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说的是许多家庭自己动手制作食物的乐趣。时下地沟油、问题油问题频频发生,在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家庭食材的DIY迅速流行。自榨油也在市场中悄然兴起,买个小型智能榨油机,倒入葵花籽、花生等油料作物,按下智能键,一会儿功夫一瓶新鲜食用油就榨好了。这种没有任何添加剂,纯天然的油是否一定安全呢?自己在家榨油是否存在健康隐患呢?
自榨油备受吹捧且成本不低
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大型家电市场,榨油机的种类多样,销售得也不错。“本机有冷榨和热榨两种功能,将花生、核桃、芝麻等植物油料直接放入机内,即可出油,采用智能电脑控温系统,出油率高达60%以上,省时省电。”销售家用榨油机的售货员告诉记者:“现在地沟油、问题油事件频出,不少人都是因为家里有孕妇、孩子,想喝上自己榨的放心油特地来选购的。”
随后,记者在某著名电商网站上搜索发现,家庭榨油机在网上的销售异常火爆。榨油机的品牌多达几十种,售价格基本在 1000—3000 元之间,其中卖得最好的一款榨油机月销量能达到近2000台,历史好评达4000多条。不少榨油机的商品介绍都写道:“本产品是智能全自动冷热双模式榨油机,把原料倒进榨油机,不添加任何添加剂,采用物理挤压榨压法。除了芝麻、花生,还可以榨菜籽、亚麻籽、核桃、橄榄等多个种类的油,出油率也各不相同。假如您是五口之家,每天要吃5两油,一年要吃掉180斤油,而自榨油成本是超市出售瓶装油的一半,一年就能节省2000元,大半年就能挣回一台榨油机,超划算!为了家人的健康、为了宝宝的健康,请亲自己动手榨油吧!”
由于消费者可以亲手购买榨油的原料,亲自监督加工环节,亲眼看到榨油机榨出的油,吃的放心,而且外面使用的油存在的问题太多,所以榨油机也得到许多市民的青睐。很多商家鼓吹,自己在家榨油成本是超市买桶装油的一半,可是实际上,自己在家榨油并不像商家鼓吹的那样便宜。以豆油为例,每1斤的大豆出油率仅为10%左右,每公斤的大豆价格在6元左右,如此算下来,自己在家榨0.5公斤的油至少得花30元左右。这样的价格相比于市场上销售的每1斤豆油10多元的价格来说,实在是贵了不少。花生每斤大概可榨4两油左右。目前花生的价格每斤4元,要榨1斤油至少需要2.5斤花生,成本在10元左右。不考虑榨油机器成本、电费等等,和超市中1斤装的花生油价格也在10多元左右价格差不多。
自榨油安全隐患多
对于消费者对自榨油的热衷,商家的大力吹捧,有关专家却提出质疑:缺乏现代化工艺的自榨油,隐患不少。
原料选择难检验。有人认为,自榨油的方式为纯物理方式,只是把原料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杜绝了安全问题。但实际上,食用油安全与否,不光是压榨工艺,原材料选择也很重要。如果在家使用大豆、花生等油料榨油,材料在储存过程中内部容易产生霉素,可能导致含有致癌物黄曲霉素,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大豆、花生是否霉变不能单从肉眼观察,有的外表正常,但里面已经腐烂。而且对食物的农药残留、霉变、是否为转基因产品和重金属是否超标等问题,几乎是不能靠肉眼识别的,如果用这类问题油材榨出的油,食用后是有致癌风险的。而正规厂商生产食用油前,会进行细菌是否超标、微生物情况等方面的物理和化学指标检测,从而确保原料的安全。
杂质多且不易保存。正规榨油厂有严格的生产卫生环境要求,还要对粗油进行精炼,除去杂质,进行脱色、除味、精炼后才能销售,油稳定性更好。自榨油是没经过精炼加工的初级油,又称为毛油或粗油,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肪酸酯的混合物,同时也含有非甘油脂物质,统称“杂质”。原油中杂质多样,通常含有水分、机械杂质、磷脂、蛋白质、糖类、游离脂肪酸、色素、烃类、微量金属化合物,同时还可能含有因环境污染而带来的砷、汞、残留农药等,这样的油脂可能给人类的健康埋下隐患,是不宜食用的。
而且,油脂中杂质越多,在烹调过程中也更容易产生有害物质。油烧到一定温度都会冒烟。冒出的烟中含有一种物质叫做丙烯醛,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油开始冒烟的温度叫做“烟点”。烟点与油的种类有关,比如葵花籽粗油的烟点不到110℃,而芝麻粗油则接近180℃。同种类油的烟点又跟其中的杂质密切相关,大豆和花生粗油的烟点在160℃左右,而精炼之后能够达到230℃以上。
同时,家庭榨油的环境不如工厂榨油,没有良好的储存环境。如果储存方法不当,油就容易被氧化,酸价过高的油会破坏人体酸碱平衡,影响消化系统。
有害物质无法彻底祛除。油的提炼主要有压榨和浸出两种基本工艺,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大部分食用油必须经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流程,变成“精炼油”。以前有市民以为,食用油容易含有苯并芘、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黄曲霉素是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I类致癌物质,非常耐热,紫外线也只能少量破坏。其主要危害人类的肝脏,长期接受低剂量易导致肝癌,大量摄入会造成死亡。而油中出现这些物质,有几个原因,比如油料在柏油地面晾晒过程中由汽车尾气带入、在压榨的时候蒸炒温度过高等。其实,这并不可怕,食用油现代化加工过程中的后续精炼工艺有一道脱色程序,通过添加活性炭吸附的方法,可以除掉这些有害物质。而自家榨油没有经过精炼,苯并芘、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无法彻底去除。
如何健康吃“油”
平时做菜最好选择植物油,包括花生油、玉米油、豆油、菜籽油、橄榄油等,尽量少吃动物油。因为动物油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长期食用会加速人体器官衰老、促进血管硬化,从而引发冠心病、高血压等在内的多种疾病。而植物油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进入人体后变成二十二碳脂肪酸,是前列腺素合成的主要原料。而前列腺素除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外,还能防止血液凝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不过植物油虽然比动物油要健康,但是也同样不能多吃。植物油里的脂肪含量与动物油、肥肉里的基本相同。长期过多地摄入植物油,同样会导致肥胖、高血脂等慢性代谢紊乱疾病,还会影响体内各类脂肪酸之间的平衡。
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者都是人体正常需要的脂肪酸,其数量和比例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有利于健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选择食用油,如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者可以选择橄榄油、菜籽油等植物油,而偏瘦型的或者素食者不妨选择吃些动物油,但要注意量的把握。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个成年人一天摄入的食用油量应在25克左右。保持这个量,一方面不会有过多的脂肪摄入,另一方面保证了人体对脂肪酸的基本需求。肥胖和三高患者应该再适当地减少一些,但也不能少于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