,画中释人生。”王建成把这四句话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座右铭,不断地鞭策自己前行。所以,欣赏他的画仿佛在读他的文章。而他对爱的诠释不仅体现在画面上,更表现在行动中。仅2008年他参与并组织策划的为汶川灾区义展、义画活动就达四次之多,其中一次他号召146名画家积极参加中华慈善总会的大型抗震救灾活动,当场卖画募捐到二千三百多万元;在北京奥运会来临之际,他和其他书画家在国家体育总局现场创作四幅作品被国家游泳队、女足和体操队收藏;而他两次应邀光临中国航天指挥中心慰问神五、神七凯旋,以《明天会更好》为题材创作的三幅力作都已成为中国航天珍藏品。当有些人提醒他公益慈善活动的作品没必要那么认真时,他非常耿直地说:“作画如作人,要送就送最好的,要把最好的作品奉献给社会,这样虽然没有经济效益,但我通过作品传播爱心、倡导和谐,让人们在画中得到愉悦,这是花钱也买不来的快乐。”

多年来王建成就是这样,用自己手中的笔默默地诠释着人生的艺术。由于他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的魅力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位民族画家的气节,因此他的作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书画爱好者的青睐。他曾经先后被应邀在日本、法国、美国等七个国家举办个人画展,受到广泛赞誉和好评。其作品不仅荣获过海峡两岸书画作品创意奖、中国青年书画大赛一等奖等诸多殊荣,而且还获得联合国以“绿色和平”为主题的书画大展优秀作品奖。现如今,王建成的作品多次被选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首脑,其事略已被收入《世界名人录》和《中国艺术家名录》。

王建成的绘画艺术在自然和心灵中找到了自己的支点,他人生的风景也如一幅沉静的水墨丹青,在时间深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