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四个人的胡杨树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6-08 11:24:25 浏览:425
字体:
分享到:

编者按:近日,一个名为“四个人的胡杨树”的展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不是因为胡杨树的题材,而是因为这个题目。四个人的胡杨树是怎样的?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样的艺术形式表达这同一题材?他们的作品间相互有怎样的联系又有怎样的不同?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观看了展览。摄影、油画、国画、版画的四种不同艺术形式,聚焦额济纳胡杨一种植物。他们的视角各有不同,但内心都指向了同一个精神维度,那就是胡杨的时间属性。胡杨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在时间的长河中,胡杨的这样一种特性与人的内心世界有了高度契合,成为一种精神的渴望和象征。我们编发四个人有关胡杨创作的思考,就是要让读者从中找寻到自己内心世界中属于胡杨的一角,让那种时间的坚韧成为人类内心的一种不可摧毁的坚定力量。

 

胡杨是树

文/稀朗

胡杨是树。在中国的大西北,在大漠之中,在孤寂无边的戈壁,几乎没有生命的迹象。缺水、干旱、灼热、酷晒、甚至连鸟儿也不敢问津的地方,而你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你,是一种象征。

胡杨是树。几千万年的繁衍使你练就了忍受荒漠中的干旱、气候的恶劣多变,对盐碱极强的忍耐力。在地下水含盐量很高的沙漠中,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人们赞美你是“沙漠的脊梁”,是生命的卫士,是地球生态的奇迹。

胡杨是树。你屹立在历史的长河边,目睹见证了大自然的幻化与人类的变迁。在你的面前不能有虚伪和欺骗,因为这里一切都来不得半点掩饰和浮华。

胡杨是树。你是路人吗?驻足于此;你是作家吗?无言以对;你是歌手吗?喉咙被哽咽;你是画家吗?此刻拿着手中的笔却无能为力。我们该怎样才能表现出你不屈的精神与生命顽强的毅力。

胡杨是树。在你的面前我仿佛听到了柴科夫斯基的《悲怆》,贝多芬的《英雄》;仿佛看到古罗马的角斗士,十字军东征的战场;看到了成吉思汗的雄兵铁骑,中国军队抵御外强;看到了苏轼的书法大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毛泽东的狂草《沁园春·雪》;看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爱的拥吻,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依恋化蝶。胡杨你是地球上最大的屏幕,演绎着亿万的大千世界。

胡杨是树。人们歌颂你,赞美你。因为你的存在,使懦夫勇敢了起来;因为你的存在,使失落的情感又焕发出了新的希望;因为你的存在,使人们又重整戎装;因为你的存在,自然有了一种特殊的美。

胡杨是树。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胡杨你是一个神话,一种精神,是英雄的比喻,不,你就是英雄。不屈不挠、坚忍挺拔、伟岸刚烈、誓死不朽、浩气凛然、震撼心魄……真不知还有什么词汇可以用来形容你。

胡杨,每一次来到你的身边我都会被你的豪情和悲壮所折服,一次次震憾着我的心灵。在不经意间,早已将我的爱牢牢地拴在了你的身上。是你的精神与魅力,让我魂牵梦绕不忍离去。

故乡的胡杨林

文/岳建华

 

我的祖辈是蒙古族人,他们离开故土的时间大概是满清王朝建立的年代。作为一个蒙古族人,生在京城长在京城,从小到大只知道自己是北京人,老家在内蒙古,看到别人回老家自己似乎感到有些茫然,因为不知道老家的具体地址在哪,所以一辈子没回过自己的老家。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四个人结伴驱车去千里之外的内蒙古额济纳,四个人里有两个蒙古族人,我想我们这回可以回老家看看了。

额济纳已到中蒙边境了,我们是冲着胡杨林来的,虽然早有思想准备,还是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

晚秋的胡杨林色彩斑斓,漫漫的黄沙上裸露着黑色、白色、扭曲的、挺拔的,千奇百怪的树干;斑驳的枝杈上支撑着艳丽的树冠;黄色、红色、绿色,五彩缤纷、形状各异的树叶映照着清澈碧蓝的天空。这鬼斧神工般的形态简直就是一座完美的艺术宫殿,让你强烈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壮观。

在这大漠深处,居延海边是胡杨林的故乡。几千年来的干旱、盐碱、狂风、烈日肆虐着这里的一切物种,造就了这种传奇,它有着比人类还要顽强的生命力!当你面对每一棵胡杨树的时候,它们似乎都在向你诉说着什么。从它层层叠叠干裂的树皮上,从它被飞沙走石撕裂、扭曲的枝杈上,让你感受到它生命中的艰辛和苦难。它们顽强地活着。透过寂静的老树林,看到周边郁郁葱葱层林尽染的新树林,你又会感到它们的希望和未来。

远离城市的喧嚣和雾霾,在西北边陲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在残垣断壁的黑城、在千奇百怪的胡杨林、在居延海的边上,城里人都应该来这里净化一下心灵。因为这里有一种气势、有一种神灵、有一种暗喻、有一种诉说,他们好像在告诉你人应该怎么活着!

胡杨林是我们的故乡,我看到的每一棵树,每一丛骆驼草,每一块石头,都会让我产生无限的遐想。它让我看到几百几千年前人类的印记,让我感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什么金戈铁马、什么滚滚洪流,都会被时间所荡涤,留下了今日的胡杨一片,留下了我们面对沙漠的孤寂。

从故乡的胡杨林回来,眼前总是那种挥之不去的场景——枯树、黄沙、戈壁,这种影像给了我灵感,给了我久已失去的绘画欲望!

走出美院融入了社会,在人海茫茫中似乎忘记了创作的主次,忙碌繁杂的琐事使人木然了。我要感谢胡杨林,是它唤醒了我,促使我不由自主地拿起笔,把看到的一切映在画布上。

人类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无休止的掠夺,贪婪和愚昧使环境越来越恶劣。我们的故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还有多少?

劳动创造了人类,可千万别让劳动毁灭了人类。         

为了子孙、为了未来、让我们都来关注和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吧!

    

          

文/逄小威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树有了喜爱,喜欢看一年四季中不同季节里的树。

春天的北京暖风吹来,垂柳抽出了嫩绿,被微风曼舞于空中,树枝形成片,像薄纱,纤细轻柔,只可惜这个季节似乎过于急促;很快进入了夏季,叶子绿油油,不掺一点芜杂;十月金秋,云高气爽,不同树种的叶子颜色发生了变化,有黄、有绿、有红,染尽了层林,是人们郊游的好时光。一对对情侣牵手、一群群好友结伴、一个个家庭搀扶着老人,呼唤着孩子,尽享于大自然中的美好与惬意;而冬季大地被寒冷裹挟,万木霜天,叶子终于坚持不住,飘飘洒洒,带着不舍落到了树的脚下,一年就这样结束了。

冬季无叶的树木显得孤寂、显得清冷,但不知为什么其实我更喜欢看冬天里的树木,单棵、成组、一片,怎么看都是好看。可能是因为色彩纯净了,可能是因为线条简单了,可能是因为面对严寒它们不屈的样子,可能是寄托了待到来年春风吹它们依然会蓬勃复苏的期待。总之,四季轮回,我更喜欢冬天里树的样子。

很早我就想过以树为主题,拍一个系列,甚至可以选择一棵树,选定一个不变的角度,拍它一年四季的变化。

第一次见到胡杨树是在2012年的深秋。我和稀朗、岳建华、朱世荣几位差不多一起长大的圈里的老朋友,到了内蒙古额济纳。过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胡杨林的画面,还是在张艺谋的电影《英雄》里看到的。此刻展现在眼前成片灰黑色高大的树干,配上金黄色的叶子,经阳光的照射,绚烂、壮观。而距这里几十公里外,我们又看到了一望无边的“怪树林”,这里的胡杨活着的已经不多了,好像远古时期留下来的一片沙场,兵士们有倒有站,似乎还能看出战时厮杀的惨烈。

因为哥儿几个商量着要办个展览,前不久我一个人又去了一次额济纳,再次重返胡杨林。季节未到,树叶没有发芽,此刻不是观赏胡杨的好时候,所以,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林中,只有我一个人扛着沉重的器材,慢慢找寻着入境的画面。我是清晨出发,要在林中拍摄一整天,会准备一瓶矿泉水、一包压缩饼干,但在拍摄中没有饥,没有渴,也只有到了晚上才会感到疲惫不堪,举步艰难,一下子坐下去再无力站起。可第二天还会天未亮起床,带足了胶卷,再进林中,无声地走着、看着、拍着,一个人享受着这份全心的投入与寂寞孤单。

额济纳是干旱的,怪树林地处一片戈壁沙海,无遮无蔽,太阳似火,沙子灼人,成片枯死的胡杨很多早就没有了树皮,裸露出与沙海一色灰白的树干,举目望去,亮得刺眼,天地间苍苍茫茫,视野里没有人烟。一天、两天、三天,当我结束了拍摄,也忘记了连日的疲劳,忘记了不想多花钱而住过的廉价旅馆,坐上了两天才有一趟的火车,返回了北京。

这是我久已期待的对胡杨林的又一次拍摄,这是我孤独一人与胡杨树的再次会晤。

我爱树,爱树一生的成长与变化,也包括死后的不朽。

我要感谢自然的造化:让一切美好静而不言,大气而神奇。

树,是我们的朋友,它生时造来一片绿、遮出一片阴、长出一树果、存住地下水、吐出氧的清新;长成后,它伟岸的树干建了我们的房子,做了我们的家具和各种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它死后,也献出了自己的身躯,供人们烧火、做饭,寒冬取暖。

让我们都来热爱它,都来赞美它,都来保护它,给它一份本应该有的尊严!

我们只是开始

文/朱世荣

一次偶然的自驾游,促成了今天的四人展。

前年,十月金秋时节,我们四人相约出去玩玩儿。开始没有目标,看哪好就在哪儿停车,出发了才决定去胡杨树的故乡内蒙古额济纳。

有了目标就直奔西域大戈壁。下了高速路我们的越野车在浩瀚无边的大戈壁上驰骋,湛蓝的天空低低地飘滚着灰白色的云,流动的沙子涌起无际丘壑,映现出一幅简美的画卷,更增加了我们急于见到胡杨树的心情!

半夜,路的两侧忽然被高高的黑影遮掩,对讲机传来:“我们正在穿行胡杨林!”嘿!瞬间荡起激情把一路的疲惫扫尽,额济纳,我们来了!

一行人披着晨曦走进胡杨林,眼前的气氛神秘而肃穆。当太阳蹦上天空,整片的胡杨林变得金光灿灿,绚丽耀眼。成百上千年灰褐色粗壮的树干扭成千姿百态。处处景色迷人,一扭头相互间谁也见不到谁了,各自忙活着,以个人的喜好取景、构图、搜集着素材。

踏进怪树林,仿佛踏进了刚刚结束拼杀的古战场,到处断臂残肢,充满着死亡的气息,给人以恐怖、寂寥、沉重和压抑的感觉。

胡杨树,生,昂首挺立,死,威武不屈。仅凭阅读描写胡杨林的文章,体会不到给人内心的震撼!只有到过额济纳、只有走进怪树林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精神所在。抚摸着被戈壁风沙吹刮得干裂的躯干,每人内心里都会充满了敬畏。

返程路上,回望着那神奇的地方,一种创作的欲望油然而生。哥儿几个觉得不能白来,回去每人各自搞几张作品。我是被他们哥儿仨裹挟进来的,好久没动刻刀了,工作又忙,但又恐失哥们儿所望,这次只能拿出这几张,见笑了!

这次的合展奠定了我们的目标,我们只是开始。我们还会有下次、下下次。以后我们会更加努力,我们的作品会更加丰富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