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鳌村是贵州省锦屏县平略镇的一个普通小山村,全村辖区面积25869亩,辖11个村民小组,居住在4个自然寨,计262户,1230人。全村土地总面积25395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9020亩,占土地总面积74.9%,森林覆盖率72.8%,活立木总蓄积64387立方米。然而平鳌村虽普通却不平凡,因为平鳌村有着深深的绿色情缘。
古老的平敖:森林为养命之源
平鳌村属清水江南岸的高山盆地,住地四面环山,是一个古老的苗族山寨。平鳌村地势险要壮观,海拔860米,人们称之为平略区的“西藏高原”。寨中两侧全是水田,沿寨中心是一条长岭,弯曲坡势象鱼形,老人称之为鳌鱼形,属于高山上的盆地,故被称为平鳌。平鳌山青水秀,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森林茂密,古木参天,属杉松的故乡。前人有诗赞曰:“翩翩雄峙在东边,形势巍峨势插天。引客真磋空具态,凭空晓报唤坤干”。平鳌人历来以农林为生,经济来源以林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四百余年来,都以租佃分成的合同和买卖山场的契约形式经营,至今各家仍保留有从清初到民国末年的契约几万份。据《黔南识略》记载:郡内自清江(今剑河)以下至茅坪二百里,两岸翼云承日,无隙土,无漏阴,栋梁桷之材糜不备具。据考证,现平鳌寨边尚残存原始森林遗痕和参天古木,如红豆杉、木荷、铁尖油杉,枫香木等,而距村二里外,则遍山郁郁葱葱的杉木林,森林是平鳌人养命之源。
变迁的平敖:时代留下的烙印
1950年以前,平敖村及所在的平略镇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地主、富农手中。土地改革前,占全镇人口43.1%的贫雇农,人均仅有杉山0.37亩。新中国成立后,平敖村同样经历了土地改革、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1962年至1980年的18年间,山林权属未有大的变动。1981年初,全县全面开展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制定山林管理责任制的林业“三定” 工作,随后在林业“三定”的基础上,在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对集体山林实行划分到户经营。由于山林分配形式不一,片多块小,分散,土地与林木分离,林农难以经营,心理不踏实,担心以后林木得不到手。于是在山林分到手后,有的不经批准就抢砍盗伐;有的把林木卖掉得钱后才放心。后来政府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了相关政策,停止将集体山林继续实行分户管理。明确“未分的集体林木绝不准再分到户,要实行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老林场林木,要在落实承包责任制的基础,民主协商好经济利益分配办法”。上世纪90年代以后,平鳌村的森林资源逐渐保持了稳定。
历史变迁留下的烙印,深深地印在了这个世代“靠山吃山”的小山村村民心中。“(上世纪)70~80年代,村里的林木非常好,‘三定’分林到户后,砍伐较多,造林有些跟不上。如果早一点恢复造林就好了,现在成本有点高了,但是我们有信心!村里计划5年内,全部消灭荒山(低产林)”,村主任的话语中略有遗憾却又显得意志坚定;“平敖村气候立地等自然条件优越,百姓常说是‘棒棒落地都生根’。1985年前,到处一片绿水青山,真可谓是‘握住木拳头,捧回金饭碗’,村里用林业的收益建了水电站,吃药看病都不用花钱。改革开放后,村里年青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劳力缺乏,导致造林滞后。要重新认识到‘林业发展才是硬道理’,打工收入只是短暂的。要在如何做好‘山’字经上做文章,下功夫”,提起往事,村支书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说到眼前,他又流露出百倍信心。
当今的平敖:试点创新的前沿
2012年,锦屏县以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为依据,制定了试点村改革方案,逐步将林木采伐限额指标进村入户,使每一个经营者对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采伐指标的分配、采伐方式的设计做到提前知道,确保采伐管理政策得以阳光操作,落实森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平鳌村是县里确定的两个试点村之一,试点的内容主要是放开采伐限额管理、简化林木采伐审批和办证程序、规范木材销售管理、创新迹地更新管理模式。为此,平鳌村还专门制定了《林业管理改革实施办法》和《村规民约》。林木采伐指标分配办法方面:严格采伐指标分配程序。采伐指标分配要经过提出申请、调查核实、会议决定、公示上报四个程序;林木采伐管理办法方面:属村采伐民用材、商品材,低产低效改造林的村民,应在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前,向村民委交土地承包费10-15元/立方米。农户所交的土地承包费,由村民委用于林业管理;迹地更新管理措施方面:凡是在村取得木材采伐指标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交纳300元/亩的村级级林业发展基金。并且应在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前,填写《迹地更新承诺书》,明确承诺,采伐后的当年或者次年完成更新造林。更新造林后验收合格的,可逐年返还上交的林业发展基金。对没有按规定时间进行迹地造林更新的,村民委有权在5年之内不再安排该农户的任何采伐指标。
“现在政策好了,要多种树,我们老一辈有些有心无力了。希望政府能加大造林和抚育补助,老百姓出工不要紧,只要不贴钱就行。希望群众能多配合支持,共同为子孙造福。希望外出打工的年青人都回来,植树造林,重新恢复往日平鳌的浓浓绿色。”这是老村长一直以来的心愿。
平鳌村的试点改革和具体管理办法体现了参与式管理思想,形成了森林采伐的内部人监督约束机制和造林护林的激励相容机制,突破了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隐藏需求偏好和“搭便车”行为,也克服了由单次博弈所引发的逐利“理性”行动,为森林采伐和可持续经营做出了探索。平敖的案例很难说是否到位,是否科学,是否理想,但却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沉思和启示。