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声音雕塑 汇成一种城市慢生活
声音雕塑 汇成一种城市慢生活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6-08 11:55:45 浏览:412
字体:
分享到:

在城市生活中,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接不完的电话、听不尽的抱怨,面对老板的催逼,实在压抑透顶,压力山大。终于从职场和俗务中静身而出,关掉电脑和手机,捧起自己喜欢的书阅读时,陡然感觉没有兴致。这种繁忙、纷乱而又孤寂的状态和日子,则以负能量积压于心,影响城市人的身心健康。别急,多年来在城市中,同样活跃着这样或那样的朗读会及互动方式能打动你,成为很多人缓解压力和排解孤寂的生活平台。

茶馆、餐厅、草地、剧院、咖啡厅甚至婚礼现场、书画展览、自家客厅等各种场地,没有固定的地点。在山城重庆,他们自称是游吟者或朗读者,既有大小学生、公司职员、公务员,也有私企老板、外企高管和专业的广播电视主持人,每有空闲时间,总要慢悠悠地聚到一起,对着彼此深情地吟诗、念剧、诵文,通过现场吟诗朗读的公益活动形式,让自身从繁忙事务当中解放出来,得到休憩和放松,带动更多人回归传统为工作解压,倾听美好声音为生活添香,做城市里的朗读者。他们有着共同的团队名称:“醇·色”声音雕塑艺术工作室。

朗读者,用声音点亮生命之光

麦恬,女,重庆播音界资深人士和文艺朗读爱好者,是“醇·色声音雕塑”发起人之一,34名团队成员均是因为她而聚集一起,进行专业指导、组织和定期活动、在各种活动现场做公益献声。

麦恬并非播音专业出身,最初只是个中专毕业生,学的是园林专业,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印刷厂里糊信封,再由信封工调到负责印刷的岗位,一干就是好几年。

那几年,麦恬唯一的业余爱好就是喜欢播音朗读,后转行至重庆音乐台等广播电台工作,用声音传递文字之美时,也从一名普通的播音员做起,仅用4年的时间,就获得了全国第四届金话筒的金奖提名,7年后拿到了国家一级导演的正高职称。多年间,她不忘边工作,边参加自学考试,自费前往北京研习完研究生课程。

麦恬热爱播音工作,觉得自己除了工作之外,没别的什么爱好。如今,由于职业转变,她居于幕后,再次成为文艺朗读爱好者,却惊喜地发现,终于可以把朗读当作业余爱好了。

麦恬觉得,她在电台工作时,是电波传递声音,人隐藏在电波之后,而今不在播音岗位上了,自己应该电波里走出来,寻找更广阔更多元环境和语境下的表达和知音,该多好!

2013年5月中旬,麦恬等人先期进行精心组织和编排,在重庆某剧院音乐厅,发起并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今中外经典文学及本城作家优秀文学作品朗读会,朗读会题目就叫“醇·色”,寓意就是能够让朗读成为看得见的声音、听得见的色彩,用声音点亮生命之光。

是日,上、下午各举办一场,每场3个小时,受邀前来聆听的500多名嘉宾既有她的家人和朋友,也有不少文化界人士。台上朗读者有自己的前同事,也有专程从外地赶来的同学和学生。朗读会后,不仅赢得与会人员的好评,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聆听过的人纷纷表示:“城市生活压力大,能够让自己慢下来、停下来、坐下来聆听久违了的声音之美和文字之美,直指人的内心。”

 

慢下来,做城市里的朗读者

故事里说,在美国有一位图书馆员兼单身父亲吉姆·布洛泽纳。他每天晚上在女儿入睡之前,都要朗读名人名作或经典故事给女儿听,一年365天从不间断,直到女儿考上了大学,远离自己和家乡。布洛泽纳告诫任何一个他所认识的人:“读书能让你认识历代的聪明人,得到更好的工作,并且更长寿。”

作为朗读者,王杰铎的本职工作是计算机技术专业,也是加入醇·色声音雕塑艺术工作室的最早成员,他非常有感触地表示:“城市生活本就很压抑,总是在为赚钱、升职而忙碌奔波,如果把压抑情绪带回家,便会影响到家庭里的生活,而朗读恰能表达宣泄,与运动能宣泄情绪、喝酒能暂时忘掉苦恼一样,倒不如让自己慢下一步来,多看几朵花,通过语言艺术朗读优美文字,去体味生活,会更文雅、健康。”

何止在重庆,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吟诗、唸剧、诵文也已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公益活动,尤以声音演绎故事的方式朗读话剧居多。2014年4月23日,正值英国喜剧大师威廉·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之际,各城市的朗读组织和团队早早做准备,举办了一场又一场朗读剧公益活动。而有的朗读团队成员不一定懂得朗读技巧,但会经常参与活动,倾听别人朗读的声音雕塑艺术,也能让自己的精神得到放松。

重庆“醇·色声音雕塑”发起人麦恬是曾经的业内人士,她同样表示:“虽然朗读话剧没有完整的舞台背景,但可以通过精彩的人物对白进行重新演绎,呈现故事,因此对声光电的要求不算高,推广起来相对会容易些。重要的是,每一场就能看到五、六部剧,听到的内容更丰富。”

比如:2013年8月8日,国内首部盲人朗读剧《塞纳河少女的面模》在北京首次公演,剧中所有朗读者均为来自各行各业的视觉障碍人士,并无舞台表演经验。主持人对话剧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后,哪怕观众之前并不了解剧情,看片段或听声音也不会出现理解障碍。

盲人朗读剧《塞纳河少女的面模》在北京首演和加演取得成功,也拉开了全国巡演的序幕,此后在东莞、深圳、武汉、长沙、南昌等城市进行巡演,全部是免费公益演出,除了常人入场之外,每一位进场的盲人听众都会收到一束玫瑰花。

朗读剧导演兼艺术总监梁国庆表示:“排练这部话剧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所有人都付出了努力和汗水,并通过这部朗读话剧向社会传播健康文化。”的确,在快节奏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内心缺少一种充实的东西,即使能够坐下来拿起一本书,也会觉得孤独。而城市的朗读者们以及现场观众或听众,确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和形式,来汇聚城市人追求一种慢格调和雅生活。

2014年5月下旬,由“醇·色”声音雕塑艺术工作室主办的世界经典戏剧片段朗读会,在重庆连演三场,吸引了众多业内外人士参演和聆听。在每场约为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以“声音的力量”为主题,集中朗读演绎《奥赛罗》、《原野》、《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大鼻子情圣》、《关系》和《菊花香》等6部经典戏剧的精彩段落。这些经典话剧,很多人可能观看过,但未必在现场感受过只用声音朗读的话剧。

朗读会,让更多人参与

近几年来,全国各城市成立的朗读者俱乐部、朗读者沙龙等越来越多,重新出现了来自各行各业热爱朗读的人。与人们对于耳福的追求总是孜孜不倦相比,买房购音响,MP3、MP4不断升级换代,满大街都是耳机一族,淹没在物质追求与低级趣味的滚滚洪流之中,做城市的朗读者,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追捧,形成了朗读者群体,经常举办圈子活动和公益演出,参与人数有增无减。他们的朗读作品频繁出现在网络上,点击率相当高。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由麦恬发起的“醇·色”声音雕塑工作室不只是举办大型活动,更多的是小剧本和小剧场会。小型朗读会的特点是,谁想先来就谁先,每人选择朗读一两段诗歌或散文,无需编排表演顺序。

麦恬作为重庆朗读会第一位发起人,带领团队成员为书画展览热场,为集体婚礼献声,还组织有兴趣的人自己写剧本,活动的形式也趋于多种多样,茶馆、餐厅、草地、剧院、咖啡厅甚至自家客厅等都成了他们举办内部朗读会的场地,没有固定的地点。他们在寂静中分享与聆听朗读之美,甚至可以超越国界和语种,重拾诗意的传统朗读生活方式。

麦恬把家里的会客厅取名为“麦恬居”,木质的牌子挂在门楣,也就成了举行小型朗读会的好场所。她首先定下朗读内容,提前发出邀请函,三、五同道好友各自准备喜欢的文学内容,不定期地聚会一次。她家书柜上保存数十盘闲暇时录制的朗读CD,都是她最喜欢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有的音频已发布在网上,供网友们倾听欣赏。

今年以来,在麦恬的带动和影响下,“醇·色”声音雕塑工作室固定成员已发展至34人,而在现场欣赏过他们举办的朗读会达数千人次,几乎每周都有组织朗读活动,网上音频作品的点击量以百万计。目前正在酝酿两场大型公益朗读会,一场是电影对白朗读会,一场是多国语言朗读会,吸引更多朗读爱好者参与。

朗读会,在声音中安放心灵。基于此,麦恬颇为“高大上”地表示:“其实,朗读会并非是人们想像的‘高大上’,我们是想打造一个吸引语言爱好者的公益互动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朗读活动中,走上更大的剧场,可以打造一场各国交流的视听盛宴。我们从未担心没有人前来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