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中国林业产业 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引领者
中国林业产业 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引领者
作者:耿国彪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24 14:48:24 浏览:517
字体:
分享到:

11月1日到4日,第12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如期举行,人们通过10万余种展品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已是连续6年带队参展的景宁县民宗局负责人雷依林说,森博会常办常新,从单纯的农林产品展销,到生态文明理念的推广,再到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越来越契合本届展会“合理利用林草资源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主题。雷依林的话道出了许多森博会参与者的感受。

 
 

俄罗斯人修金海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商品进口公司,专营俄罗斯、中亚等地的全麦面包、传统饼干等特色食品。义乌这一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名声他早有耳闻,今年,在参加上海进博会前夕,他专门赶到义乌参加森博会,就是为了追逐更广阔的市场。

在修金海所处的“一带一路”主题展区,共设展位391个,吸引了伊朗、阿富汗、俄罗斯、拉脱维亚、白俄罗斯、加拿大等“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参展,展位比上届增长了74.3%,集中展示进口竹木日用品、工艺品、家居用品、红酒、水果等特色产品。充分发挥义乌“一带一路”平台优势和展会资源整合能力,帮助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林产品企业和代理商开拓国内外市场。

台湾商人周伯科已经连续7年参加森博会,通过技术革新,他将台南传统手工关公面进行商品化生产,既保留了传统小吃的地道美味,又迎合了现代人简单速食的饮食习惯,使得关公面远销加拿大、美国、巴基斯坦等国,每月都要发出一两万盒产品。3年前他开始在大陆设立办事处,这两年干脆在义乌开设了工厂。周伯科说,每年的森博会都能看到许多农产品经过技术、创意、设计的赋能,“点绿成金”,背靠大市场更是让这些原本藏在深闺的生态产品能够被世界消费者所认识。

围绕绿色发展、谋求绿色合作、打响绿色品牌,是森博会始终高举的大旗。周伯科所在的台湾农林精品展已连续10年开办。10年间,累计有1799家台湾农林企业参展、展位总数超4000个,已成为森博会的一张“名特优”名片。在本届台湾农林精品展上,共有2000余种台湾特色农林精品集中亮相,台北市商会、南投县政府、苗栗县农会、员林市农会等多个县市农会、协会组团参会参展。

“作为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森博会历届展会后续效应明显,展会黏度高。今年的参展企业中,有350余家国内农林产品企业连续5年参展、27家企业每年都来。”义乌市副市长喻新贵介绍,通过展会平台,帮助企业拓宽国内销路、打开国际市场。

义乌森博会是全国林业产业发展的浓缩版。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了国家得绿、林农得富,是我国林草事业亮丽成绩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2018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7.6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8.3%左右。10年前,这个占比为4.6%。在新兴经济风起云涌的时代,林业产业在全国GDP的占比能逐年增加,数值让人兴奋。而在数值的背后,林业产业的价值更在于因其蓬勃发展而为重大生态工程、林业改革以及精准脱贫提供的动力和支撑。中国林业产业正加快实现发展模式由资源主导型向自主创新型、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产业升级由分散扩张向龙头引领转变。

 

迅猛发展的林业产业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是绿色的宝库。林业既是重要的公益事业,也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发展经济和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林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推动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精准脱贫做出了重要贡献。

林业产业是规模最大的绿色经济体,发展林业产业既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也是共建全球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

我国林业产业的总产值在1978年为179.6亿元,2018年为7.63万亿元,40年实现400倍的增长。在林业产业发展初期,木材采伐是林业的重要支柱,2002年,我国林业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63:32:5。经过多年来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的转变和优化,到2018年,我国林业产业一二三产业的结构调整为32:46:22。超过万亿元的林业支柱产业有3个,分别是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制造业、以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2018年这三大产业的产值分别为14492亿元、12816亿元和13044亿元,森林旅游产值首次超过木材加工。近几年,以森林旅游、森林体验、森林康养等为代表的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增速最快,2018年增速达15.38%,全年林业旅游和休闲人数达到36.6亿人次。2018年,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600亿美元,林业主要产业带动就业近6000万人。

 
林下经济
 

近年来,林业产业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实现突破进展。到2018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的省份有9个,其中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超过8000亿元,独占鳌头。

中国林业产业引领世界。我国竹材、人造板、地板、木门、家具、松香以及经济林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世界林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2018年,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连续8年超过10亿吨,全国各类经济林产品产量达到1.81亿吨。其中木本粮油增长较快,油茶籽产量263万吨,全球90%以上的油茶籽产自中国。油茶种植面积达到6405万亩,年产值达1024亿元。我国是竹子大国,是全球最大的竹产品出口国,竹产业加工利用技术全世界领先,2018年竹产业年产值2456亿元。时隔20年重返中国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举办,这是我国花卉园艺产业蓬勃发展的见证。目前我国有5万家花卉企业、4162个花卉市场、523万人从事这项美丽事业。

林业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林业生态建设。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生态工程区,经济林面积达667万公顷,约1500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了稳定脱贫,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已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

林业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充分表明,林业产业是极具发展前景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富民产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力证明

 

林业产业是涉及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复合产业群体,具有基础性、多样性、生态性、战略性。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林业产业逐步从以木材采伐为主向绿色生态产业转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并驾齐驱,已成为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林业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林业产业为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国60%以上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山区林区。这些地区最突出的优势是生态,最富集的资源是林业资源,最适合的产业是林业产业。林业产业是这些地区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

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安吉人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保护好、培育好、利用好绿水青山,大力发展竹产业、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安吉的“颜值”越来越高,安吉人的钱包越来越鼓,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准备采收的杉木林下灵芝
 

在义乌森博会安吉竹业展馆,“一根翠竹撑起百亿产业”的标语格外醒目。展馆内,竹制家具、竹制工艺品、竹叶酒等各类产品应有尽有,更有两家企业瞄准欧美“以竹代塑”的环保新趋势,推出牙刷、杯子等多种竹制日用品。今年当地政府部门更是将所有展位让位于企业,参展企业数翻了一番,谈及原因,带队的安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伟星表示:“义乌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背靠大市场,企业参展热情高涨,我们希望通过义乌把安吉优质的竹产品、竹文化推广到全世界。”

在汶川展台,羌族姑娘代莉拿着刺绣颈枕热情地向采购商介绍道:“这款以甜樱桃籽作为填充物的颈枕,月销超2000个,甚至受到印度、日本、泰国等地客户的欢迎。”

代莉来自四川省汶川县,甜樱桃是当地的特色水果,代莉和她的团队将甜樱桃籽回收再加工后制成颈枕,使一粒废弃的种子产生了“无中生有”的经济价值。代莉自豪地介绍:“枕罩上精美的刺绣由当地妇女使用非遗工艺羌绣手工缝制,不仅带动就业,颈枕的价格也随之翻了几番。”

汶川县是义乌市东西部协作的对口援建城市,此次该县集中展出了羌绣、花椒、木耳、白酒等40多种当地名特优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吸引众多采购商和市民竞相选购。代莉所在的浙江省结对地区森林产品展区,则集合了浙江省对口帮扶的4个省80个县(市、区)以及对口支援的3省(区)13个结对县的农林精品。

景宁畲谷家庭农场所在的畲乡林产品展区以“红+绿+畲”为主题特装布展,集中展示畲族特色农林产品及民俗产品的同时,向中外客商推介展示畲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清新自然的生态。此外,丽水市莲都区今年首次通过森博会平台呈现义乌—莲都山海协作成果,帮助企业拓展贸易渠道,继续深化义乌、莲都两地展贸合作发展。

塞罕坝林场、原山林场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在大力培育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将荒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成为国有林场践行“两山”理念的典范。

广西是营造速生丰产林基地的理想省区,有发展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的巨大优势。目前,广西森林面积达2.23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2.37%,2018年,广西以约占全国5%的林地,生产出3175万立方米木材,超过全国产量的45%,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2018年广西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5628亿元;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超过5300万亩,惠及林农1500多万人。

森林旅游
 

“库布其生态产业服务模式”以“三层饼”市场化方式,破解“沙漠怎么绿,钱从哪里来,利从哪里得,如何可持续”的世界性难题。“三层饼”聚合八方治沙大军,不但让荒漠变成绿洲,更创造了上千亿元的沙产业。

河北张家口发挥本土果树杏扁(甜仁杏)原产地优势,大力发展仁用杏产业。繁茂苍翠的杏树林不但让林农增收致富,还充分发挥防风固沙功效,为2022年“绿色冬奥”保驾护航。目前,张家口全市杏扁产业产值7.84亿元,产区农民人均增收400多元。

林业产业分布于广大乡村,点多面广,适合农民就近就业,是乡村产业兴旺的首选。发展林业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福建武平云礤村生态环境良好,却一度因为经济落后成为“光棍村”。开办森林人家以来,农户年纯收入超过20万元,光棍村变成了家家幸福美满的小康村。

 

产业集约化再出发

 

生态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为林业产业发展筑牢了资源基础。全国林地、草地和湿地共100多亿亩,占国土面积70%以上,野生高等植物3万多种、木本植物8000多种。总量丰厚且不断增长的林业资源,为发展林业产业打足了底气。

告别零敲碎打、粗放经营,踏上集约化、规模化、融合化之路,中国林业产业得到了质的跃升。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400多家,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50个,全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林业产业集群。

“2018年产量两万斤,收入13万元,苹果单个售价在5元到50元之间”,这是陕西省延安市富县羊泉镇鹿首村果农杨昌元账本上的记录。20年前,杨昌元做梦也没想到,黄沙弥漫、满目苍凉的家乡如今山川秀美、林茂粮丰。更没想到自己能拥有一片果园,每年有十几万元的收入。

因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延安山川巨变,一片片苹果园成为黄土高原上一道道清新的风景线。2018年,延安全市苹果种植380万亩,产量289万吨,种植面积约占全世界苹果面积的1/20,农民经营性收入的一半来自苹果。

11月上旬,新疆林果又一次跨越千里集中亮相在广州。连续10年、每年在广州举办的新疆林果产品博览会,成为广州市民每年期待的“甜蜜之约”。

南方人钟爱的新疆林果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而逐步发展壮大。目前,新疆林果种植面积达2167.74万亩,约占全国林果总面积的13%。三北工程已初步在黄土高原、新疆绿洲、燕山山地建成了三大特色林果产业带,特色林果业、森林旅游经济等对群众稳定脱贫贡献率达到27%,1500万人依靠林果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林业重大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发展相得益彰。工程区建成一座座绿水青山,工程区群众也获得了“金山银山”。

过去砍树,卖木材;现在看树,卖风景。林区发展从“独木经济”转变为“百花齐放”。

林果产业

 

在小兴安岭伊春森工,森林旅游已经成为第一大引擎产业。伊春从单一的森林观光起步,逐步形成为以生态旅游、避暑度假、康体养生、民宿研学为代表的旅游产业体系,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连续3年保持20%以上的双增长。

进入11月下旬,几场雪之后,“冰雪之冠”黑龙江又热闹了起来。大海林林业局“中国雪乡”的招牌蘑菇雪造型已经非常完美,柴河林业局“中国雪村”的冰雪爬犁拉了一拨又一拨客人,亚布力滑雪场进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黑龙江森工在国有林区改革后,依托大森林、大冰雪、大湿地等生态资源,多业态的生态旅游产业风生水起。

生物质材料替代金属等传统材料,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大势所趋。应用竹缠绕技术生产的竹缠绕复合材料,可用于制造压力管道、管廊、大型储罐等产品,具有耐压、耐腐蚀、保温、抗冻、抗震、抗沉降、可降解等特点,比钢材、水泥、塑料更环保,价格也更低廉,在城市建设中受到国内国际的特别关注。高性能木(竹)质重组材制造技术,以速生林木材、竹材、灌木等为主要原料,开发出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和新型重组木两大系列产品,具有性能可控、规格可调、结构可设计、环保性强等特点,已在全国12省区大规模推广。

发展生物质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利用杏壳、木屑、枝丫材、秸秆等生物质,通过在高温、缺氧的条件下热解气化形成可燃气、生物质炭、生物质提取液,并产生多种产品,实现了农林废弃物的华丽转身、变废为宝。

绿色价值无穷尽,林业提取物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元宝枫中提取的神经酸,能促进人体神经纤维修复和神经细胞再生,对预防老年痴呆、脑瘫等具有重要作用。红豆杉中提取的紫杉醇,作为广谱抗癌原料药效果好、副作用小,紫杉醇抗肿瘤制剂目前已在100多个国家上市销售。杜仲的果、叶、皮、根中提取的杜仲胶,可用作橡胶高弹性材料、低温可塑性材料及热弹性材料。1吨杜仲橡胶生产的轮胎可减少70吨汽油消耗,是开发飞机、汽车轮胎的最佳材料。

 
新疆和硕县葡萄基地  张和平 摄

 

“互联网+”与林业产业深度融合是信息时代智慧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各地积极推进林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交易诚信体系、产品认证和质量追溯体系及标准体系建设,林产品电子商务在中国电商领域独树一帜,形成了小产品大市场的电商发展新业态。

阿里巴巴公司与各地政府及林业部门密切合作,电商平台成为林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拓宽了林产品市场空间,帮助林农实现产销无缝对接,光山的山茶油、汪清的黑木耳、清河的沙棘、阿克苏的苹果……通过电商平台的穿针引线,飞速跨越千山万水,源源不断进入千家万户。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美、食品更健康、用品更环保,14亿人的需求蕴含巨大拉动力,必将带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随着“三去一降一补”步伐的加快,林业将获得更多投资、受到更大支持,必将为林业产业发展打开更大空间、增添更多活力。

到2025年,林业总产值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0%以上,主要经济林产品产量达2.5亿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2400亿美元,林业旅游、康养与休闲产业接待规模达50亿人次,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到25 : 48 : 27。到2035年,我国迈入林草产业强国行列。

 
森林太极
 

一场绿色发展的洪流正改变着林草产业的结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路上,务林人的身影越来越清晰。在一幅生态美、百姓富的生动画卷里,涌动的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

                                                                                                耿国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