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月亮与桥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6-16 11:13:28 浏览:580
字体:
分享到:

月亮挂在高高的天际,清冷的月光在暗夜成为很多外乡人的愁绪。桥匍匐于大地,对于纵向的流水来说,桥永远是横着的,流水在中国的文化中是一种阴柔符号,因而桥就始终和阴柔分不开了。

月亮和桥本来没有什么关系,但因为一句月光如水的比喻,使月亮自然而然成为了桥的同党。在中国的文化中,月亮也属于阴柔的象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总让人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愁绪和潮湿。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句诗将月与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曾经在扬州的暗夜漫步,也曾经在桥头驻足仰望当空的圆月。月光如水,清澈的让我可以看到自己的内心像一朵莲花在瘦西湖的水面悄然绽放。月光轻轻告诉我,不要着急,就在桥边静静地等待吧,你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我不是唯心主义者,但我相信了月光,相信了扬州的桥,相信了“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于是,在春天的月光下,在五亭桥边,在淡淡的琼花香中,我开始了等待,开始了与桥和时光的默默对话。

月光是轻柔的,让风有了一股浪漫的味道,它来自遥远的太空,充满了神秘,也充满了期待。桥是坚实的,让流水安静,让人的内心安稳,它是石头的骨架或是木质的腰身都无所谓,此时这座桥稳稳地撑起了一个寻觅的生命。

那一夜如何度过已经记不清了,留在意识中的只有恬静的月光和守望的桥。这也成为后来我对月亮和桥有一种特殊情感的重要原因。

月亮连接着内心,是精神的自我抚慰剂。而桥则是大地上的一段偈语,既通向内心也展示着造桥者的精神世界。古代的桥,以拱形为主,像大地隆起的脊背,对于行商坐贾和游客而言都具有美学的意义;现代的桥,形状千奇百怪,但差不多中心都是可以通车的坦途,它的美学意义在于设计者的匠心。

在临近中秋的一个夜晚,我看到了一座美学意义的桥,它与月亮贴的那么近,仿佛是为月亮而生的一座桥,而不是因为水。在那座桥上,我看到了月光一样的柔性线条,也看到了月光一样的美丽女子,她们与桥和谐的存在着,仿佛与生俱来。

这是一组照片带给我的感受。摄影者以自己独到的视角看到了这座桥的美,然后把它和月亮和美女一起呈现在画面中。它让我想起了人生中的扬州,想起了异乡的一个月亮、一座桥,想起了那个春天的午夜,一个人在桥边魂游八极,与天地、与灵魂自由对话。那是一种生命深处的歌唱,将自然万物和一个人的内心紧紧相通。

不管摄影者按下快门的一刻作何感想,我被画面中的桥和月亮深深感动了,以致我在这种美中找到了过去的时光,找到了曾经的自己。

此时,不需要了解这座桥的名字,也不需要知晓它的位置。这幅照片给我的,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