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时光是一把雕刻刀,将岁月的痕迹刻在人的脸上。还有人说,时光是一个生发器,催生出一个个令人辛酸与快乐的事件。2014年已经成为过去,但这一年中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往事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2014年,最令中国百姓关注的是中央力度空前的反腐,一只只“大老虎”的落马,让国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与去年一样,雾霾仍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词语,人们对雾霾的认知已经由表层进入内心,如何让雾霾从中国的天空消失成为中央政府和每一个百姓共同思考的问题。在这一年中,法治中国、APEC蓝、单独二孩、京津冀一体化、南水北调、深化改革、食品安全、城镇化等成为流行热词。在这些词汇中,有担忧也有欣喜。这就是前进中的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中国。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梳理,本刊选择了2014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十个绿色事件,并进行了点评,希望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一个真实的绿色中国。
——本刊编辑部

中央铁拳反腐 为改革营造良好政治环境
中共十八大闭幕后,中国再次掀起反腐败风暴,新领导层就反腐话题频频发声,众多问题官员纷纷落马,几乎月余就有一名高官事发。随着落马高官案情推进,反腐态势也渐被“引向深入”。据中新社统计,截止12月底,十八大以来,中央已展开四轮巡视,共计47个巡视对象,包括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家中央单位、6家中央企业和2所部属高校,巡视的强度、力度和效果前所未有。中共十八大以来,已有60名省部级及以上高官被调查。
点评:2013年12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预示出中央将以频率更高、力度更强的“打老虎”动作迎接2014年。
2014年,中央没有令民众失望,随着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等一批“大老虎”的应声落马,社会民众的反腐信心越来越强,对党和政府的廉政建设也越来越有信心。
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腐败就一直存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从严治党关乎人心向背,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表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坚定立场方向,聚焦当前目标任务,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要有静气、不刮风,不搞运动、不是一阵子,踩着不变步伐,把握力度和节奏,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我们能够解决在党长期执政条件下的自我监督问题,用实际行动给人民以信心。

雾霾成痼疾 APEC蓝令人怀念
2013年,“雾霾”成为中国民众的一个重要话题。2014年,民众对雾霾的关切度只增不减。雾霾还在继续蔓延。今年11月在北京召开APEC会议期间,“APEC蓝”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在11月10日晚举行的APEC欢迎宴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谈及北京天气时也提到了“APEC蓝”。他表示:“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
点评:“APEC蓝”能不能保持住?从北京及周边地区采取的限产、限行、禁烧等措施的严厉程度看,其中包含的许多非常规手段客观上确实难以持续,留住“APEC蓝”殊为不易。
尽管APEC中的有些非常规手段难以持续,但“APEC蓝”同时也证明,治霾并非只能“等风来”,有些治霾经验如将治霾纳入政绩考核、大范围区域协作等,也可以复制。业内人士指出,要努力把APEC蓝留住,需要各地将“临时减排”变成“真的不排”,把“临时抱佛脚”变成“自觉”转变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
显然,粗放式增长模式下,对于大气污染的问责力度不够。唯有环境执法恪守了“违法必究”原则,才能祛除“会呼吸的痛”。用强力手段保障APEC期间空气质量,才有了“APEC蓝”。让那些能够机制化的手段机制化下来,“APEC蓝”留下来就必然可期。
春城昆明发生暴力恐怖事件
昆明,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正值花枝烂漫、春意盎然的时刻,因为一起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打破了春天的宁静与美丽。2014年3月1日晚,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事件,一伙歹徒手持长刀冲进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见人就砍。截至3月2日5时,该事件造成29人遇难,143人受伤。这一丧心病狂的暴行,是赤裸裸的暴力恐怖犯罪,极大地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点评:这起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恐怖犯罪活动,是赤裸裸地向一个国家安全与尊严公开挑衅,这也是揉搓人类良知与文明的残虐之举。所有的恐怖分子都是人类的敌人,当他们举起屠刀的那一刻,他们就背叛了这个世界。
不论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针对无辜者,以平民为攻击目标的暴力袭击行为,就是不折不扣的恐怖暴力犯罪,是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借口都无法为之辩解的。对这样的恶性犯罪和犯罪分子,必须依法严厉惩处,对其组织、同伙也要迅速追查,一网打尽。他们的存在,是对更多无辜者、对整个社会的威胁,也是对法律和人权的挑战和亵渎。
正义不会因暴恐而拐弯,人类良知只会更加磅礴,愿正义的力量集结起来,愿持续而坚决的行动铲除暴恐分子生存的土壤,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让我们的处境更安宁。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公布
2014年2月25日,国家林业局公布了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0.69亿公顷,蓄积24.83亿立方米。与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比,我国森林资源呈现四个主要特点。一是森林总量持续增长。森林面积由1.95亿公顷增加到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36%提高到21.63%;森林蓄积由137.21亿立方米增加到151.37亿立方米。二是森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每公顷蓄积量增加3.91立方米,达到89.79立方米;每公顷年均生长量提高到4.23立方米。三是天然林稳步增加。天然林面积从原来的11969万公顷增加到12184万公顷。四是人工林快速发展。人工林面积从原来的6169万公顷增加到6933万公顷。人工林面积继续居世界首位。
点评: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资源进入了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的稳步发展时期。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实施的一系列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人民群众期盼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造林绿化、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6处。世遗委认为,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体现了高超的水利技术,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
纵贯中国南北的中国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已有2500年历史,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最古老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之一。2006年我国做出了大运河申遗的决定,历时8年申遗成功。此次大运河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个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共包括中国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
点评:大运河是由国家修建的最大的且最古老的内河水道系统,绵延3000公里,跨越两个直辖市、六个省,直到现在还和国民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它的申遗成功,凝聚了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晶。历史是民族的记忆,对一个民族、国家来说,有历史的记忆才会有凝聚力,而保持这种记忆的方法就是予以保护。对于正在致力于文化建设与保护的中国来说,大运河的申遗成功,只是又一个传承悠久文明、保护古老文化的新起点。

“冰桶挑战”由慈善变娱乐的浪费水资源运动
“冰桶挑战赛”是2014年7月发起于新西兰抗癌组织,并以美国波士顿为中心扩散开来的活动。活动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内容,然后可以点名其他人来参与。被邀请者要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就要选择为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捐出100美元。该活动旨在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后来,“冰桶挑战赛”风靡全球,并成为中国社交网络最热门的话题。
点评:在2014年炎热的夏天,一桶冰水当头倒下已经成了一种“时尚”。这场病毒式传播演变出的全民狂欢,在慈善公益和展示自我之间搭建了一条简单易行的桥梁。然而这个缺乏组织者的挑战正在背离其关注慈善和病人的初衷,冰桶浇水越来越像是一场闹剧。
在中国有一种水资源浪费叫“冰桶挑战”;在中国有一种名人比拼叫“冰桶挑战”;在中国有一种媒体误导叫“冰桶挑战”。冰桶挑战在中国浪费水资源近亿元,西北干旱,东北干旱,请珍惜水资源,远离“冰桶挑战”。这是网友发在微博里的话。很多网友纷纷发出了应当叫停“冰桶挑战”浪费水资源跟风活动的声音!这项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让受助人得到最直接的捐款救助。从这点来看,国内的冰桶挑战并不能算成功。
上海福喜事件再敲食品安全警钟
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年来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从三聚氰胺到苏丹红,从三鹿奶粉到地沟油,从食品中药物残留超标到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消费者一次次被食品安全问题搞得心惊肉跳。2014年7月,国际知名企业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快餐连锁店的供应商美国osi集团旗下的上海福喜肉类产品被曝出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违法行为,又在消费者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据7月20日东方卫视晚间新闻报道,记者卧底两个多月发现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上海福喜通过过期食品回锅重做、更改保质期标印等手段加工过期劣质肉类,再将生产的麦乐鸡块、牛排、汉堡肉等售给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快餐连锁企业。
点评:上海福喜食品安全丑闻,再次击中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脆弱信心:不仅小作坊食品令人生疑,就是国际大型快餐连锁巨头也不值得信任。
令人不解的是这次令人震惊的丑闻,又是媒体调查两个月曝光之后的结果。我们不禁要问政府的监管部门到哪儿去了?我们在食品监管上存在怎样的漏洞才使这样的黑心企业长期违法始终不被发现!面对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表现出来的习以为常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但真正让人担忧和恐惧的,是一些职能部门对此表现出的不作为甚至软弱。
企业丑闻必须付出代价,丑闻与代价相对称,更大的丑闻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中国是快餐业的基础市场,这些企业不可能不重视这一市场,中国需要提醒所有的食品企业,质量与管理方面的堕落将付出惨重代价。我们必须要用法律的武器,让违法者付出惨重的代价,让消费者重建基本信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
2014年12月22日,随着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缓缓开启闸门,清澈的汉江水奔流北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近一亿人间接受益。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沿京广铁路线西侧北上,全程自流,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包括丹江口大坝加高、渠首、输水干线、汉江中下游补偿等内容。干线全长1432公里,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此外,通水后“双封闭”渠道设计将发挥作用,确保沿途水质安全。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从长江调水,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供水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4.38亿人。先期实施东、中线一期工程,东线一期工程已于2013年通水。
点评: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经过几十万建设大军历时十一年的艰苦奋斗,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标志着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全面实现。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成果来之不易。
“水危机”一直是制约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瓶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焦渴多年的京津冀地区带来了一丝希望。中线通水后,京津冀地区将有望形成互通共济的供水新格局,统筹区域水资源调配。这将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返还长期被挤占的农业和生态用水。因此,南水北调工程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必将惠及亿万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腾格里沙漠化工企业直接排污事件
2014年9月,由《新京报》曝光腾格里沙漠附近工业园区将沙漠变成巨型排污池的事件,受到媒体的持续关注。报道称:8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腾格里沙漠边的阿拉善左旗额里斯镇,蓝天白云令人赏心悦目。但这里的美景却被一股浓烈的刺鼻气味笼罩着。近年来,内蒙古和宁夏分别在腾格里沙漠腹地建起了内蒙古腾格里工业园和宁夏中卫工业园区,引入了大量的化工企业。当地居民说,这些企业正在将未经处理的污水源源不断地排入沙漠,同时也在开采着地下水用于生产。(新京报,9月6日)
作为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中分布着数百个存留数千万年的原生态湖泊,这些湖盆水源主要来自周围山地潜水,植被大多数为无积水或积水面积很小的芨芨草、马蓝等,是沙漠的主要牧场,也是当地牧民的主要集居地。作为一种特殊地形地貌,沙漠的生态系统相当脆弱,破坏之后很难恢复。那些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沙漠,以及为工业生产而进行的地下水过度开采,不仅对于地表的植被、沙漠湖泊,而且对于地下水,对于整个沙漠生态系统的影响,无疑都是致命的。
点评: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出,当地化工厂“沙漠排污”的情形并非个例。面对沙漠生态遭受的污染,我们不禁要问:化工厂为何能够肆无忌惮地将未处理污水直接排放沙漠?当地负有监管责任的相关部门是否履行了应有职责?
要治污染,先治渎职。解决地方污染问题,先要打痛那些被畸形政绩观冲昏头脑的地方官员,这样环保法律才能刚性运行,污染大户才不会有恃无恐。沙漠不是环境保护的法外之地。超标排污,就是违法;疏于监管,就是失职。环保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一年遭冷遇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
“单独二孩”政策落地实施,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里,并没有出现官方预期的“婴儿潮”。在新的生育政策实施之初,国家卫计委曾预计,每年将新增人口200万。然而,这一预期却遭遇了“冷淡”的现实。在国家卫计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监督局监察专员赵延配确认,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以后,提出生育二孩申请家庭只有70多万,“这确实和预期有一些差距”。
点评: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初衷是,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单纯依靠放开“单独二孩”政策来提高生育率并不现实。正是因为长期以来在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户籍制度以及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配套与公众的现实期待有较大差距,使人们难以消除后顾之忧,因此,虽然对“单独二孩”有所期待,但又很纠结。有研究发现目前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已发生改变,城市居民的理想子女数呈现出随年代发展而逐渐下降的趋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令人震惊,总和生育率之低已严重影响到人口正常的代际更替,老龄化加剧,年轻人却越来越少。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引起警惕。利用一些政策的变化让我国的人口结构能够更加合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