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户外运动,探洞与攀岩、攀冰、速降及溪降一样,从登山运动逐渐发展而来,是深海潜水、漂流运动、登山运动和洞穴潜水之外的第5种风险性技术运动。
在山城重庆,就活跃着一支较有知名度的洞穴探险队,23名探洞队员中有男有女,均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兴趣爱好者。正因为不是职业,所以才更专业,他们个个身手不凡,装备精良。队长杨志就是这支洞穴探险队的创始人,有着14年的户外探险经验和10年的探洞实战经历,被称为探洞奇人,堪称业余探洞家和教主。
除了对考古探测发挥重大作用之外,洞穴探险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意义和价值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真实经历和幕后故事,借此揭开神秘而又惊险的地下穿行“探洞”之旅。
洞穴探险,深不可测
杨志在北京中关村工作时,对洞穴探险一无所知。他来自安徽,大学里学的是计算机,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进入IT业。1997年,他只身来到重庆,至今经营着一家电脑公司,涉足工程和培训业。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他都不是一个善谈的人,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很难让人相信他就是有着如此高风险的兴趣爱好。
初到重庆的日子里,杨志很自然地关注起这座新直辖市。一天,杨志在网上漫无目的地浏览网站,突然有一个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本地网站跃入眼帘,以为户外运动就是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深入了解才知道户外运动项目何其多,一个比一个新鲜刺激。
杨志抱着试一试心态,注册成为网站会员,与更多的人进行网上互动交流。那时,国内洞穴探险刚刚起步,虽然重庆的洞穴资源极为丰富,但最早进行洞穴探险的却是外国人。不久,他接到通知,邀请他参加户外运动的免费培训活动。
第一次培训课上,主讲是个美国人。培训教材的内容更是让杨志感到惊悚不安,第一次接触户外运动就是洞穴探险的项目。因为,众多洞穴潜藏于地下深处,常年被黑暗笼罩,深不可测,环境极其复杂。按他的话说:“洞穴就像一部百科全书,包含地理、动物学、植物学、力学等诸多知识,洞穴探险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极限运动。”
起初,培训活动里的成员聚在一起,主要是学习国外的探洞经验,分析研究各种洞穴。尤其在亲身实践的培训中,反复模拟场景,用洞穴伦理指导行为。重庆号称山城,洞穴自然就多,为他们现场实践提供了天然的圣地。
这时,杨志对探洞非常着迷,每天研究国外的探洞网站,疯狂的研究探洞里用到的绳索技术,专心致志地玩探洞。经过3年的集训和实践,他几乎花光了1万多元的储蓄,才逐步完善了探险器材和装备。
直到2003年,杨志在志同道合的朋友支持下,创立了重庆最早的洞穴探险队,相同的志趣让他们成为队友,向一个个隐藏在地下的未知洞穴进发了,在黑暗的世界里,开始一场接一场地在地下穿行之旅。
中国户外运动奥斯卡奖———犀牛奖
探洞之旅,先行的勇者
由于洞穴探险极具危险,很多人觉得他们是疯子。有一次,杨志和队员们受邀探秘一个深约300米的洞穴“候家大天坑”。他们从重庆出发,历时10多个钟头颠簸后,才抵达海拔1411米的大天坑旁。大雪纷飞,队友们冻得直哆嗦,杨志却不由分说地先行下洞、布绳。
然而,就在本次探洞任务完成后,灾难却向他们一步步逼近。一名负责收绳的随行队友本以为可以圆满返回洞口,但在距离洞口100多米处,一块石头突然从岩壁上滑落下来,砸在他的身上。这时,他整个人已悬挂在半空中,伤势不明。
洞口处,几名队员合力把绳索往上拉,展开协助营救。奋战了几个小时,受伤队友才终于到达洞口,所有参与营救的队员都已累瘫在雪地上。送往医院检查,受伤队友断了四根肋骨。这一次营救被圈内人士认为是“一个奇迹”。
最让杨志感到自豪的一次探洞经历,依然是他与7名队员奇迹般地在洞穴中生存了8天7夜的“万丈坑”探测。要知道,普通人在黑暗的空间里,哪怕只呆上一天便会精神崩溃。
“万丈坑”是个竖井式洞穴,处于两峰相对的峡谷中,洞口巨大而幽深,坑洞深不可测。2007年12月1日,第1次探测深度150米;2007年12月14日,第2次探测深度320米;2008年3月27日,第3次探测深度654米,均未能到达洞穴底部。也就是说,前3次的探洞探测历时两年,均告失败。
2009年2月28日,杨志率领7名队员总结失败原因后,再次向“万丈坑”发起挑战。他们将队伍分成了3组,分别负责探测、运输和后勤等任务。到达洞口,依旧是队长杨志先行下洞布绳,随后,新老队员依次下降。
基于前3次探洞的失败经历,第一组负责探测的队员对地形已有了熟知度,很快到达距地面垂直深度320米的1#营地。随后,第2组负责运输的队员也抵达并驻扎在1#营地。
此后,杨志及其7名队员经过3天的奋战,才到达上一年第3次探测的深度654米处。再下降,队员们将面临全新挑战和未知风险,洞道更加险象环生,一不小心便会被窄缝卡住,稍不留神也有可能直接坠落。与此同时,通过头灯可以看见,各种形态的石花石柱,形成了一片石柱森林,深深吸引住队员们,使得每个人都如同坠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这时,在队长杨志的建议下,为省电,大家都关掉了头灯,整个队伍陷入无限的黑暗之中。然而,危险突然发生,一名女队员被头顶上的落石砸中左臂肩膀,整个人吊在绳上,在空中失去平衡,不停地摆荡。还好有惊无险,她坚持下降,多花费1个小时,继续在竖洞间穿行。
接下来,左肩被砸伤的女队员依然霉运缠身,由于她无法在光滑岩壁上找到支撑点,不小心掉入下方水潭。幸运的是,水潭不深,所有队员顺势趟过水潭,攀过约50米长的狭缝,再下降7米,终于抵达841米深度的地方,成功到达洞底。
至此,他们已在洞中奋战了4天。借助最后力量,他们在做好记录等完成任务后,又强拖身体回到530米处的2#营地,并驻扎下来休整。他们实在是太累了,完全置身于漆黑洞中,这一睡就是20多个小时。醒来时,已是3月4日,入洞第5天。至入洞第6天时,很多队员的身体承受力已经达到极限。3月7日22点45分,所有队员全部安全返回到洞口,探洞任务宣告成功。
回到重庆,队员们记录着此次疯狂的8天7夜时发现,此前中国竖井深度排列前5位的洞穴,均由外国队员参与或作为主力探底成功,而此次完成的“万丈坑”探险,才是第1次由中国人独立完成,所有图片、测量数据等所有权属于中国人,一举打破中国探险队的最深记录,是一次创造历史的壮举。
截至2014年初,在过去10年间,杨志带领洞穴探险队已探险了1000多个洞穴,在地下穿行里程超过300千米,创中国人探洞最深纪录。两年后,重庆洞穴探险队也因此获得中国户外运动金犀牛奖。
不久前,年近不惑的杨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初,当得知探洞项目大都是外国人完成的时,我就感到非常不服气。的确,别人上‘天堂’,我们下‘地狱’,多年来在黑暗环境下进行极限运动,无面具、无喝彩、无国界,所有爱好者并参与探洞项目的先行勇者,有的只是对未知世界的强烈渴望,以及一人沉静下来内心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